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探访西湖大学云谷校区,面向未来的第四代大学什么样?

第一财经 2025-11-12 15:39:36 听新闻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大学校园的未来发展成为当下教育建筑设计正在探索的前沿领域

从杭州西站下高铁,20分钟车程就可以到达西湖大学云谷校区。201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西湖大学时,“云谷”周边的开发建设才刚刚开始,7年过去,这里的人气有所上升。

总面积1495亩的校园内,建筑密度不到20%,空间开阔、景观优美,目前在校生2000多人,是我国校园生活品质最佳的大学之一。

108米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地标塔    海茵建筑供图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探访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参加了“聚焦未来:高等教育空间的创新设计与发展方向”交流活动。活动期间,学生向建筑师提出了很多建议和疑问。新建成的足球场会不会有看台?108米高的地标塔有哪些功能?还有人对校园夜间照明和教学楼外墙的维护提出了意见。

无障碍设计成亮点

今年6月,校园三期工程全面建成,包括大礼堂、地标塔、新图书馆等。站在地标塔顶层的景观平台俯瞰,同心圆环状的校园建筑群十分醒目。

圆心是学术核心区,包括半环形主楼“学术环”和圆形的大礼堂,外围依次是水环区和生活环区。本科生的各个书院楼已建成入住,四人一套房,一楼配有活动和社交空间。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中心位置学术岛内的大草坪和礼堂    海茵建筑供图

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四个学院所在的研究楼,与环形的主体建筑相互交错。门厅公共空间悬挂着怀念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巨型条幅,后者曾担任西湖大学董事会荣誉主席。

西湖大学校园的无障碍设计,是中国残联牵头的全国无障碍设计试点项目。从进入校门一直到“学术环”一楼室内,一路无阶梯,无高差道路也便于轮椅行进,洗手间也全部为无障碍通用。2023年,“西湖大学学术环综合体项目”获评全国首批无障碍环境认证最高等级三星级认证。

通往学术环各院系楼的道路,按无障碍标准设计建造成无高差   佟鑫摄

未来的大学校园什么样?

未来的大学校园应该什么样?这是教育建筑设计正在探索的前沿领域。新型研究型大学被称为“第四代大学”,其校园设计、建造和管理,需符合前沿科研需要。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由德国海茵建筑(HENN)和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校长施一公院士领导的管理团队,希望校内各学院有充分的交流互动,“希望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在公共空间里相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海茵建筑总设计师、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总建筑师马丁·海茵看来,大学需要更多种类、更开放的空间,还要提供非预设的空间和更多的第三空间,满足多学科发展的需要,为师生提供更多偶遇机会。

学术环院系楼内的交流休闲空间    佟鑫摄

以往的大学建筑群设计,通常把各院系的大楼并排建造,各自分立。云谷校区的“学术环”则尝试把院系整合,形成相互连接的建筑群,这在国内高校中是一种新示范。

西湖大学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组织模式“首席科学家制度”,即“PI制度”,强调首席科学家的项目主导权和指导权。官方资料显示,学校拥有遗传物质表达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浙江省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等9个省重点实验室。

海茵建筑副合伙人王雨辰自2018年年中开始负责云谷校区项目,他告诉记者,设计之初,西湖大学的各专业PI尚未全部进驻,实验室先按照模块化进行布局。随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实验室顾问驻场1年,与每一位PI合作,按照科学家的具体需求完成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迈向未来的可持续校园”科研课题报告指出,非正式学习空间在研究型大学里越来越重要,它主导着大学校园的日常学习空间品质,能充分满足自主使用、自由探索、多种方式学习的需求,既可以融入正式教学空间,也可以与生活、社团活动、体育运动、自然环境等复合存在。

王雨辰以自己曾就读的伦敦大学举例说,很多大学往往就是几栋主楼,随着城市街区一起去发展,有利有弊。师生们可能享受城市社区便捷的生活服务,但大学想要拥有核心校园是比较困难的。他建议,西湖大学未来可以尝试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可以接受社会公众参观、学习、体验的场馆,让对科学感兴趣的公众也能体验这座校园的科学氛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