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2022年以来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到减量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近三年来,在全国人口累计减少432万人的情况下,哪些省份常住人口在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梳理发现,有11个省份2024年常住人口比三年前(2021)实现正增长,分别为浙江、广东、新疆、海南、江苏、安徽、贵州、福建、宁夏、西藏和湖北。其中,浙江和广东的人口增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数据显示,浙江近三年来常住人口增加了130万人,位居第一位。同时,近三年,浙江所有设区市均保持常住人口正增长。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汤海孺分析,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涉及面比较广,对吸收劳动力比较有利。同时,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城乡差别小,浙江所有设区市人口都保持增长。
从人口迁徙趋势看,长三角、珠三角成为人口迁移流入的主要地区。一方面,我国人口仍在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集聚;另一方面,在各省域内部,中小城市、农村人口继续向中心城市流动。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城市分别是合肥、贵阳、杭州、长沙和郑州。其中,4个来自中西部的省会城市。
其中,合肥近三年来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53.7万人,在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市常住人口为1000.2万人。合肥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杭州之后的第4个千万人口大市,也是我国第18座常住人口破千万的城市。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林斐分析,产业的发展是集聚人口的支撑,产业的布局变化会带动经济和人口密度的变化。这些年合肥的整体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规律,一方面做好原有产业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对年轻人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合肥之外,贵阳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量达到50.2万人,位居第二。近年随着“强省会”“强人才”战略的落地见效,贵阳市已连续4年人口净增量达到10万人以上。
对一个省域、城市来说,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在人口流动之外,不同地区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也是区域增减人口分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出生率方面,2024年有14个省份的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7‰),其中,共有10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8‰,分别是西藏、宁夏、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广东、云南、广西和甘肃,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11个省份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主要是西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分别是西藏、宁夏、新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广西、广东、北京和福建,人口自然正增长省份比上一年增加了3个。
从数据来看,一些出生率比较高的省份,同时也是近三年来常住人口增长的地区。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
其中,去年广东的人口出生率达8.89‰,在各省份中位居前列。在出生人口方面,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万人,达113万人,这也是广东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同时,近年来,广东转型升级成效不断显现,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也吸引了人才、人口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