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地产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房企集体向组织架构动刀,旭辉接连砍掉四大区域集团

第一财经 2025-11-13 16:53:22 听新闻

作者:马一凡    责编:张歆晨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多数房企仍面临业绩承压、利润空间收窄或亏损的挑战,组织架构进一步扁平化与职能精简是大势所趋。

在巨额债务“历史包袱”有了实质性解决方案后,曾经的千亿房企旭辉于近期开启了组织架构大调整。

第一财经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11月12日,旭辉集团于内部发文称,为保证组织精简高效,将撤销北京区域集团及下属城市公司,新成立华北区域事业部,负责旭辉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山西、东北三省的战略经营和业务发展。

人事任命方面,原旭辉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区域集团总裁周长亮被调回集团总部任职,担任集团常务副总裁,协助总裁处理集团事务。

周长亮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以管培生职位入职中海;2010年加入西安万科,担任营销市场中心总经理;2015年8月加入金辉,担任西北区域总裁;2021年初入职旭辉,任西北区域总经理,2023年12月升任旭辉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区域集团总裁。

就在北京区域集团被撤销前数日,旭辉内部还发文撤销了苏皖区域集团、东南区域集团、华南区域集团、上海区域事业部、长沙事业部及下属城市公司,组建成立了华东区域事业部、华南区域事业部。

华东区域事业部负责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和江西;华南区域事业部负责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和海南。

一位原在旭辉江浙某区域公司工作的员工向记者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我的工作地点变了,即将搬往上海,并入华东区域事业部。”

另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旭辉的组织精简动作,除了大区合并,还有将组织架构变成了“四部三组”,即区域事业部下设项目管理部、成本管理部、营销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综合管理组、法务管理组、投资管理组 。

“精简之后只保留了关键职能,并进行了合并,比如原本成本和采购是分开的,现在都并入成本管理部。”知情人士表示。

今年9月中旬,旭辉集团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旭辉控股(00884.HK)公告称,其境内公开市场债券的整体重组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7笔债券涉及金额合计约100.6亿。

境外债方面,旭辉68.5亿美元(约合48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重组已获法院批准,整体削债比例达66%,预计削减52.7亿美元。

至此,旭辉480亿的境外信用债和100亿的境内公司债都有了实质性解决方案,旭辉有望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的民营房企。

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曾在内部信中坦言,公司从“活下来”到“彻底站起来”仍需三年,需依次经历信用修复、投资恢复、盈利回升等阶段。

目前来看,组织重塑成了旭辉解决债务历史包袱后迈出的第一步,而这场组织重塑的关键词仍是收缩与精简。

“毕竟旭辉毕竟有大约三年没拿地了,从今年中期业绩来看,旭辉营收仍在下滑,利润为负。”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旭辉的业务仍聚焦于保交付,但除此以外也已出现业务复苏的苗头。

比如在今年3月,昆明旭辉广场住宅二期开工仪式举行,这是旭辉的第一个第四代住宅项目。“目前旭辉手中还有一些存量土地,只要符合开发条件,都会继续做新的开发,以前拿下的组团地块,接下来也会继续开发二期、三期。”上述人士称。

在对组织架构“动刀”这件事上,旭辉不是房地产行业孤例。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有14家规模房企进行过19次组织架构调整,其中,前8月销售TOP20的房企中有11家进行了调整。招商蛇口在今年内已进行过三次调整,8月底万科一举撤销所有开发经营本部和所有区域公司,设立16个地区公司。

而这种组织架构调整的大背景,则是多数房企仍面临业绩承压、利润空间收窄或亏损的挑战。

“过去很多房企都建立了集团-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模式,但现在的房企组织趋势是组织进一步扁平化,取消中间层级,合并职能,形成总部-城市平台的两级管控模式是大势所趋。”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