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涉及飙车炸街、车门锁死、电池燃爆……汽车安全新国标划重点

第一财经 2025-11-13 21:22:05 听新闻

作者:黄琳    责编:钱焜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保障汽车安全行驶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现,保障汽车安全行驶已刻不容缓。

近日,在公安部组织完成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下称《安全技术条件》)中,飙车炸街、车门把手锁死、动力电池起火等安全隐患均被一一列入强制性管控范围。

根据编制说明,《安全技术条件》是机动车安全管理最基本的技术标准,随着近年道路交通管理实践和国内外机动车安全技术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比如:自动紧急制动等系统的配备车型范围小,盲区监测、驾驶行为动态监测等系统配备要求缺失;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汽车的针对性条款要求少等情况,现行的2017版国标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国标可以看作是为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量身定做”的。“近两年,带智能辅助驾驶的新能源车出了一些比较标志性的交通事故,对道路安全和交通参与者都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

他认为,此前汽车行业国标较少涉及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内容,此次新国标推出,对规范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于部分车企,利用汽车国标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空白而进行的过度营销,戴上了“紧箍咒”。

比拼零百加速或落幕

据编制说明,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其多是由于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对高加速模式的驾驶准备和操控能力不足。

为此,《安全技术条件》提及超速报警和限速功能,并增加内容为: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0~100km/h)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目的是要求车辆刚启动时处于加速性能较低的默认工作状态,让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需有意识地采取一定操作,以期提高其驾驶准备。

据统计,目前驾校教练车和大多数燃油乘用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普遍大于5秒,新老司机对于这种加速度更为适应,不易误操作。

某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的产品规划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为了追求科技感和高级感,新能源轿车在造型上对标跑车,在速度上也对标跑车。“电机驱动力矩很大,电动车的零百加速度也明显更快,从静止到起步阶段的感觉最明显。”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目前市场上零百公里加速时间低于5秒的车型超过10款,基本上都是新能源汽车,且大多为轿跑造型。

近年来,多地交通部门或公安部门通报过多起涉及新能源汽车狂飙炫技、超速行驶的案例。有的案例中,新能源汽车最高时速已近200km/h;有的新能源汽车还肆意做出漂移、甩尾等高难度危险动作,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了明显的危害。而《安全技术条件》的出台,有望扭转这一驾驶乱象。

除此之外,为了减少误踩加速踏板造成的事故,《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纯电动、插混载客汽车应具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在静止、蠕行时能够检测,抑制动力输出,并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或光信号)提示驾驶人。

“智驾脱手神器”也不灵了?

2025年伊始,L2级别辅助驾驶在比亚迪等车企的推动下广泛下探至10万元级别的汽车市场,根据乘联分会发布的《2025年8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86.8%,16万以下市场中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

但近年来,技术能力提升叠加成本下降,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搭载率不断提升。技术相关交通安全隐患和事故也逐渐增多。

比如:先进主被动安全技术应用率较低,车辆电子稳定性控制、自动紧急制动等系统的配备车型范围小,盲区监测、驾驶行为动态监测等系统配备要求缺失。此前,由于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技术限制未能及时触发,最终酿成车祸的情况频繁出现。

但在L2级别辅助驾驶阶段,汽车事故的责任人仍然主要在车主本身。因此,《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需要在启动后,通过生物识别或账号登录的方式,确认驾驶人完成辅助驾驶系统的使用培训,才能继续行驶。

除此之外,交通管理部门在查处多起违规行驶中发现,不少车主为了图方便、躲避酒驾,在驾驶途中使用起了“智驾脱手神器”,通过配重材料欺骗车机对驾驶员的监控系统,“解放双手”。

为了确认驾驶员规范驾驶,《安全驾驶条件》要求,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激活状态下,车速大于10km/h时,应至少采用手部脱离监测和视线脱离检测方式,持续检测驾驶人是否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

同时,为了避免驾驶员分心等情况,《安全技术条件》要求,汽车行驶速度超过10km/h时,驾驶室前部显示装置应关闭和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显示装置包括车内显示屏、抬头显示装置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有网络用户发布图片显示,一些海外车主在车辆驾驶位上方的摄像头前放置了小型人头模型。利用摄像头景深识别的特性,将模型上睁着的眼睛与实际驾驶员的身体轮廓结合,制造出驾驶员始终注视前方的假象。新的驾驶乱象仍待遏制。

切断动力电路成必要功能

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起火事件直接关系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数据显示,90%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与电池相关,尤其是电池热失控。近期的理想汽车爆燃事故,也为动力电池安全敲响了警钟。

出于对电池事故的预防,参照 GB 39732《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中的 EDR 数据记录触发阈值要求,《安全技术条件》增加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强烈碰撞条件下应自动切断动力电路的功能,以防止发生事故后,驾驶人失能时一直踩踏加速踏板产生的二次事故。

对于动力电池监控颇为重要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要求纯电动汽车、插混汽车应能监测动力电池工作状态,能实现电池单体异常情况的自动监测、记录和预警,在发现热事件时应能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和光信号)提示车内人员。

在电池本征安全上,上车的动力电池被要求设有定向泄压和压力平衡装置,且在设计和制造上应预留泄压通道,保证电池泄压时不影响驾驶舱人员安全。

此外,对于车长大于或等于6米的纯电动客车、插混客车,电池报警后5分钟内电池箱外部不能起火爆炸。

与《安全技术条件》相对应地,今年电池新国标修订了热扩散测试,对该测试的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保障动力电池安全。

重视车门、车窗应急逃生功能

随着隐藏式电子门把手兴起,汽车门把手锁死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增多。基于事故数量、逃离难度,《安全技术条件》对于车门、车窗重点修订了3条内容,且均涉及事故发生后的人员逃离。

其一,汽车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应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释放门锁并开启车门;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作为机械应急车门内把手,并在机械式解锁和开启装置附近设置相应醒目的标志。

汽车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其二,装备电子控制式车门锁止系统或自动激活式车门锁止系统的汽车,当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或动力电池发生热事件时,非碰撞侧车门应自动解锁。

其三,为了防止玻璃因粘贴遮阳膜而不易被击碎,影响应急逃生。作为击碎玻璃式应急窗的车窗不应张贴遮阳膜。

与《安全技术条件》相对应地,9月《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保障安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