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11月17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开盘上涨,午盘后继续上扬,最终以9.52万元/吨的涨停价报收,创下自2024年7月以来的新高。
A股市场上,锂电板块集体走强,截至收盘盛新锂能(002240.SZ)、融捷股份(002192.SZ)强势涨停,天齐锂业(002466.SZ)、永兴材料(002756 .SZ)均涨近9%。
消息面上,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11月16日公开表示,2026年碳酸锂需求或增长30%至190万吨,碳酸锂价格有探涨空间。若需求增速达到40%,短期内供应若无法平衡,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吨甚至20万元/吨。
国泰君安期货邵婉嫕分析称,从基本面来看,在储能需求持续向好与动力电池旺季的双重推动下,行业仍维持大幅去库态势。但仍需注意现货成交疲软及需求季节性转弱的风险。目前市场受情绪影响波动较大,建议谨慎持仓。
需求回暖,锂价刷新年内高位
近期碳酸锂价格回暖,11月以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累计上涨近18%。
“区别于今年三季度的上涨行情主要由供给端扰动因素推动,此轮行情的核心动能源自需求端的集中释放。”一位锂电产业人士告诉记者。
拉长周期看,碳酸锂连续主力合约较6月的价格低点,已经上涨超60%。
现货市场上,11月17日优质碳酸锂市场价格区间在9.05万元/吨~9.09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区间在8.98万元/吨~9.09万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调3600元。
需求端,建信期货分析,终端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与乘用车领域同步实现较快增长,储能市场亦呈现供需两旺格局。
具体看来,建信期货进一步分析称,行业呈现“上游出货意愿减弱、下游采购积极性攀升”的分化态势,叠加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走强,电解液领域供需趋紧的判断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正极材料价格也普遍上涨,预计年内碳酸锂需求端支撑有望持续向好。
此外,行业进入旺季,新能源汽车维持强劲增长势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84.1GWh,同比增42.1%,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67.5GWh,占比80.3%;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71.5万辆,环比增长6.12%;累计出口201.4万辆,同比增幅90.36%;中游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产量也环比提升,对碳酸锂采购需求形成有效拉动。
储能市场方面,相关企业订单大增。据SMM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动力电芯累计产量达861.04GWh,同比增长45.6%。同期储能电芯产量为355.1GWh,同比增长57.5%。
瑞银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储能需求正在成为锂需求的“第二增长引擎”,其重要性堪比电动汽车。该机构预测,全球储能需求将从2026年的396 GWh增长至2030年的873 GWh,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
“中国市场方面,储能项目将加速发展,”瑞银证券电力及新能源分析师严亦舒预计,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定价将进一步推动储能项目的发展,中国各省可能会引入所谓的“容量补偿”机制,即在需要时为电池所有者提供补偿,以进一步激励储能。
去库加速,涨势能否延续?
此前,高库存引发的阶段性过剩持续压制锂价。
目前市场供给端情况改善明显,据百川盈孚统计,上周碳酸锂产量环比增加385吨至23850吨,10月产量环比增加10%至105040吨。宁德枧下窝矿山确认停产3个月,宜春和青海地区生产企业均收到矿权转让重审的通知,供应受到影响。
金瑞期货分析认为,市场已连续数周去库,情绪偏强,上下游开工维持高景气。预计11月去库超1.2万吨,若枧下窝矿不复产,12月去库约8000吨。枧下窝矿需完成出让金补缴、重新签订矿业权出让合同,向自然资源部申请采矿许可证,并同步提交开采及生态修复方案,申请流程耗时较长,短期难以复产。基本面支撑较强,短期碳酸锂价格或维持偏强震荡。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郑晓强对第一财经分析,近期碳酸锂价格上涨驱动是下游海内外储能市场订单爆发,并带动电池及铁锂材料企业排产持续走强。国内储能走强主要由于目前储能项目利润率空间打开,海外则是由于欧美政策及当地基差电网设施老化带动储能同步增长。
也有行业人士指出,需警惕因市场情绪降温、多头获利了结可能引发的回调风险。需求预期整体维持乐观,需要关注年底下游订单边际变化。
东亚期货研究员兰雪分析认为,短期来看,需求提振推动碳酸锂价格偏强运行,长期看,供应端维持高开工状态,叠加海外盐湖新产能释放预期,供应压力或限制价格上行空间,需警惕价格高位运行下下游采购意愿转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