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带动教育资源配置的改变。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新特征:小学在校生规模已在2023年达峰,初中阶段预计明年达峰,高中阶段将在2029年达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达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建议》提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如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入手,并对“为谁培育人才、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育人才”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系统性部署。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焦点访谈》采访时表示,将重点推进高校分类改革和区域结构布局,同步建设好国家人才供需大平台,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新能源、量子科技等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领域,大力加强并推动国家学院建设,不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和卓越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以超常规方式把头部高校、头部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多种创新平台有效地集聚起来,推进国家交叉学科中心建设,让基础学科、基础研究为我们长远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对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式等各方面影响很大。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需求存在一定差距,AI的发展对部分学科冲击也比较大。因此,高校要加快改革调整,包括专业分类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力度加大。今年以来,一批“双一流”高校密集宣布成立新学院,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
与此同时,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进入快车道。这类大学以创新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具有高起点、投入大、高水平、国际化等特点。目前,我国已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康复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
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崛起,正在并将持续重塑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格局。它们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带来质的差异化供给和模式创新。从长远角度看,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成为高等教育生态中的创新催化剂、差异化标杆及体制破壁样板。
《建议》提到,要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除研究型大学之外,从今年的高考分数线看,多所职业院校爆红,部分职业本科分数线甚至比肩双一流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广州职业技术大学、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院校招生成绩均十分亮眼。
丁长发分析,一些职业本科院校有多年沉淀,开设的专业比较有竞争力,就业前景和预期好,因此,招生分数线也会提高。这是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
中国的职业本科院校数量已达到87所。同时,部分普通高校也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十四五”期间,共有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
在今年高考录取中,一些普通本科学校出现缺额招不满的现象。部分本科高校经过多轮征集志愿,甚至降到本科线以下录取,仍然招不满学生。
此外,大学生毕业回炉读技校的现象越来越多。多地出台政策,鼓励技工院校开设大学生技师班以促进高质量就业。这也说明,高校需要加快专业调整,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尤其是部分普通本科院校,更应加快创新转型,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