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在遗产大战、辞职风波之后,娃哈哈终于迎来了2025年度全国销售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下称销售会议),开启了新一年的销售工作。虽然现场没有宗馥莉出席,但这场销售会议依然备受市场关注。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经历了诸多风波,但娃哈哈集团实现了5亿的收入增长。但区别于以往的销售会议,今年的会议抬高了参加门槛,也多了几分深度调整的意味。
渠道整合还在推进
当天会议上,新任娃哈哈总经理许思敏介绍了公司业绩,称在“风高浪急中,我们稳步前行,实现了5亿元的收入增长”,但未透露5亿的时间范围,也未透露具体的收入数据。不过在2024年的销售会议上,宗馥莉曾提及“成功拉齐了十年前的业绩规模”,以此推算,娃哈哈年营收或仍保持在700亿元左右。

虽然娃哈哈经销商大会传递出一系列积极信号,但娃哈哈的内部整合似乎并未停止。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份《关于组织召开2025年销售会议的通知》显示,此次经销商大会设置了参会门槛:仅限2025销售年度累计业绩达1500万元以上、实现同比增长、保证金足额到位,并已完成2026年合同签约的经销商。
有娃哈哈经销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标准不仅门槛高,还要求实现增长,同时满足这两项条件的经销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大城市经销商或许完成难度不大,但对部分区域人口较少的县级经销商而言,挑战相当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系列变化仍反映出娃哈哈整合渠道的思路。
2025年,在宗馥莉的带领下,娃哈哈启动了经销商体系的大规模改革,将年销售额300万元设定为“生死线”。未达标者可能被直接终止合作,或被并入规模更大的经销商体系。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宗馥莉回应称,娃哈哈的经销商体系一直非常庞大,正因如此,它必然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合作情况进行梳理,这是常规机制,并不存在所谓的动荡或“一刀切”。她指出,今年以来娃哈哈新增的经销商数量远超过解约数量,整体体系保持稳定。
然而洗牌并未止步。2025年10月底,娃哈哈公布的经销商续约要求中也明确了保证金制度。据经销商透露,一方面需完成固定比例的保证金回款,另一方面,对未完成销售任务的经销商,负增长部分还需追加1.5倍保证金方可签约;保证金未到位的,将终止合作。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部分中小经销商已跟不上整合的步伐,被迫选择退出。云南一位经销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她已经营娃哈哈业务长达18年,但在今年10月决定不再缴纳保证金,从而失去了经销资格。她坦言对娃哈哈感情深厚,但当地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娃哈哈产品整体动销趋缓,难以完成销售任务,最终只能放弃合作。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已有部分经销商决定不再与娃哈哈合作,并通过视频公开表达了不满。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2025年至2026年饮料行业竞争加剧,娃哈哈内部也存在一系列待解难题。在此背景下设定此类签约条件,令不少经销商产生顾虑,也进一步推动了渠道洗牌。
在专访中,宗馥莉表示,她认为自执掌娃哈哈以来,最重要的变化是启动了更加职业化、市场化的调整。无论是组织架构升级,还是渠道体系优化,方向都非常明确:以机制替代惯性,让团队更贴近市场与消费者。她强调,调整的逻辑很简单——提高渠道效率、增强市场敏感度,最终目标是让产品更快、更稳地触达消费者。
不过朱丹蓬指出,宗馥莉与宗庆后的行事风格存在明显差异。2026年娃哈哈品牌发展本就面临巨大挑战,此次渠道改革成效如何,仍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包装水仍是“台柱子”
在具体业务方面,宏胜集团在公众号中表示,过去一年,水类产品持续发挥支柱作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整体业绩的“压舱石”。其中,面向家庭储水与户外饮用场景的大规格产品表现尤为亮眼,部分明星规格实现快速增长,印证了公司在核心品类上做深做透的战略定力。
在2024年的发展红利期中,娃哈哈水业务也是主要发力的板块。快消品行业数据监测公司马上赢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娃哈哈水类销售占比显著提升。2023年11月,娃哈哈包装水市场份额仅为3.42%,这一比例维持至2024年2月。2024年3月至2025年10月,其份额从12.77%上升至17%以上,之后略有回落,维持在16%以上。
除了宗庆后去世带来的市场情绪红利,近两年娃哈哈也在包装水渠道方面持续发力。娃哈哈终端渠道建设相关负责人李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4年娃哈哈的热度虽高,但销量并非仅靠流量提升。在宗馥莉推动下,娃哈哈组建了一支12000人的终端队伍,推进精细化管理与考核,并新设了现代化渠道、特通渠道业务部门。
李一表示,宗馥莉特别注重终端陈列效果,要求销售团队提升陈列质量,吸引消费者注意。同时,娃哈哈与大润发、永辉、物美、罗森、全家等大型商超和便利店开展直营合作,通过数据共享与资源互补,强化了对门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