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湖北亮出“十五五”支点建设新蓝图

第一财经 2025-11-23 13:29:07 听新闻

作者:周芳    责编:黄宾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湖北“十五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取得决定性进展。

近日,湖北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2日湖北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亮出该省“十五五”支点建设新蓝图。

全会指出,湖北正处于战略地位整体跃升期、高质量发展关键转型期、综合优势系统重塑期、基本建成支点加速冲刺期。基于此,湖北“十五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取得决定性进展。

湖北省委副秘书长陈宏斌介绍,支点建设不仅事关湖北一域,更关乎现代化建设大局。从全国来讲,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就要求各个地方都要在大局中找准定位、竞进作为。“湖北方案”要与中央精神在战略上高度契合、目标上有机结合、推进上深度融合。从湖北来看,支点建设的既定部署是“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2030年要基本建成支点,2035年要全面建成支点,“十五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意味着“基本建成支点”,体现了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战略连续性。

围绕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湖北对未来五年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

湖北“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湖北省经信厅厅长朱万奎介绍,湖北将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推动汽车、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智赋能,打造更多湖北制造卓越品牌;打造世界存储之都,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推动自主安全计算产业创新发展,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全国数智经济发展高地;在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未来产业领域抢占新赛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更好发挥“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机制作用,推进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冯艳飞介绍,面向“十五五”,湖北将增强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基本建成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建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向生产线;大力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健全科技创新尽职容错免责机制。

“十五五”时期,湖北将“加快消费扩容提能”列为重要任务,着力创新消费模式、消费场景、消费业态,增加品质化供给。湖北省商务厅厅长龙小红介绍,未来五年,湖北将推动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加快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充分释放汽车购买使用全链条各环节新消费潜力;培育首发、首店经济,打造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商圈,打造更多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的品质消费集聚区;不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成本,落实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举措,从源头上增强居民消费底气。

国家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极大提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规划中的地位,要做全国区域联动发展的表率,这一新定位对湖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鲁宇清介绍,“十四五”期间,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带动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6万亿,占全省比重超过60%。襄阳、宜昌经济总量双双突破6千亿,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两位,带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成势见效。8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总数居全国第4位。“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如期实现,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高铁圈年底贯通,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展望“十五五”,湖北既要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要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推动武汉、襄阳、宜昌三地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联合创新、产业协作、民生共享的“软协同”迈进,全面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同时,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培育壮大县域优势产业,加快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在跨省联动上,联动鄂湘赣“邻里圈”,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联动发展共同体,联动中部地区“朋友圈”,打造一批省际区域合作示范区,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和成渝地区,联动区域战略“发展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