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私募信贷市场暗含这一生意经!分析师:警惕潜在系统性风险

第一财经 2025-11-24 16:56:10 听新闻

作者:后歆桐    责编:潘寅茹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通过收购数据提供商,将私募信贷数据有偿提供给更多机构,正逐渐成为一些华尔街机构潜在的生意经。

美国私募信贷市场此前在长期快速发展后曾多次爆雷。该行业的数据缺失及不透明问题也被放大在投资者面前。当前,在华尔街,收购数据提供商,然后将私募信贷数据有偿提供给更多机构,正在逐渐成为一些机构潜在的生意经。一些评级机构、大型金融机构已纷纷布局。

虽然私募市场近期暂时平静,但缺乏详细的业绩数据,加之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关性越来越高,一些分析师警示,美国私募信贷市场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仍不容小觑。

美国私募信贷市场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仍不容小觑(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数据缺失暗含生意经

私募信贷,简言之就是资产管理公司充当银行的角色给企业放贷。和银行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客户存款不同,私募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于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及高净值个人等私人投资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监管标准大幅提高,使得美欧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量大幅下降,但贷款需求依然旺盛,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就承接了这部分工作,把客户的资金借给需要融资的企业,收取利息和管理费。今年5月,波士顿联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私募信贷市场近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市场规模从2000年的460亿美元扩张至2023年约1万亿美元。

但在行业指数级增长的同时,可获得的公开信息仍然非常有限。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和保险公司已将大量资金用于长期、私人市场投资,但私人资产管理公司往往对这些资产的基本情况进行保密操作。目前市场上成千上万的私募信贷基金,从投资者处融资,用以收购企业或购买各类资产,如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但这些基金的投资经理通常只向投资者披露季度回报数据。

阿拉斯加州基金(Alaska state fund)的投资主管弗兰普顿(Marcus Frampton)称:“私募信贷市场始终缺乏数据细节,令投资者沮丧。”他补充称,“因为如此,我们只能猜测缘何旗下150亿美元规模的私募股权投资组合在上一财年的表现会不如更广泛的美股指数。”

事实上,从21世纪初开始,私募信贷机构的基金经理就一直在躲避数据提供商,当时红杉资本终止了与加州大学长达22年的合作关系,导致数据提供商Preqin无法根据《信息自由法》要求相关机构提供数据。甚至没有人能明确知道2024年表现最佳的私募股权基金是哪家,因为私募股权基金至今都未能提供基金投资回报数据。贝恩咨询公司提供私人资产投资咨询的顾问瑞尼(Brenda Rainey)坦言,“甚至没有投资者知道这个行业规模到底有多大。”

眼下,在数据缺失和不透明之下,9月11日,从事汽车消费贷业务的Tricolor Holdings因涉嫌欺诈申请破产,该公司主要为信用评级较低的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同时,通过将汽车贷款证券化获得进一步融资。摩根大通、巴克莱等大机构都购买了Tricolor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摩根大通称,Tricolor的倒闭导致其损失1.7亿美元。9月29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 Brands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该公司长期严重依赖表外融资,特别是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获得短期贷款,并“一票多贷”,即将同一张应收账款发票反复质押给不同机构借钱。First Brands的破产申请文件显示,多家知名对冲基金和银行都是该公司的债权人,包括杰富瑞金融集团、瑞银集团、千禧基金等。

华尔街从这些暴雷事件中看到了提供私人市场数据的新生意。上个月,标普全球宣布计划以18亿美元收购With Intelligence,成为最新一家斥资收购私人资产数据提供商的华尔街巨头。贝莱德于今年3月就斥资32亿美元收购Preqin,MSCI于2023年以9亿美元收购Burgiss,晨星于2016年以2亿美元收购PitchBook。

贝莱德首席执行官(CEO)拉里·芬克称,该公司收购Preqin是“对所有替代投资类资产发展进程”的“解锁”。瑞尼称,拥有相关基础数据的公司可以收取高额的咨询费,可能达到每年数十万,如果更多高净值人群的资金再继续大量涌入,收益将更可观。

潜在系统性风险

虽然华尔街从行业数据公开化中看到了投资机会,有望推动私募信贷市场规范化,但许多市场人士认为,私募信贷市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不容小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WEO)对私募信贷发出警告,称私募信贷基金的高杠杆、低透明度,可能成为下一轮信用紧缩的触发点。该领域的潜在风险甚至可能成为引发下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IMF还在同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可迅速传导至核心银行体系,放大冲击,并增加危机管理的复杂性。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也强调,私募信贷市场是她“夜不能寐的风险之一”,因为私募信贷市场与主流银行的联系日益紧密,远超监管与数据监测能力。

惠誉评级非银行金融机构董事总经理尼恩(Meghan Neenan)对第一财经表示,私人信贷部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可能表明它已经从一个面向老练投资者的利基产品转变为全球资本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私人信贷的普遍存在可能会放大系统性冲击,并影响广泛的投资者和贷款人,包括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基金会/捐赠基金、高净值个人,以及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这可能会对资本形成、信贷可用性、消费者信心/支出、社保、存款人稳定性和保险可用性产生深远影响。”他称。

目前来说,他称,该行业表现出各种“泡沫状”特征,包括快速增长和金融创新、利差收缩、竞争加剧、零售投资者参与度提高和借款人杠杆率上升,但惠誉并不认为与私人信贷相关的风险已经积累到系统性程度,因为私人信贷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仍然占相对较小的一部分,通常通过拥有抵押资本、有限赎回风险和适度基金杠杆的基金来促进。

但即便如此,尼恩也认同,私募信贷这头“灰犀牛”不容小觑。他称,私人信贷行业的规模和复杂性正在增长。如果发生系统性冲击,比如银行间利差、利率冲击或追加保证金通知等风险指标急剧扩大,私募信贷部门可能会面临损失和/或赎回增加。鉴于可能由此带来的传播效应和下行风险,私募信贷部门需要被密切监测,需要加强监督和行业透明度。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稍早也用“蟑螂理论”向市场发出警告。“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很可能已经存在很多蟑螂了。”他称,自2010年以来,私募信贷市场一直处于牛市,现在有迹象表明市场可能过度扩张,若经济下行,可能会暴露出更多信贷风险。

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稍早也表示,近期美国私募信贷市场发生的事情令人担忧,让人联想到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次贷危机。有必要对倒闭的相关高杠杆公司进行彻查,以确定其是否仅为孤立事件,还是在提示私募信贷领域存在更加系统性的风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