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十五五”规划即将迎来开局之年,融资租赁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随着国家对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视,融资租赁行业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传统设备租赁转向产业发展支撑,成为连接资金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桥梁。
11月25日,由第一财经携手上海交易集团主办的“2025租赁业产融生态大会”在上海举行。在大会的“总编辑对话”环节,浦银金租党委副书记、总裁魏强,中交租赁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军军,交银金租党委委员、副总裁曹亚伟,长江金租副董事长、总裁徐琰四位嘉宾围绕“产业迭代与融资租赁转型”展开深入讨论,重点探讨融资租赁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并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与政策建议。本场圆桌对话由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主持。
融资租赁作为兼具融资功能与设备管理功能的特殊金融工具,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其业务范围已从传统设备租赁逐步扩展到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和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据中银协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总数达到67家,总资产和租赁资产余额分别为4.58万亿元和4.3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6%和10.24%。尽管如此,相比银行,租赁行业整体规模仍然有限,但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显现。
针对行业发展现状,魏强表示:“相较于银行,融资租赁行业规模仍然较小,在金融业中尚未形成‘巨无霸’,因此需要更多政策支持。”他进一步解释称,目前一些面向银行的优惠政策尚未惠及融资租赁行业。例如,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银行可享受再贷款和贴息等优惠政策,但融资租赁公司在类似情况下难以获得相应支持,包括设备更新等方面的金融优惠。这种政策差异,使得融资租赁公司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时面临资金成本偏高的问题,也限制了其服务企业的灵活性。
在金融支持之外,魏强还提到税收政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税收政策应为融资租赁行业提供更明确的奖励和补贴。”他称,目前虽有地方和行业的相关奖补措施,但政策不够确定,持续性难以预期。他呼吁,政策层面应给予融资租赁行业长期、可预期的支持,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国内政策支持之外,跨境业务发展也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结合中交租赁的海外业务实践,刘军军提出,跨境租赁需要在四个方面完善配套制度。首先是海外租赁资产管理与登记问题,海外租赁物在国内的登记及确权机制尚不完善,需要建立明确操作流程和制度保障;其次是融资认定与资产管理,海外融资租赁业务中相关银行对资产价值认定及监管制度尚不健全;第三是资金跨境管理问题,涉及外债额度及进出境资金操作,需要明确政策指引;最后是跨境税收问题,海外租赁资产进出境环节的税收政策仍需优化。
刘军军建议,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应为融资租赁公司“走出去”提供更多具体支持,包括监管政策、制度保障等措施,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在讨论风险管理与资本政策时,曹亚伟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阶段,融资租赁行业希望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他建议,首先需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由政府牵头设立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风险补偿基金,为融资租赁公司在高端芯片等重点领域开展业务时产生的风险提供一定比例的补偿。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新质生产力的专属融资租赁保险产品,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此外,他提出,可以鼓励融资租赁公司通过“认股权+租赁”的模式支持科创型企业,并配套更宽容的尽职免责制度,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撑。
在资本管理方面,曹亚伟则称,融资租赁行业资本消耗较高,监管要求与商业银行基本一致。他建议,可将大型通用设备及部分流通性较好的专用设备视作合格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从而在风险化解上更具弹性。同时,他还建议加快租赁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租赁业务操作闭环,以推动租赁资产流动性和业务高效运作。
徐琰则补充了中小金租公司在服务新质生产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租赁物的合格性与适格性上。在智能制造领域,企业通常将系统、软件和专利等无形资产与工业设备结合形成整体服务方案,但现行监管要求将软件、专利等软性资产排除在整体租赁物之外,限制了整体融资操作。徐琰建议,应适度放宽知识产权认定限制,使软硬结合设备更容易纳入可租赁范围,有利于企业操作和管理。

“融资租赁新质产融生态联盟”正式成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租赁力量
万亿级租赁资产,如何打破流转壁垒?沉睡的资本,如何唤醒其深层价值?国有租赁资产合规转让之路,又将如何引领租赁行业走深走实?一场聚焦行业核心议题的思想盛宴即将揭晓答案。
笔者认为,融资租赁本质上与产业金融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就是产业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从概念认知来看,产业金融更强调“金融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即金融活动与特定产业的生产经营、产业链运作紧密绑定,例如围绕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专项融资等,其核心是“嵌入产业场景”。
2025租赁业产融生态大会,特别设置了以“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智慧再造”为主题的产业圆桌,邀请到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高管,与头部租赁招银金租高管展开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