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把钱存银行,稳稳吃利息”,曾是许多老百姓最踏实的理财方式。但随着众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这种“稳稳的幸福”正渐行渐远。
显然,在进入存款利率、国债利率不断创新低的低利率周期后,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难度显著提升。
那低利率环境下,如何能做到财富的逆势增长?在近日召开的“2025第一财经金融价值年会”的圆桌论坛环节上,来自金融机构的参会嘉宾共同探讨了低利率环境下的财富增长路径。
他们认为,在低利率周期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正从单一收益追求转变为兼顾收益、保障与全球配置的多元目标平衡。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作为连接居民与各类资产的核心桥梁,正以专业能力为支撑祭出“组合拳”,助力居民在低利率环境下实现财富逆势增长。

从单一收益追求到多元目标平衡
低利率周期的到来,正在重塑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与风险偏好。过去依赖房地产、高息存款的单一财富增长模式逐渐失效,投资者开始转向更为多元、理性的资产配置思路。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财富管理及零售银行业务总经理、全球华人业务集团主管李峰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在财富管理方面,客户需求呈现三大显著变化:一是对投资回报的预期趋于理性,不再执着于过往的高收益区间,而是根据市场环境适度调整收益目标;二是对保障类产品的需求持续升温,不仅健康保障成为刚需,财富传承、隔代规划等长期需求也日益凸显;三是全球资产配置意识觉醒,在国内低息环境下,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多元的收益来源。
对兼顾保障及收益的产品需求增加的趋势在保险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郭晋鲁在论坛上引用了一组数据——今年银保渠道保费同比增长约20%,尤其与养老相关的长期分红险产品成为主流。郭晋鲁认为,这背后是居民风险偏好的调整——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既渴望本金安全,又不愿错过经济转型带来的增长机遇。
基金市场的资金流向同样印证了需求变迁。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鹏分享的行业数据显示,三季度权益型基金发行回暖,其中新型浮动费率权益产品在三季度共新发12只,平均募集规模达13.3亿元;同时,“固收+”产品成为增长最快的基金品类,三季度净买入量高达4600亿元。“这表明大家对于收益的追求或者风险偏好有缓慢的提升,通过‘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更高收益。总体来说,整个市场的情绪在回暖。”郭鹏说。
多元配置成破局之道
面对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变化,金融机构纷纷祭出“组合拳”,为投资者寻找低利率时代的财富增长点。
李峰表示,针对目前低利率的环境,需要采用“底仓资产+机会型资产”的双轨策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固收+”产品、结构性产品、分红型保险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重点配置资产。
这种策略与保险机构的“哑铃形投资”异曲同工——郭晋鲁表示,工银安盛人寿正以分红险为重要抓手,在保障客户本金安全与基础收益的同时,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超额收益空间。
多元配置在基金投资方面亦是“王道”。郭鹏强调,“固收+”产品的关键在于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摩根资产管理通过发掘结构性投资机会与强化风险控制体系,在债券资产打底的基础上,精选权益资产提升收益。“我们建议投资者用多元的资产构建一个组合。”郭鹏说。
而在权益投资方面,三位论坛嘉宾普遍看好两大方向:一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二是低估值高分红资产。
真正的资产管理时代已来
低利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时期即将开启,中国居民财富管理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真正的资产管理时代已来。”郭晋鲁说,这一时代来临的标志是:在科技创新驱动的经济背景下,权益类资产(股票、股权)正逐渐成为未来财富增长的核心载体。
郭鹏亦表示,全球多个投资团队均对中国资产报以长期正面的看法,并认为极具配置价值。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车、创新药等领域的部分中国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过去国际投资者给出的估值仍偏低。“所以我们对权益资产的信心度在提升。”郭鹏称。
“我们作为国际性银行,觉得这是非常振奋的消息。”李峰说,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方向可进行跨境的多元化,实现境内外资产的优化组合,通过优秀的专业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捕捉机会。
郭晋鲁认为,保险机构应回归到保险保障和资产管理的本源,关注客户的风险需求、收益需求、流动性需求以及短期/中期/长期生活的安排,为客户做切实符合实际需求的全面规划。
而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主动管理能力则成为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主动管理机构的基石是长期主义,必须要有特别深厚的研究积淀,要有持续的科技投入、人才投入以及投资文化。”郭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