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激光雷达,“卷”向安全

第一财经 2025-11-26 10:10:46 听新闻

作者:肖逸思    责编:彭海斌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企业新品和新技术的重点都放到了具体参数上,却忽略了激光雷达本身是一个安全传感器。

“激光雷达的上限决定体验,下限决定安全。只有把下限做好,上限才有意义。”近日,在禾赛科技2025技术开放日上,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孙恺表示。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孙恺共提到了23次“安全”。如此高频次地提及安全,在激光雷达企业的发布会中比较罕见。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新品和新技术的重点都放到了具体参数上,比如线数、测距能力、分辨率等,却忽略了激光雷达本身是一个安全传感器。

但在智驾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伴随着一场场惨烈的事故,智驾安全已经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作为智驾系统重要的感知硬件,可预见的是,激光雷达在“卷”完成本、参数后,安全将成为行业未来的竞争焦点。

误报、漏报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国内车企在智驾路线上主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在特斯拉坚持符合“第一性原理”的纯视觉方案基础上,车企之所以做这样的路线选择,是因为多传感器本就是智驾系统安全冗余的一部分,特别是激光雷达。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去年底的一场活动上表示,保留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他说:“中国和美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经常在中国晚上夜路开车,你会看到有尾灯坏了的大货车、甚至可能尾灯坏的大货车会直接停在主路上。我相信如果马斯克在中国,在深夜里不同高速开过车,他也会选择把前面的一颗激光雷达保留下来。”

在今年3月底小米SU7铜陵爆燃事故中,事故车辆是低配版本,采用的是入门级纯视觉智驾方案。在这场事故后,激光雷达也成为了焦点,市场讨论如果该车搭载了激光雷达,或许能给车主更长的反应时间。今年6月底,小米汽车新发布的小米YU7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

多位高管都提到,激光雷达是智驾时代的安全气囊,多加几个激光雷达消费者会觉得更安全。

但是安全气囊作为一个安全部件的前提是不误触发,也不漏触发。孙恺表示,安全气囊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的概率,但误报也会莫名其妙地引发更多事故,激光雷达也类似,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前提是不误报/不漏报,一旦误报到底是刹不刹车,如果在高速上误触发AEB(自动紧急制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事实上,此前市场上已发生过相关事故。比如某搭载双激光雷达的车型因雨滴反射激光,出现“鬼影误报”;某新势力开启智驾功能的车辆在高速公路弯道上,未能有效识别前方的羊群,导致碰撞事故发生。

孙恺称,传统SPAD方案(激光雷达三大主流探测技术之一)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严重“高反膨胀”引起误报。因为这些方案仅使用少量几颗激光器发光,同时接收端数十个接收通道并行收光、彼此间不隔离,这极易引起“鬼影”“高反膨胀”等安全风险。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厂商的做法是过滤掉部分信息,这又会引发“误滤除”的隐患。

头部企业“卷”向安全

“激光雷达最重要的安全下限就是不误报、不漏报。”孙恺表示。为了解决激光雷达存在的上述问题,禾赛科技推出了光子隔离技术。简单而言,这个技术中所有发射通道和所有的激光雷达的接收通道都一一对应、互相隔离。A通道接收不到来自B通道的光,各个通道之间只能接收到来自本应该它接收到的光,所以能够很好地避免误报、漏报。

但是,该技术的代价是激光雷达中的激光器数量更多,这意味着成本更高。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成本是关键竞争因子。为了降本,禾赛科技采取的措施是芯片化降本。在此次科技开放日上,禾赛科技发布了激光雷达专用高性能智能主控芯片费米C500,采用自主可控的RISC-V架构。据悉,自研芯片除了可以带来垂直整合降本外,还可以免去给国外某些厂商IP授权的费用。

激光雷达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市占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占据了行业超90%的市场份额,今年前9个月,华为技术以41.3%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达33.6%、18.9%,三者合计占据93.8%的市场份额,图达通及其他厂商合计仅占不到7%。

头部三大企业今年均已有提升激光雷达安全性的动作。除禾赛科技外,华为技术也在今年4月发布了新品Limera,这是一款激光雷达+摄像头的融合产品,余承东介绍,该激光雷达对于小目标、异性障碍物的识别能力很强,检出距离达到115m,可以更好地提升主动安全能力。

今年9月,速腾聚创宣布其192线数字化激光雷达EMX量产交付,这款产品也主打了安全的卖点,宣称可以精准识别低矮小物体,还原近处路面厘米级高差。

除了市场发展推动激光雷达“卷”向安全外,政策也在倒逼企业将安全提到一个新高度。今年9月,《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即L2强标)公开征求意见。多位智驾高管告诉记者,这是史上最严L2级辅助驾驶强标,对辅助驾驶安全要求极高,很多试验场景都基本上需要搭载激光雷达才可通过。这一方面催生激光雷达潜在的更大市场,但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