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在11月26日公布的“中国商品市场交易额百强”榜单上,浙江省以近三成席位(29席)稳居榜首。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第十四届中国商品市场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商品市场发展报告》,浙江不仅入围市场数量最多,更在交易规模、市场结构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突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濮院羊毛衫市场等一批龙头市场榜上有名,覆盖小商品、纺织、五金、皮革、家居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点开花、集群发展”的格局。
公开数据显示,作为商品市场与平台经济先发省份,2024年浙江省共计786家的专业市场实现总成交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4.73%。今年前三季度成交额已达1.28万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8万亿元。目前,浙江拥有千亿级市场2家、百亿级31家、亿级451家。
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和消费模式加速变革,传统商品市场并非没有压力。如何突围?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在上述论坛围绕“浙江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的趋势与对策”,阐述了“浙江经验”。
近年来,浙江商品市场在全链化、数智化、品质化、场景化、国际化五大维度做了“文章”。其中在全链化方面,浙江依托杭派女装、诸暨珍珠、永康五金等25个重点消费品产业集群,通过“平台+产业”双向赋能行动,将分散的生产、交易与供应链服务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推动商品市场突破传统的“三现”(现场、现金、现货)交易模式,向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加速转型。
在生产端,浙江通过培育4375家“超级工厂”、推广“小单快反”与C2M反向定制模式,精准响应中小品牌及电商柔性生产需求。比如织里童装市场集聚1万余家童装生产企业,涵盖设计、生产、加工、包装、物流等全环节,实现“三天出货”。今年春节后一开工,就创下三天销售超1000万件童装的纪录;在服务端,浙江商品市场超越撮合交易的单一角色,构建起创意、知识产权、质量、金融、物流等一站式服务体系。比如义乌全球数贸中心通过集成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标准认证、金融结算、智慧物流等功能,构建综合服务生态圈,其中自主品牌商户比例已达57%。
在数智化方面,浙江商品市场与平台经济的融合已从表层协作迈向深度共生。浙江省商品市场内的经营户中,近3成已开展电商业务,户均年成交额超过360万元,数字化经营成为了市场的主流选择。同时,2024年浙江省商品市场直播成交额约808亿元、同比激增89%,跨境电商成交额超过250亿元。
面对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品牌体验和情绪价值等需求变化,浙江商品市场通过强化品牌孵化、质量管控和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比如,濮院羊毛衫市场设立官方选品中心,与各大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提供电商培训、品牌推广、商标保护等一站式服务。今年1至4月,濮院女装在某头部电商平台的商品交易总额已达6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聚焦“悦己经济”“宠物经济”等新消费模式,浙江商品市场还试图从传统交易场所转型为多业态融合的体验式场景。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省3家珠宝市场(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杭州国际珠宝城、杭州白马珠宝市场)实现成交额324亿元,同比增长7.9%;2024年义乌宠物用品销售额约30亿元,占全国同类出口15%。
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浙江商品市场也从过去简单的“买全国货、卖全球客”的集散模式,升级为高效整合与配置全球资源、深度辐射全球市场的枢纽生态。其中,义乌小商品城打造自有品牌“义支付”,已与全球40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收付主流币种达20;中国轻纺城在今年新设立俄罗斯站、土耳其站等3个海外站,并在缅甸、土耳其等国落地9家企业海外仓;继“中欧班列”柯桥号之后,今年8月“柯新亚”跨境专线也迎来首发,全球流通能力持续提升。
在谢小云看来,全链化是基础,数智化是引擎,品质化是内核,场景化是载体,国际化是方向,五大趋势构成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面向未来,他提出四点建议:构筑“市场+产业”新高地,推动市场与产业集群、制造企业协同布局、价值共生;打造“市场+消费”新标杆,引导市场发展成为集购物、饮食、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消费中心;激活“市场+服务”新引擎,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市场能级和效率双提升;抢占“市场+AI”新赛道,推动市场商户开设“数字分身”,打造“永不落幕”的新型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浙江商品交易市场长期以来依托完善的产业链、活跃的民营经济和先进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市场业态创新和能级提升。前述报告称,随着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浙江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商品市场体系中的核心枢纽地位,为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贡献更多“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