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贝恩:人形机器人成本十年内将下降70%

第一财经 2025-11-26 18:58:04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李娜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过去几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形机器人融资几乎占到全球相关领域的融资总额的80%,其中预计有一半融资来自中国。

11月26日,贝恩公司发布《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洞察》,报告称,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将不仅重塑工业生产,更将深刻影响商业服务和家庭生活,开启“通用型劳动力”时代。

 
贝恩公司董事经理赵天辰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大家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下一个AI在物理世界中最大的应用,有望重新定义通用型劳动力,重塑人机交互的模式。”

贝恩报告援引预测数据显示,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销量有望达到600万台,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在乐观场景下,销量甚至可能超过1000万台,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美元。随着产业链成熟,商业模式也将多元化,涵盖核心零部件供应、研发外包以及整机ODM与OEM,形成完整生态。

11月20日,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由吉利资本领投,北汽产投参与战略投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注资。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19日,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内融资事件数量已达到162起,融资金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远超2024年全年的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金额。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表示,从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来看,很难判断目前是否存在过热的情况。但有数据表明,过去几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形机器人融资几乎占到全球相关领域的融资总额的80%,其中预计有一半融资来自中国。“从投资的细分领域来看,美国更偏向人形机器人的算法,而中国的细分领域则更广泛,覆盖人形机器人的各个环节。”成鑫指出。

贝恩的调研发现,在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模块方面,行星滚柱丝杠和六维力矩传感器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约占总成本40%。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产业链企业投入研发,贝恩预计,未来在这两个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成本降本幅度可达70%至80%,其中,触觉传感器预计2至3年内实现性能突破,六维力矩传感器和行星滚柱丝杠将在3至5年内完成量产优化。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物料清单(BOM)成本将从当前的4万至5万美元降至1万至2万美元,降幅达60%至70%。

“在人形机器人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国产替代的趋势日益显著,技术和制造工艺发展速度很快,未来有望依托中国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大规模制造能力,形成中国产业的优势。”赵天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其他的关键技术还包括AI芯片、电池与热管理等核心环节。贝恩指出,电池与热管理技术以及AI芯片需5至10年才能实现重大突破。“在AI芯片领域,中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中低端芯片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自主可控,高端芯片也有望在十年内取得显著进展,整体产业链呈现稳步提升态势。”报告称。

成鑫表示:“这些技术突破意味着,当成本下降到临界点,人形机器人在投资回报上将超越部分行业的人类劳动力,标志着大规模替代人工的临界点出现。”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贝恩建议,对财务投资者而言,需关注市场规模、盈利能力、技术壁垒、降本潜力及跨界应用前景,其中行星滚柱丝杠、触觉传感器和AI芯片被认为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硬件领域。

对潜在行业参与者而言,必须明确战略目标,选择竞争赛道,制定商业化路径,构建差异化优势;对未来将部署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客户而言,在引入人形机器人之前,则需从价值创造和落地实施两大维度进行评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