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11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西安交大一附院”)发布的一则情况说明引发业内关注。该院提到一起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导致的医患纠纷。
手术发生于5年前,当时一名70岁的患者因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入院治疗,该院心外科为患者实施了TAVR手术,患者出院后不久离世。患者家属对西安交大一附院诊疗行为提出质疑,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诉讼案件正在审理中。
患者家属主要针对相关医疗费用提出起诉,声称医疗过程中使用的植入器械“出厂价3万多元,却向患者收取28万元”。据医院方面的情况说明,患者住院期间总医疗费用61.32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29.32万元,个人自费32万元。自费部分中,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相关费用28万元,占自费总额的87.5%。
患者使用的是一款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及配套经心尖介入器,根据院方的情况说明,该产品是经公开招投标程序采购的中标产品,采购渠道合法合规,采购价分别为26万元、2万元。院方严格执行国家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按实际采购价28万元向患者收取费用。

不过患者家属通过其自有渠道获得并通过媒体发布在网上的一张发票显示,单个瓣膜的价格仅3万多元。第一财经记者无法验证该发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患者家属还在网络上曝光称,在TAVR手术中,医院总共使用了两个瓣膜,但其中有一个“来源不明”。对此,院方在情况说明中表示,因首个瓣膜放置后出现移位,术中必须重新植入第二个瓣膜并成功完成手术,该院向患者收取单个瓣膜费用,未重复计费。但院方未就第二个瓣膜“查无来源”一说作出更详细的解释。
不过,西安交大一附院承认,在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通过病案审查、专家评审、约谈核实等方式,对患者住院期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后,发现超医保支付范围、不合理诊疗等问题26项,均属于“一般违规”事项,涉及金额75060.4元。但这些费用与患者申诉的瓣膜费用问题无关。
一位权威心血管病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据他了解,瓣膜一套大概是20多万,“不可能只卖3万多元那么便宜”。而就手术过程中使用两个瓣膜的情况,上述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手术过程中时常会有放了一个瓣膜结果不好(如瓣周漏)的情况,一定要再做一个“瓣中瓣”,这也是常规操作,但是第二个瓣膜就不能再向患者收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