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债市继续承压,万科事件如何扰动长债利率?

第一财经 2025-11-27 20:02:19 听新闻

作者:亓宁    责编:石尚惠

股债跷跷板效应不存在了?

近期,国内债市持续承压,长债利率接连上行。11月27日,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4%附近向上震荡。

综合机构观点,近期债市承压一方面是因为政策上降息预期降温,另一方面是市场对“固收+”基金赎回、公募基金销售新规落地存在担忧。与此同时,万科债券展期风波给市场情绪带来冲击,主要利空信用债,但赎回压力下利率债也会受到波及。

临近年末,机构对震荡市的判断更为明显,降准降息预期仍是主要干扰因素。受访人士认为,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和地方债供给情况,岁末年初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1.84%

截至周四(11月27日)收盘,国债期货30年期主力合约跌0.01%,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6%,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现券方面,银行间市场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以上行为主。截至发稿,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附息国债16”收益率上行1BP(基点)至1.844%,30年期国债活跃券“25超长特别国债06”收益率上行0.35BP至2.1975%,逼近一个月前的水平。5年期和7年期国债品种收益率也分别上行1BP、1.25BP。

不同于三季度较为明显的股债跷跷板效应,近期即使股市出现连续下跌,债市依旧表现偏弱。以10年期国债品种为例,进入11月以来,“25附息国债16”收益率从1.79%一路上行至1.84%左右;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则从2.14%来到2.2%附近。

对此,财通证券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从宏观逻辑上,债市的增量利好有限、货币政策方向不明确,而前期利率债补涨结束,主流券种收益率下行有阻力,债市情绪整体较弱。从机构行为角度,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大量赎回“固收+”基金,面临赎回压力时,基金不得不抛售权益资产和高流动性的债券;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券商自营和农商行的抛售行为。

“市场对于年内降息的期待值不高,导致债市利率向下空间不足,呈现偏弱震荡。加上基金赎回费新规迟迟没有落地,也是市场隐忧之一。”中信证券FICC分析师丘远航对第一财经表示。

华泰证券固收分析师张继强也在报告中提到,近日债市对基本面、房价、股市表现钝化甚至偏弱,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包括债市对基本面仍有“透支”、担忧“固收+”基金赎回、降息预期降温、公募销售新规待落地等。

从资金面来看,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净回笼,但资金面整体维持宽松,周四再度转为净投放。当天,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56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Wind数据显示,当日有3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564亿元。

本周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累计净回笼资金1600多亿元。其中在11月25日,央行通过加量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净投放1000亿元,为连续九个月加量续作,符合市场预期。

近期,万科的债务展期风波则成了市场焦点。部分分析认为,万科寻求债券展期对信用债偏利空,对利率债影响暂为中性。从信用债市场表现来看,万科债27日普遍继续深度调整,银行二永债收益率也多数上行。

不过,丘远航提示,万科债券波动可能引发部分机构出现赎回压力,对利率债也会有一定卖出。

降准降息预期仍是关键

从长期角度看,低利率环境下,市场对长债利率低位震荡已有预期。临近年末,短期内市场重点关注的方向仍是宏观经济恢复节奏和政策走向。

其中,降准降息预期仍是关键。但随着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对年内降准降息的预期持续降温。

丘远航认为,岁末年初的货币政策走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美联储12月降息落地,国内降息空间理论上也会更加充分,预计未来两个月内会有降息落地。明年一季度地方债供给预计会出现高峰,届时也有降准一次的空间。”他判断说。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动态的,我们认为明年初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高,而且从历史来看,无论是12月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日历效应都很清晰,未来1~3周利率行情可能正式开启,建议把握做多机会。”孙彬彬在报告中表示。

另从机构行为来看,资产负债端的调整也将影响债市配置。作为债市的主要参与机构,近期部分银行密集下架5年期定期存款的行为引起市场关注。部分观点认为,银行存款期限结构变化,也会影响其持债行为。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长期限存款在银行负债中占比逐渐降低,与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背景有关。虽然存款利率调降早已开始,但因为存量存款尚未到期,此前存款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今年以来,随着部分高息存款逐步到期,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调整有所加速。

他进一步表示,部分银行5年期定存产品下架,背后可能暗含银行负债端久期开始缩短的信号,加上一般性存款增长波动加大、核心存款增长乏力等因素,银行资产端拉长久期将无法得到足够支撑。不过,他也强调,在政府债供给期限以及银行提高收益的诉求下,银行客观上仍然存在拉长配债久期的需求。

与此同时,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也成为不少机构对长债利率的趋势判断的重要参考。

“这是近年来央行第一次详细阐释利率比价关系,或为后续管理市场利率预设了政策框架。”张继强认为,从央行对几组利率关系的表述来看,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与OMO(公开市场操作)利差稳定在40BP附近,位于2015年以来的14%分位数,属于合理略偏低水平。短期来看,1.7%仍是10年期国债老券的阻力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