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银河宏观团队:货币政策“微调拐点”隐现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9月末, M2同比增长13.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和6.7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8.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3和1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其中9月份增加4700亿元。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速进一步下探。9月份, M2和M1增速再次放缓。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速不断创出新低,深层次原因是稳健货币政策效果的体现。就9月份数值来看,还与货币管理当局近期实施的收紧流动性的措施密切相关。
其次,信贷投放低于预期。信贷投放低于预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全年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5977亿元。二是从月度看,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不仅是年内最低,也是自2010年1月份以来21个月的最低水平。三是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来看进一步下降,9月末增长15.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存款继续减少 余额增速下行。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41万亿元,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1.3和6.0个百分点。
结论:从金融运行的诸多指标来看,其量值已得到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走低并不断创出近几年以来的新低,信贷投放规模也不断减小,央行年初预设的目标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已得到集中体现。鉴于通胀压力有所回落、经济增速仍在放缓的事实,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基本排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将进入一个前瞻把握和审慎平衡的阶段。
一、市场聚集
反弹格局料将持续
核心观点:
上周市场出现了久违的反弹。目前投资者情绪有所改善,资金面也有好转,宏观政策或不再收紧,尽管本周将受到中国水电上市的考验,但预计反弹格局还将持续。
投资者情绪得到改善。虽然对后市持谨慎态度的仍占多数,但相比之前的全体悲观情绪已经有所改善。从全球市场看,大宗商品和国际股市的风险偏好得到了明显好转,短期也有利于国内投资者情绪。欧债危机的缓解和美国经济数据的改善是国际风险偏好好转的根本原因,尽管从长期看,这些问题还远未解决,但阶段性的好转还是有利于A股的。
资金面有所好转。进入本季度后,资金状况却显著改善,shibor各期限利率如隔夜、七天、一个月等都出现大幅下降。与资金面改善相联系的是债券市场的明显好转。资金面的改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也与民间信贷受抑制有关。
宏观政策或不再收紧。通胀与经济增长下行趋势使宏观政策不再收紧,结构性的定向宽松是未来的主要趋势。9月份CPI为6.1%,这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少有的复合市场普遍预期的月份,这或许意味着通胀下行的拐点真正到来。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虽然还比较稳健,但下行趋势不容乐观。因此,货币政策或不再收紧,对于小微企业的救助是扶持经济的举措,也是结构性定向宽松的一部分。
良好的政策环境或将持续。汇金增持一方面是银行股价值被低估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被市场普遍理解为维稳政策的一部分。后期中国水电、陕煤股份等大盘股将进入发行上市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可能难以顺利实现目标。此外,从技术特征看,A股市场出现连续四根阴线的情况非常罕见。三季度已经连续三根阴线了,如果10月份不是月阴线,当前点位作为反弹高点的概率就很低。因此,尽管下周二中国水电上市的考验,但预计反弹格局还将持续。
本次行情仍定义为反弹,从时间上看市场反转还没有到来。我们坚持认为,目前处于长期震荡区间的底部区域,目前处于震荡筑底过程之中,从较长时间看没有必要特别悲观,但是反弹之后市场还将受到经济下行的考验,反转可能还没有到来。从历史看,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差,资本市场也远好于历史上最差的时候。这可能意味着股市反弹后还将有一个探底确认的过程,虽然不能确定未来的低点是否比2318点高还是低,但就时间而言,经济经受严峻考验、股市再次探底确认之后可能才意味着反转行情的到来。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反弹格局还将延续。超跌、绩优低估值和新兴产业是目前的主要投资主线,超跌、周期、成长、稳定可能是反弹过程中的投资顺序,要注意前期强势板块的补跌风险。本周可关注金融、电力设备、水泥、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大宗商品有可能补涨,传媒板块短期有获利回吐的压力,但长期值得关注。
(分析师:孙建波、秦晓斌、王皓雪)
二、要闻点评及行业观点
货币政策“微调拐点”隐现—前三季度金融运行简评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和6.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8.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3和1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其中9月份增加4700亿元。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货币供应量增速进一步下探
9月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再次放缓,延续底部下探的走势。其中,M2同比增长13.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和6.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8.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3和12.3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速不断创出新低,从表面上看是存款增速减缓(M1的下降表现为企业活期存款的减少)、信贷投放趋缓所致,而深层次原因则是稳健货币政策效果的体现。就9月份数值来看,还与货币管理当局近期实施的收紧流动性的措施密切相关。
2、信贷投放低于预期
信贷投放低于预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全年进度来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若按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计算,前三季贷款占全年额度的75.7%,这一进度数值明显低于正常年份;若按全年7万亿元计算,前三季占比为81.1%,进度大体正常,但也预示着四季度的3个月只有1.32亿的额度,月均规模为4400亿元,低于全年平均水平。二是从月度水平来看,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不仅是年内最低,也是自2010年1月份以来21个月的最低水平。三是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来看进一步下降,9月末增长15.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和4.0个百分点。
3、存款继续减少 余额增速下行
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1.3和6.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11万亿元,同比少增2.09万亿元,其中,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303亿元,同比少增7259亿元。
结论:
从金融运行的诸多指标来看,其量值已得到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走低并不断创出近几年以来的新低,信贷投放规模也不断减小,央行年初预设的目标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已得到集中体现。鉴于通胀压力有所回落、经济增速仍在放缓的事实,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基本排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将进入一个前瞻把握和审慎平衡的阶段。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三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这一提法与之前强调“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相比,还是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们认为,在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可能微调成“总体偏紧、定向宽松”,而且伴随通胀可能明显回落,不排除在12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分析师:潘向东、张新法)
发达经济体周报第22期
核心观点:
1、美联储10月12日公布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记录表明,QE3仍有可能。美联储考虑了扩大资产负债表,将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作为政策选项之一,纪要显示:“数位委员认为,大规模资产购买操作是一项更为有效的工具,并应当将其保留,一旦有理由采取进一步措施时,可以作为支持经济更强劲复苏的政策工具。”这表明,在内外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如果扭转操作的效果有限,美国经济增长继续下滑,CPI下降到2%之下的水平,通缩的风险加剧,则美联储推出新一轮宽量化操作不可避免。其他方面,本周美国经济数据良好,8月商业库存月率增长0.5%,优于预期,9月的零售大幅增长1.1%,加上当周申请失业人数有所下降、贸易逆差连续收窄,经济将在四季度反弹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不过,消费信心仍无好转,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于预期。
2、本周,马耳他与斯洛伐克议会先后通过的EFSF扩容议案,至此,欧元区17国均已经通过上述议案,为EFSF的真正发挥效用铺平了道路。我们认为,EFSF扩容得到批准,不仅为救助危机中的国家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撑,也是欧元通过了一次考验,表明了欧元区内部一致性的加强,尽管内部存在争议,但在面临欧盟完整性、欧元统一性的严峻关口,欧盟内部统一的决心压倒分裂的企图。这不仅增强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加强了全球各国对欧盟作为一个独立力量的信心,也对欧盟内部的团结、采取一致行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EFSF直到今天才能最终批准、得以实施也充分暴露了欧盟内在决策缺陷。其他方面,受到欧债迟迟难以解决的困扰,欧元区10月投资者信心指数创09年7月以来新低,同时欧元区通胀压力增加,CPI升高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但欧元区8月工业生产意外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改善。
3、因日元升值与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影响,日本9月PPI年率增长2.5%,环比下降0.1,日本的CPI自今年5月见顶以来回落,最近连续3个为0.2%,处于通缩的边缘。最新的数据看,9月货币供给继续增加,但贷款余额继续减少,金融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下降,通缩的风险增加。
(分析师:周世一、潘向东)
新兴经济体周报第22期(2011.10.10-2011.10.16)
核心观点:
1、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由此前高企的通胀问题转向了对经济增长前景放缓的担忧。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已经冲击并威胁到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前景。面对外需不振和资金外流的威胁,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立场也正在发生转变和分化。
2、首先,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近几个月来在货币政策上持有按兵不动的观望态度。上周韩国央行连续4个月将基准利率保持在3.25%不变。同时,以马来西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数月来已经连续维持各自的基准利率水平不变。与此同时,实施降息的国家也日益增多。例如,土耳其央行和巴西央行于今年8月份纷纷宣布下调各自的基准利率以维持国内经济增长。巴基斯坦央行已在今年7月和10月两次降息,降息幅度达200个基点。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和出口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印尼央行上周也意外下调其政策利率25个基点至6.5%,这是该国两年多来的首次降息。然而,一些国家(例如越南)仍然饱受通胀高企的煎熬,在货币政策上依然难以放松。目前越南的物价水平仍高达两位数,越南央行近日宣布上调其再融资利率,由14% 升至15%。
3、从物价走势来看,受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外部需求萎缩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上涨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部分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开始呈现出从高位回落的趋势。例如,韩国今年9月份PPI与CPI较上月明显回落,俄罗斯9月份的通胀率由8月份的8.2%大幅下滑至7.2%,泰国9月份的通胀率也由8月份的4.29%降至4.03%。印尼9月份的CPI同比上涨4.61%,低于8月份的增速。马来西亚8月份CPI降至3.3%,这是该指标连续两个月下降。此外,中国和印度则出现通胀率环比增幅也正在逐步收窄。
4、受欧洲债务危机和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复苏乏力的拖累,菲律宾第二季度GDP增速大幅放缓。同时,随着外部需求的减弱,菲律宾今年6、7月份的出口也表现不佳。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势头,菲律宾政府上周宣布启动16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具体方案包括发展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安置受灾群众、以及改善首都交通等公共工程项目。
(分析师:潘向东)
三、报告精选
9月份金融数据点评:存贷款增长低于预期,监管效果显现
10月14日,央行公布《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我们认为9月份的货币信贷统计主要反映了央行8月末存款准备金范围调整、9月末出台禁止银行存款大幅波动两大措施的强力效应。
(1)贷款新增低于预期,贷款投向短期化趋势延续,因大型银行和省内经营机构贷款增速放缓;
(2)存款增长放缓, 定期占比上升,季末存款冲刺效应受到央行强力约束;
(3)大型银行保持市场份额优势,未来优势有望继续扩大。
投资建议:
考虑到银行全年业绩确定性的高增长,鉴于当前银行股估值绝对安全,维持银行业推荐评级。
(分析师:叶云燕)
机械行业周报(42周):坚守低估值巨头 看好新型产业高端装备
核心观点:
1、航天军工、节能环保设备、冷链设备景气度向好
工程机械景气下行,但小周期向上;造船中周期景气下行;煤炭机械景气持续;航天国防景气上行,航空、航天景气上行;铁路设备景气度下行;核电装备景气下降;农机水利设备、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景气上行;冷链设备行业景气上行;海工装备景气上行。
2、投资组合:
大市值(中联重科、三一、中国重工、航天信息、天地科技)
中市值(杭氧股份、盾安环境、上海机电、中国卫星、沈阳机床)
小市值(安凯客车、中鼎股份、利欧、机器人、锐奇股份、中航光电、st高陶)
3、传统周期需要等待、持续看好新型产业高端装备
在目前国内经济回落压力和通胀压力比较大,信贷紧缩持续,房地产投资和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减速比较明显,传统周期行业景气度不佳,需要等待投资机会。
我们比较看好新型产业
装备制造业涉及5大子产业:我们看好航空、航天、智能装备
持续看好航天军工:维持前期观点,继续看好卫星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和发动机领域的增长前景。重点公司中国卫星、航天信息和中航光电等业绩增速稳定,未来继续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受益于军工集团资产整合的潜力很大,维持“推荐”评级。
智能装备:机器人等
新能源客车及关键零部件:安凯客车。
制造业转型服务业:传统制造业面临发展瓶颈,凭借在制造业积累的客户资源、技术储备、项目经验,转型进入下游服务业,拓展盈利增长极。重点公司杭氧股份、盾安环境。
工程机械:环比数据持续在改善,二三线城市限购对房地产开工将产生负面影响;铁路投资增速因铁路运营事件的影响下降,将降低工程机械需求。行业未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将在行业景气下行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建议坚守中联、三一两大巨头。
(分析师:邱世梁、邹润芳、鞠厚林)
化工周报(111017):产品价格延续弱势,关注成本下降而需求尚好的子行业
核心观点:
1、本周涨幅较大的品种:银河重点跟踪产品中Brent原油,4.9%;石脑油(新加坡),4.2%;冰晶石(河南),3.6%;PTA(华东地区),3.3%; 天然橡胶(上海市场),3.1%。
2、本周跌幅较大的品种:银河重点跟踪产品中,液氯(华东), -14.3%;R22(华东地区),-12.1%;黄磷(川投化工净磷),-11.3%;己二酸(华东地区),-10.7%;二氯甲烷(华东地区),-8.3%。
3、合成橡胶价格全线下跌:随着丁二烯价格持续走低以及橡胶行情延续疲软,合成橡胶价格普遍下跌。本周丁苯橡胶(华东1502)报26300元/吨,较上周下降7.7%;顺丁橡胶(华东)报30000元/吨,下降6.8%。预计受天胶和原料的拖累,后市合成橡胶价格仍有下跌空间,关注受益成本下降的橡胶制品子行业。
4、磷矿石稳中有升,黄磷价格回落:本周磷矿石供应依旧紧张,湖北地区矿石价格持稳,28%品味码头交货价500-510元/吨;云南地区矿石价格上调,30%矿石坑口价涨至280-310元元/吨;四川地区矿石价格以稳为主,28%品位磷矿石马边交货价280-290元/吨;高品位磷矿石资源稀缺,后市看涨。本周黄磷市场成交清淡,价格走跌,川投化工净磷报17750元/吨,下降11.3%;但是在原料成本高企、开工率下滑的影响力,下跌空间不大。
5、证监会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甲醇期货交易:近日中国证监会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甲醇期货交易。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和相关程序履行完毕后,中国证监会将批准郑商所挂牌甲醇期货合约。
6、本周银河化工景气指数为-9(12跌3 涨5 平),上周指数为-10(12跌2 涨6 平),银河化工景气指数低位运行,化纤、氯碱、合成橡胶、聚氨酯链价格普遍下跌。受原油下跌的影响,化工产品成本有望下降,需求向好的子行业受益,建议关注炼油、涤纶长丝、轮胎和塑料薄膜等板块。石化方面,建议继续持有S上石化、辽通化工和沈阳化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当前股价下,作为防御的价值将得到体现;基础化工方面,继续推荐低估值民用涤纶长丝龙头桐昆股份,受益FDY景气和产能扩张带来业绩增长的新民科技,增发后规模扩张的巨化股份,以及产品价格预期较好且低估值的天利高新、金禾实业。锆化工受益出口快速增加而景气提升,氯氧化锆跟锆英砂的价差从5月份的8000元上涨到了15000元,升华拜克最受益氯氧化锆景气,给予推荐评级。
(分析师:裘孝锋、李国洪、王强)
传媒周报:重点推荐广电上游、有线网络、IPTV、文化旅游和广告5个子行业的领军企业
上周市场回顾: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幅度约3.06%,沪深300上涨幅度约2.81%;同期,银河传媒行业指数上涨幅度7.50%,本周表现明显优于市场。
十七届六中全会振兴文化产业的预期是板块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银河证券传媒团队推荐的重点公司中视传媒和天舟文化涨幅居前(《中视传媒深度研究报告:认识一个崭新的中视传媒》、《天舟文化深度研究报告:双轮驱动,挖掘青少年文化产业“蓝海”》。
传媒产业本周重要观点
1、“十七届六中全会聚焦文化体制改革”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分析
银河观点:
与市场部分观点不同,我们看好本次会议对文化产业长期的正面影响。本次会议并未完全放在传统媒体的改制上面,而是更加强调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苹果就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强调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骨干文化企业,因此我们更看好市场化子行业(影视剧、广告、演艺、动漫、新媒体和广电设备)未来的成长潜力。
预计本次会议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的宏观观点主要包括:
-继续规范深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领域,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尽快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支持和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带、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数字化转换和双向改造,推进“三网融合”业务发展,逐步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提升新兴文化业态的比重。
-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推出更多兼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的新兴文化产品。
-着力培育和开拓市场,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继续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文化生产要素流通的市场化程度。
-培育扩大文化消费
2、国庆档票房和前三季度票房分析
-国庆档票房令人失望,《画壁》后来居上。
根据艺恩资讯的统计,从10月3日到10月9日一周的统计来看,《画壁》的周票房达到8400万元,超过同期热播的《白色传说》,跃居内地票房排行榜首。《画壁》票房更高符合我们的预期。
由于缺乏重磅影片,国庆档期间票房仅3亿元左右,略高于去年同期2.8亿元,而观影人数实际上出现了下滑。
-题材与社会现实脱节,2011Q3国产电影表现不佳
2011Q3进口大片贡献23.87亿票房,而国产影片仅收获13.87亿票房,同比出现下滑。
我们认为国产电影游离于中国社会现实之外,缺乏对社会各阶层实际生活的体会和诠释是国产电影票房不佳的重要原因。这也说明一个重要的现象,如果电影缺乏质量,即使影院屏幕高速增长,也不能保证票房。
(分析师:许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