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给地产商“上刑”为哪般?

第一财经日报 2011-10-28 01:39:00

责编:群硕系统

就笔者自己的买房经历来看,相对内地房地产市场而言,香港的地产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已经相当完善,也有更多法律保障。特别是在二手房市场,信息更为充分,买家可以通过香港特区政府“土地注册处”的网上查册服务查到打算购买的房子的业主信息及过往交易信息,以及这个房子是否涉及产权纠纷等等。

就笔者自己的买房经历来看,相对内地房地产市场而言,香港的地产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已经相当完善,也有更多法律保障。特别是在二手房市场,信息更为充分,买家可以通过香港特区政府“土地注册处”的网上查册服务查到打算购买的房子的业主信息及过往交易信息,以及这个房子是否涉及产权纠纷等等。另外,香港人买卖房子往往会找律师协助签约以及交割货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买卖交易的保障。

香港的新盘市场情况则略有不同——因为这些楼盘还没有进入二级市场,地产商有可能会虚报成交价或是成交套数,抑或是发布货不对板的销售文件及广告。买过房子的朋友都会认同,对于新楼的建筑材料、实用面积、配套设施、实际开盘销售数据等等,发展商拥有更强大的信息优势,在处理矛盾争端中也处于有利地位。

和内地类似,香港也会出现不少新楼销售“货不对板”的情况,令香港业主苦不堪言。特别是在实用面积、建筑材料以及公摊设施方面,均存在许多“陷阱”。

除了“货不对板”,信息的误导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更为重大。如果大家还有印象,会依稀记得在2009年,金融海啸刚刚发生不久,香港的地产便突然回升,其间传出富豪李兆基旗下恒基地产所开发的一处豪宅“天汇”,以每平方米70万港元的全球创纪录价格售出一个单位。当时还有不少香港房地产中介都以这个楼盘为例,向客户证明,香港的楼价高得有理。随后,整个香港地产市场开始亢奋。

在外界质疑下,香港特区政府最终展开调查并查实,在天汇以高价出售的24个单位中,仅有4个单位成交,其余均可能要“退货”;随后有香港媒体更进一步披露,先前一些“成交”的楼盘买家与李兆基关系甚深。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