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 但斌,与他身后的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直是国内私募界的焦点之一。
今年年初,这家著名私募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股权变动,但斌完成70%的绝对控股,钟兆民、张弘另立门户,不过相比以往一些决裂式的案例,这回东方港湾两位股东的自立门户,显得十分友好和坦然。
但斌&钟兆民:异路未必是决绝
近几年,由于但斌的角色越来越突出,钟兆民在东方港湾的色彩相对淡了许多。事实上,钟兆民才是东方港湾最早的大股东。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23日,最早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为50万元,其中钟兆民出资30万元,占60%股份,但斌出资20万元,占40%股份。
2007年11月,引入张弘与张敏分别获得10%和5%的股份后,钟兆民与但斌的股份比例降到49%与36%。
2008年7月,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拐点,钟兆民与但斌在东方港湾持股比例第一次达到了相同的35%。这一次股东名单中又加进了杨云(10%)与周民波(5%)。不久张弘让出5%份,相应但斌与钟兆民分别增加了2.5%,变成37.5%。以上状态维持了近两年。
今年3月,东方港湾出现一次最大的变动。杨云、张弘均向但斌转让手中10%、5%的股权,钟兆民也将手中17.5%的股权让与但斌。最终但斌持股比例达到70%,钟兆民降为20%,杨云与张弘完全从东方港湾股东表中退出。
4月,一家“深圳东方港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与原来的“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这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可称为“新东方港湾”。新东方港湾的股东为钟兆民占80%股份,但斌占20%股份。这是一家钟兆民主导的公司。7月中旬,杨云加入“新东方港湾”(占10%股份),钟兆民的股份比例降为70%。
从公开信息来看,“新东方港湾”与老的东方港湾,并无直接的业务与控股关系。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网站上,也未对这家名号相近的公司有任何介绍。因此,“新东方港湾”的成立,可以理解为钟兆民的在外部的一次创业。
钟兆民目前仍是老东方港湾第二大股东,而但斌也在新东方港湾中占到20%股份,显示出钟兆民此次的外部创业,并非是那种一般人通常采取的、从原公司彻底退出的决裂式形式。而且这次创业,显然得到了但斌的支持。
资料显示“新东方港湾”注册地为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1006号诺德金融中心27F-01。而原东方港湾的地址也是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诺德金融中心主楼27F。
尽管两家“东方港湾”关系难断,但“新东方港湾”的成立,既是外部创业,也有从老公司业务分家的成份。
据了解,老东方港湾在内地发行的两只信托仍由但斌管理,但在香港发行的一只产品则由钟兆民的新东方港湾负责管理。
8月份,老东方港湾由诺德中心搬迁到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绿景纪元大厦38层38A、38F。这一细节在外界看来,其实也是两家公司异道而行的表现。
东方港湾的“君安情”
但斌与钟兆民的交集,一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1967年出生的但斌,大学毕业后,最初在开封化肥厂做一名钳工。1992年到深圳开始自己的证券生涯。他先在君安证券担任《财经快讯》主笔,以多次准确预测行情与趋势而成名。后于2001年加盟大鹏证券,担任首席投资经理。2004年,但斌离开大鹏证券,与钟兆民一起创立了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钟兆民早年的资历比但斌耀眼得多,离任保利期货副总裁后,他就担任君安证券当时最大营业部的总经理,后又担任光大证券(10.30,-0.04,-0.39%)南方总部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平安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
不管两人后来的经历如何,他们最早的交集显然是在2000之前的君安证券时代那一段。
1996年~1998年,君安证券如日中天,几乎执当时市场之牛耳。除了每年承揽最多的业务、获得最多的利润以外,还建立了当时券商最大的研究机构。但斌担任《财经快讯》主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经历过老君安时代的业内资深人士介绍,“那个时候,不管是谁,不管原来怎么样,一到了君安,就变得牛气冲天,君安当时有一种改变人气质与内心的力量,从那个时代君安证券出来的很多人,走到哪里都能独当一面。”
随着公司主要负责任张国庆入狱,接着君安证券被国泰证券合并,新的国泰君安成立之后,不少老君安人士纷纷出走,如今已四散到各大金融机构中,成为众多证券、基金、私募的中坚力量。
尽管如此,原来“君安”旗号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有一些老君安人士,在证券市场几经闯荡之后又走到了一起,形成一个个有君安系背景的公司。钟兆民与但斌联手成立的东方港湾,就是这样一家背景的公司。
有业内人士分析,但斌的经历与优势,主要是在投研方面。相比起来,在东方港湾成立初期,钟兆民在行业内人脉资源,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
另一方面,尽管但斌以巴菲特的忠实追随者闻名,近年他前往美国参加巴菲特股东年会的各种经历与思索也多见诸报道。但据了解,事实上钟兆民才是中国最早赴美国参加巴菲特股东会的专业投资者。但斌 “赴美朝圣”,是否有受钟兆民的影响,不得而知。
可以确定的是,钟兆民异路而行之后,东方港湾原来的色彩会有些许改变。
张弘背后隐现第三方力量
与钟兆民另立门户受到极大关注相比,东方港湾另一位副总张弘的去向颇为低调神秘。
张弘曾任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也是证券行业资深人士。在随但斌一起加入东方港湾后,于2007年11月增资扩股时,张弘一度取得东方港湾10%的股份,后调整为5%,今年三月将自己手中的股份尽数转让给了但斌。
前几年但斌前往美国奥马哈参加巴菲特的股东会,即是与张弘同行。从但斌行程笔记的字里行间,颇能看到对张弘的倚重。张弘又何以会离开东方港湾?
最终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张弘在2011年1月30日于上海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上海交盈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这家公司的成立,是在张弘转让股权之前。
另据了解,张弘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微博),后又在上海交通大学(微博)读过MBA,较东方港湾所在的深圳而言,与华东特别是上海的关系更为密切。
私募业内人士透露,张弘本次自立门户,实际是与另一位阳光私募人士——坤阳投资的董事长陈敏联手合组新公司。“张弘与陈敏,都是交大的MBA,但交大金融学院才是两人一起合伙组建新私募的最大助力与推手。”
交大金融学院,全称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系2008年由上海市政府牵头、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创立的金融行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短短三年,交大高金学院已与北大光华学院齐名,发展成为国内金融教育的圣地,在业内有“金融黄埔”之誉。
据了解,张弘与陈敏近年曾一起在交大金融学院进行过为期一年的进修。相关知情人士同时介绍,新成立的上海交盈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是由张弘与陈敏出资充当普通合伙人,来自江浙的一批资金充当有限合伙人。
“这些有限合伙人主要都是张弘与陈敏在交大‘ 私募证券 /地产投资总裁研修班’的同学,公司成立短短几天,9000万元的出资就马上募集完毕。就此看来,交大金融学院对这家私募背后的资源整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调查交大 “私募证券/地产投资总裁研修班”项目时发现,一直以来,但斌与钟兆民两人均有作为实战专家在该研修班授课,讲授私募管理经验与投资心得。从某种程度上说,张弘离开东方港湾自立门户,但斌未始不是以这样授课交流经验的形式,给予了思想上的支持。
另据了解,交大金融学院上述研修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夏瑛,与但斌及钟兆民一样,也是资深的老君安证券出身。在但斌与钟兆民、张弘之间,夏瑛与交大金融学院应该起到了一定的粘和缓冲作用。
“张弘参加交大的私募证券研修班,在东方港湾内并不是秘密。交大金融学院这个私募证券项目云集了大批证券业人士与实业界人士,帮助张弘整合资源成立一个新公司,从一开始来看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想必但总对此一开始就是很坦然的。”上述私募界人士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