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送米、送油,发钱、抽奖。年终福利,对于HR来说,不只是一种惯例,更可以由此做大文章,将公司的价值主张与员工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小福利上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大智慧。
今年,员工在网上晒的,不仅仅是高额的年终奖,年终抽奖,更有很多创新的年终弹性福利,比如允许员工迟到、早退、立即休假和多休假等各种“礼券”,还有人回忆起几年前有企业主为优秀员工洗脚的“福利”。
这些福利,一是在原有福利的基础上创新,二是完全贴近员工的心理和实际需求,充满人文关怀,对员工的留用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当然,也有人力资源专家提醒说,这些弹性福利的“发放”,要考虑的是覆盖更多的员工,并且要考虑到公司的承受能力,关键是掌握发放的“度”,让得到福利和没有得到福利的员工,都能够感受到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才是真正好的人力资源策略。
带薪年假券更显人情味
年关将近,网友们纷纷晒出的公司年会上的特殊奖券,在上海某外资奢侈箱包品牌工作的张丽丽看来,这些公司的特殊奖券中,带薪年假券最实在。她在自己公司的官方微博上留言问:“在咱们公司能不能整个年假券?”根据工作年限不同,员工有5天、10天不等的法定带薪年假。而张丽丽认为,“年会抽年假券,比任何物质都更有吸引力”,3天、5天、7天不等的年终“带薪年假券”,可以春节多休几天年假,多陪家人一段时间。
“传统的福利制度安排更强调福利的保障作用。类似‘年假券’创意弹性福利计划,则可以充分发挥福利的激励性作用,传递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大多数企业实施统一的具有普惠性质的福利制度,如交通补助、误餐费、保健活动、旅游、带薪病假、带薪事假等项目,年终福利奖包括,购物券礼品、年会抽奖等方式。有时企业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成本,但福利与部分员工的需求脱节,难以发挥福利的激励功能,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孙海宁说,现在很多企业推出了弹性的福利制度,特别是针对年轻人的创意弹性福利制度,这种另类奖券虽然不是钱,但很有人情味,也是一种奖励。更重要的是,现在公司的竞争激烈,公司人的工作压力大,从员工的精神需求出发,这样一些创意的福利方式,能以适当的方式调节组织的氛围。
不过,孙海宁也认为,企业福利只是企业的吸引力之一,企业的制度、发展空间、培训晋升空间、工作机会等综合因素,才是更吸引员工的地方。(刘琼)
早退券满足非物质需求
今年年会,你想抽什么奖?
“比起某公司的迟到券,我更想要早退券啊~或者八点上班五点下班?下班高峰期堵车的人伤不起啊~~”在上海静安区工作、家住莘庄的黄骅利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到家时要将近晚上7点。“如果有早退券能稍微提前一点下班,错过晚高峰,路上就可以少花半个小时。还可以在情人节、七夕之类的节日,或者在很累又被要求加班的时候使用。”
北京一家外贸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人士表示,已经是第二年在公司年会使用“早退券”、“迟到券”之类的方式,颇受欢迎。
为规范公司纪律,很多员工都遵守打卡制度,不过,时常有员工因个人需要而要提前离开办公室,请假流程又相当繁琐,作为公司年会抽奖方案之一的“迟到券”、“早退券”就很人性化地关注到了这样的问题。
当然,“这种创新的弹性公司福利往往是有时间段限制和次数限制的,而且也是跟公司的行业性质相关的。”员工福利专家、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兼中智关爱通总经理潘军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就不适合这种方式,而创意、设计、IT服务类等工作,对工作时间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就可以偶尔给一些这样的“特权”。
不过类似于“早退券”的方式,潘军认为,更多是一种好玩的,还是比较适合年会抽奖这样带有偶然性因素的“幸运”方式,并不适合普惠制的年终福利。
公司面临着新的年轻员工逐渐增多的特点,自由选择一些创意的、更有效果的福利方式是员工福利的趋势,不过一个公司不只是“80后”、“90后”,也有“60后”甚至“50后”这些更注重实惠的人群,他们对年终福利的需求还是认同发些米、油、电子产品等实用产品更好。“公司的年终福利的设计也要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年终福利设计要更多地考虑成本小、但是覆盖面比较广、操作难度也不大的方式。”潘军表示,所花成本不高又能满足员工的多样性需求,从原来单纯的物质福利方式,向非物质手段转变的弹性薪酬福利方式,是公司薪酬福利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员工薪酬每年都在不断上升,公司发更多涨薪、更多年终奖的方式也会压力很大,创意年终福利也是公司通过人性化情感、企业文化留住员工的方式之一。(刘琼)
发年终奖灵活更重要
“公司的年终奖确定了,是12(月工资)+2”,某网络公司员工在听到年终奖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发到微博。
不知道从何时起,“晒年终奖”已经成为了年底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新浪微博上,一汽-大众将发放相当于27个月工资的年终奖,让网友瞬间集体“羡慕嫉妒恨”。
后微博又爆料,经一汽-大众证实,该公司去年年底确实发放了27个月工资作为分红,但不是以全额工资作为基数,而是发放27个月的基本工资,“基本工资也就占每月到手工资的1/3,一般职位的员工基本工资也就3000元左右”,这样,普通员工能领到8万元年终奖。
更劲爆的消息在后面,湖南红网编辑“望岳归”微博爆料:“中信投行部年终奖发了87个月工资!一汽-大众弱爆了!”网友又是一阵疯转,“还让不让人活了?”这条消息被中信证券投行人士否认。随后“望岳归”删除了该条微博。
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的职场人,都希望用丰厚的年终奖为整个年度的工作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然而真实的年终奖让很多员工五味陈杂,而对于公司来说,发年终奖也是一种特殊的福利,有不少公司为了鼓舞员工士气,提前发出了公司年终奖。也有的公司为了帮助员工避税,同时害怕员工领完年终奖后跳槽,故意分批下发年终奖,以求拴住员工。
北大纵横咨询管理集团合伙人张林强认为,打破年终奖传统的发放形式,将年终奖分散化是一种好办法。比如,可以把奖金在年终前的两三个月度里以奖金的名义下发至部门,并且淡化年终奖的概念,可以使年终奖适当变形成为刺激员工积极工作的间隙强化物,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励员工。
此外,企业可以把年终奖化整为零,在接近年终时,以不同的名目发放。比如对乐于将自己的知识与团队共享、长年出差,并且主动合作的员工,可以发放特殊奉献奖、合作伙伴奖、创新奖等多种名目的奖励。这种灵活的发放方式对员工的激励效果远比一次性地发给奖金并且说不出更多的理由好得多。(马可佳)
发原始股高额激励赚眼球
在拼豪车、抽大奖、发“迟到券”、提前放假等各种年终奖励层出不穷的时候,恐怕再没有什么比直接送员工股票更激励人心的了。在奇虎360的年终午宴上,董事长周鸿祎亲手为25名优秀员工颁发7500份限制性股票作为年度优秀员工的特别奖励。按奇虎360近日的股价(1ADS=16美元)和汇率(1美元=6.3元)计算,这个年终奖价值50.4万元,令不少网友“羡慕嫉妒恨”。
随后,周鸿祎通过微博澄清,表示价值50万元人民币的股票是给优秀员工的特殊奖励,并非传统的年终奖;奇虎360的年终奖是一至四个月的工资,具体金额跟绩效挂钩的,所有的员工都有份。值得注意的是,奇虎360重金奖励的这25位优秀员工都是属于中基层员工,并不是领导层。
如果这份奖励出现在国企、事业单位,想必将引起不小的非议。不过发生在互联网企业身上,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认同,并称“会给中国企业带个好头,尊重员工,至少给了一些人前进的梦”。还有人评价,“在50万年终奖面前,发27个月工资的一汽-大众勉强hold住(意指控制住场面)。”
比起能源、房地产、快消品等行业,互联网对于资源、渠道乃至市场营销的需求并不是最重,互联网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根本。而在公司财务设计上的期权、股票激励制度,无疑是凝聚人才的利器。从奇虎360早期提交的公开招股书来看,奇虎360在2011年上市时,员工持股比例高达22.3%,已经超过第一大股东、身为董事长的周鸿祎。
在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唐欣看来,奇虎360通过这样的高额激励赚足了眼球。尤其是在整个大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举动尤其能够凸显公司的实力和品牌,而且,此次通过发放有限售条件的原始股,能够在流动性很大的IT行业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同时也能够起到内部示范和激励的作用。
不过他也担忧,对于少量员工的高激励容易造成内部矛盾,尤其对没有获得适当激励的员工可能会产生负激励效果;而且,绩效激励如果大大超过员工预期有可能造成激励过度,即高激励不能带来相应的绩效。“奇虎360目前业绩较好,因此采取高激励的做法,一旦将来业绩下降,难以维持如此高的激励的时候,将会对团队管理带来困难。”(刘佳)
提前放假省钱又留人
离中国传统的春节还有大半个月的时候,北京某矿业公司的负责人Leon已经带着妻子和孩子飞往澳大利亚,享受阳光、海水和美妙的假期。
“按惯例,我们全家每年圣诞节前后都会去澳洲度假。2011年的圣诞节和2012年春节离得很近,所以今年公司放假比以往要早得多,一方面可以避开春节期间的交通高峰;另一方面2011年公司效益不错,完成了几个收购,也可以提前给大家放假了。” Leon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宁波戈凌蓝服饰公司也是一家格外重视提前放假的公司,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12年春节放假安排为1月22日至28日,放假7天。而戈凌蓝服饰公司为了保证在春节前20天就放假,公司整个1月份不接订单。
对此,“表面看损失很多,其实赚得更多。”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说,实际上,类似的假期福利让员工队伍更加稳定了。统计显示,在戈凌蓝公司,七八成员工工龄在3年以上,一半以上员工工龄已经超过了5年。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个学徒工两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熟练工一天就可以完成了。这样下来订单做得没比其他企业少。”
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显示,提前放假对于员工而言,是仅次于发放年终奖金的一种福利。不论是提前几天开始放假,还是授予“随意使用”的奖励性休假,一点点额外的带薪休假都可以给员工带来非常大的鼓励效果。此外,所有人都知道在临近假期前的时间工作效率会严重下降,提前放假也可以减少低效率办公。
职脉公司人力专家认为,此种做法十分明智。与其让员工沉浸在幻想马上就要回家的感觉中耗费时间低效率工作,还不如直接让大家休假带来的好处更多。以北京某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该公司虽然没有选择提前放假,但公司超过半数员工都选择了在春节假期前休年假,而公司也鼓励员工这样的行动。
该公司一位高级主管告诉记者:“几乎每年春节前都是如此,留下的人也没什么心思工作。”
对一些公司而言,提前放假除了能够给员工提供额外福利以外,还有为公司节省成本的效果。一家媒体就选择了提前一周放假,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不仅仅增加了员工的弹性福利,更重要的是,节约了200万~300万元人民币的印刷成本。(马可佳)
专车接送券 圆员工回家梦
李鑫很少去买彩票之类的,因为从小到大的多次抽奖,从未中过大奖。不过,今年公司年会上抽到的“专车送你回家”大奖,李鑫觉得简直是他摸过的所有奖品中最实惠、最及时的。
模仿一些大公司的年会项目,李鑫服务的北京一家中型私营企业,在今年年会上也推出了不少有创意的年终奖项。李鑫抽到这个“专车接送券”,只要在春节之前报送回家的往返时间,公司可以派专车接送。如果家太远,中奖者选择坐飞机的话,公司会提供机票。
就在年会前一天排练节目的时候,同事问过李鑫怎么回家,他还很茫然地想继续打订票电话碰碰运气。老家在重庆的李鑫每年春节都很发愁买不到车票回家的事儿,今年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也切断了此前从黄牛手中买票的想法,而打过N次的官方订票电话一如既往地热线中,订票网站也因登录的人太多每次让他“稍后登录……”。工作年限不久、囊中不宽裕的李鑫难以承受往返几千元的机票,所以,这个福利对于李鑫,是意外的惊喜。
与李鑫不同部门的同事张琦,老家是河北省内离北京较远的邱县,尽管回家路途不是很远,自己坐车也就3~4小时,与李鑫价值近4000元的机票相比价值差距不小,不过张琦想到公司会派专车接送她春节回家返京,还是觉得非常兴奋,“家里人肯定会觉得特有面子。”
“专车接送是很有创意的福利形式之一,对外来员工较多的企业来说也是他们最需要的福利之一。”人力资源专家、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负责人于立文表示,类似专车接送这些创意方式也有一定的风险,那就是不能盲目照搬,也不能为了创意而创意。
“立足点是怎样既能有效利用公司资源,又能满足员工福利方面的需求。”比如有的公司在旅游景点的城市有办事处或分公司的,可以有旅游项目的福利方式;有些公司商务车配备较多的,可以采用上述春节“专车接送”福利方式;还有些服务业,年终业务不多的,就可以采取提前放年假的方式;还有些可以采取与客户资源低价互换等。“关键在于,在成本与效果平衡的前提下,能将公司的资源有效配置与员工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于立文说。(刘琼)
贴身关怀不如在家办公
进入寒冷的冬季,寒冷的天气和拥挤的交通困扰着每一个都市人。当大家都忙着出门的时候,小王还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
小王并没有偷懒。当同事们坐在单位忙碌时,小王也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不同的是,她是在家里。由于在公司年会中得到了一张“在家办公劵”,小王得到了一年10天可以在家办公的“特权”。
这是一项让同事们眼红的福利,在以往的日子里,只有雨雪天等特殊日子,该公司才允许部分员工可以在家办公。
随着人才荒的愈演愈烈,在家办公逐渐成为某些企业给员工的特别福利。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很多企业将在家办公、特别假期、跟老板一对一谈话等弹性福利打包成为不同的福利包,以供员工挑选。 “这一做法的优势是,以往企业规定是怎样就是怎样,如今员工逐渐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 刘兴阳认为,不同的员工,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身体状况和不同的家庭情况,职业生涯也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一些在哺乳期的女性员工,就格外需要在家工作的福利。企业科学化地设计在家办公等弹性福利满足方案,给员工提供更多选择。员工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福利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更精细化的表现。
“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刘兴阳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当前大趋势下,企业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光用刚性薪酬留人会导致人员成本快速上涨,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因此用软性的福利待遇和企业文化留人才,吸引员工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大势所趋。除了在家办公外,给员工提供买房贷款、增加特殊假期等软性福利也成了公司惯用的手法。
也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提出了在家办公容易导致消极怠工等问题。这是企业监管面对的新问题。“员工在家办公,同样可以监管。”在某杂志工作的Sam这样认为,公司有QQ群、MSN,上班了大家在网上露个面,等于传统意义上的打卡签到。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QQ、MSN沟通,这样还能节省一笔电话费和办公费用。Sam所在杂志社,入职初期,就给每个员工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允许员工在家办公,连会议也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
Sam掰着手指细数了在家办公的优势,首先,可以晚起几个小时;其次,中午饭和晚饭可以在家里吃,节省了不少费用。最后还能为公司节省不少交通和办公费用。
但刘兴阳也指出,虽然弹性福利对于企业而言是好事,值得大力推广,但也要符合企业发展现状。有些公司甚至需要企业负责福利的人设计各种情况。甚至需要专门的外包团队设计企业福利。这势必需要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本。正确的做法是未雨绸缪,应该通过公司整体预算总额提供员工弹性福利和个性化要求,重要的是,不要给企业造成额外负担。(马可佳)
立即放假券 大打温情牌
2012年的年会奖品五花八门,比起“迟到券”、“早退券”,“老板交通待遇券”以及“约会券”,“立即放假券”就显得温情很多,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异地工作,春节要返乡的人而言,“立即放假券”显然更为实际,起码可以立即兑现。
在上海工作的湖北人于正告诉记者,这次公司年会上自己幸运地抽到了“立即放假券”,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立即享受放假待遇,提前回老家过年,这对于他这个往年临到春节都要在火车站排上好几天队才能买到回老家车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能避开高峰,提前回家比任何实物都来得实惠。”
事实上,深得人心的福利,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员工。高薪只是短期内人才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而福利则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李宏旭在观察后发现,在企业员工对福利的不满中,假期福利是其中一项。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期,对于国内不少企业来讲是比较难以做到的,比如制造企业旺季加班、节假日加班等都比较普遍,商贸企业基本上全年无休。员工虽然能够接受现实,但大多是不满的。
显然,与其他的诸如社会保障、基本补贴等固定福利相比,“立即放假券”不仅是一种无成本支出的弹性福利,而且能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使员工获得幸福感,从而带来对企业的归属感。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弹性福利项目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员工的欢迎。“企业需要保持开放的视野,并倾听员工的心声,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员工需求。”李宏旭认为。
然而,任何一种激励手段都是“双刃剑”,既存在对企业有利的一面,而假如操纵不当,又容易产生不利的一面。比如“立即放假券”在发放时,公司是否也应该考虑实际的工作情况,在这种弹性福利实施前,员工应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节前工作,以免耽误了正常的工作。(李静颖)
迟到券千金不换 实为激励
每年的公司年会,如何出新招比拼的是各个公司的创意和想象力,而在2012年,“迟到券”的横空出世瞬间就把其他年会奖品狠狠地比了下去。
近日,有多位网友在网上称自己在年会抽取到的奖品为“迟到券”,凭此券可迟到多次不被扣罚。据了解,“迟到券”上一般盖有公司印章,并注明使用期限、使用范围,提示该券复印无效以及“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的字样,颇为规范。
不曾料想,这样一张小小的纸条,却很受职场人的喜爱,有人称这是冬天里最温馨的礼物,也有人直呼这是最好的年会奖品,有了这张通行证给再多的钱也不换,一下子把现金、购物卡等这些年会常规奖品远远地抛到了后面,甚至还有人四处打探发放“迟到券”的公司名称,称其要去该公司面试。
虽然大受追捧,“迟到券”却也被网友评为最具争议的年会奖品。之所以最具争议,有人认为,“迟到券”更多的还是形式大于意义。待到“迟到券”真的使用时会不会受到阻碍?“迟到券”会不会养成员工迟到的坏习惯,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管理?显然,“迟到券”能否在符合公司日常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得以真正操作尚是个问题。
但不管最终“迟到券”功效如何,这在翰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毕琳看来,其背后其实有着公司更深的用意,此举体现的不仅是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更是一种企业留住并激励表现优秀的员工的方法。
根据翰德发布的《翰德2012年第一季度就业调查报告》,在留住并激励表现优秀员工的方法中,有30%的受访企业选择灵活的工时,而在资讯和电信业受访企业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7%。“这个行业的工作环境大、时间长,灵活的工时显然更受欢迎,发放‘迟到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变相的激励方法,让员工可以适时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它比起现金、实物来更贴近职场人的心理需求。” (李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