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想表达当代人的爱情观”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3-22 01:06:00

责编:群硕系统

将于3月30日上映的《春娇与志明》,是一部真实的、生活化的作品。

仅仅因为片名的问题,《春娇与志明》被延迟了一年半开机。“我又不2,为什么续集非要叫《志明与春娇2》?”导演彭浩翔自我调侃道。

《志明与春娇》是彭浩翔自编自导的小品式爱情片。2010年,它在香港上映,因为粗口、荤段子和大量吸烟镜头,被电检定为“三级”,却被网友评价为“史上最清纯三级”。《志明与春娇》没有激烈冲突,完全依靠对白和细节推进剧情。它的成本只有600万港元,15天拍摄竣工,最终在香港市场收获了640万港元的票房。

打铁一般都趁热。制片商建议彭浩翔拍续集,好多次,他立马都回绝了,理由是,一个创作型的导演一生只能拍10部电影,一年拍一部,如果为了续集花掉一个工作机会,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处女座的人都有精神洁癖”,好友余文乐笑彭浩翔是个底线很高的完美主义者。他的文件必须以新细明体、西文12号、行距1.5的格式出现;假如一件事写出来有350个字,他会一直删,删到相同的内容但只有140个字。

说服处女座改变主意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一个导演一辈子都在重复拍一个题材,也能令别人喜欢,他是不是很牛?”余文乐试探他。于是,在绞尽脑汁想出《春娇与志明》这个续集片名后,电影顺利启动了,并将在3月30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彭氏趣味

“在香港,彭浩翔有“怪咖”的绰号,这缘于他电影里那些不断涌现的怪点子。《春娇与志明》片尾,宣传人员示意正要离场的记者耐心地等待字幕结束,因为导演在片尾埋下了一个重磅的“彩蛋”。”

“这个彩蛋的设置是要惩罚那些不看字幕、不尊重主创的观众。”彭浩翔说。为了这个镜头,剧组花了三天时间,在香港和北京都搭建了摄影棚,连拍了150个镜头,“它其实只是一个笑点,却动用了无数资源,关键还得打赌结尾有没有人看。”余文乐觉得彭浩翔的这个赌注下得有点大。

了解彭浩翔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按牌理出牌且有些恶趣味的人。“从小到大,人家跟我说要往这边走,我就喜欢往另一边走,喜欢反着来做事情。”小时候彭浩翔沉默寡言,一度被家人认为有轻度智障,没想到入学智力测试中,竟然被测出智商高达135;年少时,他在母亲最喜欢看的《明报》开专栏,写色情小说。《明报》一向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看的报纸,他投稿,只是为了证明色情和艺术只有一线之隔;二十出头时,他辞去了月薪3万的工作,向银行举债20多万,一头扎进了电影行当,那时候,香港电影正经历空前的低潮。

彭浩翔的电影也充满着类似的匪夷所思。他的《大丈夫》披着“无间道”的外衣,讲述的却是夫妻偷情捉奸的市井尴尬;《出埃及记》铺陈了女人们如何在厕所聚会,忙着商量谋杀负心男的离奇情节,却折射出电影中关于审判与救赎的意向。

《志明与春娇》是彭浩翔作品里最小情小调的一部,但彭氏趣味却无处不在。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扩大禁烟范围,新增130个公交站为禁烟区。在香港,陌生人之间很难交流,写字楼里的年轻人经常趁出来抽烟的机会,在垃圾桶旁边相互结识。彭浩翔意识到,年轻人的生活可能要因此发生某些变化了。他写下了《志明与春娇》这个故事,讲述专柜小姐余春娇与广告人张志明从试探、暧昧到相爱的过程,因为吸烟而相识,因为禁烟而相爱。

乍一看,《志明与春娇》的剧情平淡得如白开水一般,毫无戏剧冲突而言——几个年轻人窝在后巷肆无忌惮地抽烟、爆粗口、讲荤段子,完全靠对白和细节推进故事的升级。“我很早就想拍一部电影,是没有内容的内容,主人翁一直在说话,但是你又不觉得他们在聊天,想看他们相遇,多于拍戏”。

平淡的情节更需要细腻的语言对白。在彭浩翔眼中,最牛的电影对白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甜心先生》里,男女分开时女生说的一句话——“我不想再多花十年时间,是因为我比较礼貌”。因为这句对白,许多人写信给导演,说她和男朋友分手了,或者和男朋友又复合了。

“我不会花很长时间弄剧本。因为剧情大部分都是身边人的故事。”彭浩翔坦言,拍摄《志明与春娇》时,大部分的剧情都来源于周边的朋友,难度不大。他的纠结在于台词。他会为了一个字反复琢磨对白,假如一件事写出来有350个字,他会一直删,删到一模一样的内容但只有140个字。他也会删掉一些“很电影”的话,因为“人类在现实中不会那么说话”。

余文乐认为,彭浩翔对对白的严苛已经到了“钻牛角尖”的地步。“只要他听着不舒服,就要重来。一个字也会抓得很紧,比如‘去哪儿吃饭’被演员念成了‘你去哪儿吃饭’也不行,必须和剧本说的一模一样。”

当代爱情

《春娇与志明》开机前,彭浩翔把两位主演余文乐、杨千嬅“锁”在了排练室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训”。两人不仅要把八页纸、五页纸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需要演练走位、对镜。排练的过程被拍下来,三人再反复观摩和调整。

按照彭浩翔的想法,《春娇与志明》应该是一部真实的、生活化的作品。“越是要达到真实的效果,越需要排练,排练到真实得不像排练。”彭浩翔解释,电影的对白很长,所以每一个停顿都要经过精密计算,方能显得效果逼真。

他以纪录片的方式来架构影片,授予摄影师“抓拍”和“跟拍”的权利。在影片的结尾,张志明赶到火车站挽留即将启程的余春娇。两人隔街而立,当张志明发现并快速跑向对方的那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伴随着脚步声而剧烈晃动的画面。拍这一幕时,摄影师问彭浩翔:“要不要稳定地拍?”彭浩翔否定了,“因为是突然看到的,所以摄影师得跟着跑,这样才很生活化。”

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老师曾包场请学生们看彭浩翔的电影。他认为,彭浩翔能够通过一种戏谑夸张的方式把当下城市人群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这大概是因为彭浩翔喜欢从现实中发散思维的缘故。写《全职杀手》时的源头竟然是王义夫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因“头晕”而失去冠军的新闻;《买凶杀人》则取材于香港人经历金融风暴后有如江河下泻般的精神现实。

私底下的彭浩翔并没有他的电影那样诡异,也不如他的穿着那样花哨,跟他合作过的演员张达明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而工作之余,他则是彻头彻尾的宅男。他写专栏、写小说,喜欢讲自己的故事,更喜欢听别人的故事,特别是男女之间那点“破事儿”。他会留意很多细微的地方,等到别人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就会问:“你不介意我把这些放进我的下一部电影里吧?”

“我和张志明有80%的相似度”,彭浩翔告诉本报。张志明的原型是他本人,余春娇则是他太太。他拍这部电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纪念两人的关系,因此电影中的每一个段子、每一个笑点都能找到真实的出处。张志明喜欢在厕所里玩干冰,他把干冰倒进马桶里,于是整个马桶全部被干冰升华后产生的浓烟覆盖,那烟就从马桶的边缘慢慢溢出来再慢慢消散,这是彭浩翔真实的写照。

在《春娇与志明》中,他安排余春娇的剩女朋友Brenda相亲,而相亲对象则是黄晓明,并因此闹出不少笑料。“我在北京无聊的时候,一次去朝阳公园相亲。看到那些父亲在介绍自己儿子的时候,都写着‘长沙梁朝伟’、‘四川黄晓明’等,我觉得很有趣,就有了见见他们儿子的想法。”

当然,有趣并不是《春娇与志明》唯一的表达,它也试图传递更深刻的命题。彭浩翔认为,爱情在当代似乎遭遇了越来越复杂的境况。因为现代人的选择太多,而许多事情把人们的精力分散了。他在《春娇与志明》中为两位主人翁制造了许多从沟通到相处的现实困难。“从相恋到相处,两人肯定要面临很多起伏,”彭浩翔说,“现在的爱情片都喜欢谈幻想的、浪漫的故事,我就想表达当代人的爱情以及爱情里现实的部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