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市公司倍感增发艰难之际,私募们却依然没有放弃在增发市场的“掘金”机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或许会因此出现转机。
近来,接二连三的方案失效消息,让今年的定向增发市场再次笼上阴影。最近两周里,南宁糖业 、南玻A、西安饮食等公司接连宣布定增方案到期失效,“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公司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一直低于非公开发行底价,未能在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文的6个月内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证监会批文到期失效。”是这些上市公司无奈放弃筹划已久的定增的共同原因。
与此同时,往日活跃在定向增发市场的“大鳄”们也沉寂了下来。凯石、江苏瑞华、证大、博弘数君这些定增常客,如今鲜有出现在配售名单上。伴随着“大鳄”的左顾右盼,一些对资金极度渴求的上市公司,希望借定增以吸引机构投资者资金支持的愿望随之破灭。
但近来有好消息传来。就在不久之前,一种新的掘金定增的阳光私募产品成功发行,该产品有个全新的名称:“定增前移后延型产品”。
“所谓前移,就是将产品的投资点取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公布定增议案时。”深圳一知情私募说,“而后延则是指在公司定增完成后,如果其二级市场股价接近定增价或破发,也是该产品的投资时点。”这意味着,该产品将全程跟踪上市公司定增,在上市公司定增实施前和实施后,找寻投资机会。
“这是第一只定增前移后延型阳光理财产品。”据悉,该产品基于管理人对定增业务的研究,理论上是可以实现超额收益的。
从市场角度来看,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介机构以及参与定增的投资者,甚至没有参与定增的投资者,都是希望公司股价上涨的,理论上,这几个方面的合力可以使得股价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
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及《上市规则》的修订历程展现了近20年监管重点从基础合规框架构建逐步转向治理效能提升、风险前瞻管理、多元包容文化塑造以及长期可持续价值创造的深层次要求。
2024年度上市公司分红意识不断增强,用“真金白银”积极回报投资者。
不仅控制权转让受挫,*ST华嵘的部分股权还出现流拍。
部分量化机构已经提前布局降频
充当伪金交所业务“掮客”、沦为利益输送、非法集资“通道”……私募行业乱象频现,成为监管部门查处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