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昨日在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汪洋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要尊重人民首创,让民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
围绕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发言,汪洋曾有类似的表述。2012年春节前后,汪洋在论及春节文化时,要求强化“官为仆、民为主”意识。无疑,这些理念都属最基本的政治常识,却还需要一个主政一方的地方长官在不断重复,真是可叹。
何谓恩赐?顾名思义,指的是君臣之间、主仆之间的赏赐,或因怜悯而施舍。赐予与被赐者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这种“恩赐”理念,与现代政治文化严重不符。“官本位”的文化意识,应该彻底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党和政府造福于人民,是一种责任。在“官为仆”的原则下,主政者有责任、有义务建设好这个国家,提升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水平,从而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责任,意味着这是为政者的分内事,是必须而为的;而恩赐,不过是君王或主人兴致高涨之时给予子民、奴仆的奖赏,两者之间的差别何其大!
为什么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人民幸福来源于恩赐?这背后,与这些人对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密切相关,也与“官本位”文化仍大有土壤密切相关。谁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人民是主体,人民是本体,人民是主人,人民是目的,人民是标准,人民是价值的本源和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清楚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也宣称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本色。透过这些政治表述,从中共作为一个政党的角度看,党与人民的关系很清楚,从来不存在什么恩赐。
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在多个重要会议上表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理念,即是“以人为本”。说到底,党和政府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反过来说,如果人民不够幸福或不幸福,则是为政者努力不够甚至失职。
“恩赐”意识之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还大有市场,实在也是因为“官本位”文化意识远未被清除。“官本位”的政治文化,是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准或参照系,用以衡量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人身价值的社会观念。官与权力紧密联系,因此“官本位”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权力”本位。当“权力”本位大有市场时,谁掌握了权力,谁俨然就是“父母官”——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被颠倒,也就不奇怪了。
“官本位”文化的危害,不言而喻。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因此,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意识,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
时至今日,“官本位”文化意识在中国社会阴魂不散,主要还是一些为政者对权力的本原刻意忽视,且针对权力的监督常常失效。权力的扭曲导致腐败等问题形势严重,也导致一些掌权者只顾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并将“以人为本”理念抛到九霄云外。一些官员若是稍微给民众做了点实事,或就会心生恩赐的感觉了。这意味着,只要权力观念不端正,只要权力不能被关进“笼子”里,则为政者谋求民生福祉乃是责任的理念,就不能真正生根发芽。
表面来看,汪洋宣讲的不过是政治文化常识,但基础的常识未能化为寻常的实践,反映出的问题相当严肃。当务之急,为政者须回到常识,尊重常识,抛却恩赐幻觉,真正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努力造福于民。
作为企业,有理由去践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展望未来进入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第一财经采访的多名专家表示,需要尽快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内容,并考虑对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专门立法。
詹德斌表示,尹锡悦的庭审表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转嫁责任,二是全面否认。
作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全资拥有的企业,深业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尤其在养老托育产业方面的发展成果显著。
自1992年进入中国,三星始终坚守“身在中国、心为中国”的初心,积极在华扩大投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经营成果回馈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