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路远心急绩效降 焦虑也须管理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5-11 01:11:00

责编:群硕系统

上班用时超过90分钟会焦虑,焦虑人群中三分之一会出现心理问题。

去年硕士毕业的李媛(化名)在上海的一家国企上班,她发现直线经理每天都会提前十分钟到办公室。为了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她想早点进入办公室,以充沛的精力表现出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可在早高峰地铁公交的换乘中“搏击”一个多小时的她,往往到了办公室已经筋疲力尽。

这种经历是很多大城市职场人共同的状况。智联招聘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职场人平均上下班往返需0.96小时。其中北京上下班耗时全国最长,平均1.32小时;上海1.17小时,天津1.15小时紧随其后;杭州与深圳分别为0.86小时和0.87小时。

上班路途远消耗的不仅是时间和体力,盖洛普调查就称上班路超90分钟会焦虑,其中1/3会有心理问题。压力和焦虑不仅体现在工作上,瑞典Umea大学研究,夫妻一方如上班路超45分钟,离婚率增40%,结婚头5年尤明显。

无奈的李媛只好拿微博上的“励志名句”调侃自己:“每天早上起床看看富豪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就去上班。”

寻找压力源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心理疾病的风险正在世界各地上升,其中最常见的焦虑、抑郁正困扰着全球约1.2亿人。在中国,有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中,超过50%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

上班路途耗时长给职场人带来焦虑属于工作环境带来焦虑的一部分,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专家胡彭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会使心理压力增大,睡眠变差,社交活动减少。

不仅如此,心理服务机构心融集团首席运营官张浩音还表示,其实职场焦虑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工作本身,特别是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的人群,同行、同事之间有竞争,而每个企业每个部门也有自己的业绩指标,但是由于市场饱和或者是决策本身的原因等,员工觉得再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觉得“压力山大”。

来自职场人际压力和不调和的价值观是职场人的另一种压力。从员工自身的人格特性而言,有些人个性可能就是比较悲观的,遇到批评就会非常不舒服。胡彭令还发现有些“80后”、“90后”实习生和应届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而眼高手低,又缺乏合理的职业目标,也会非常茫然。

特别要引起企业注意的是,张浩音说,那些看上去性格外向,喜欢压力大、竞争性强、快节奏工作的员工看上去是承受压力比较强的人,其实这种人往往自尊心也更强,一旦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更激烈爆发。企业高管往往也是焦虑的高压人群,他们通常有较强的责任心,也更加在意别人的看法。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焦虑和压力源是家庭和生活,如果工作狂类型的员工因为工作忽略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而产生矛盾,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管理和纾解压力

更糟糕的是,个人的不良情绪会像流感一样在办公室蔓延。对企业来说,无疑会成为员工“不在状态”的最终受害者。

实际上,在压力与绩效、健康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的曲线,临界值前适当压力能增加绩效,临界值后绩效和健康递减。

那么企业该如何管理、纾解员工的焦虑呢?

易普斯心理咨询师赵鹏表示,首先企业的HR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到员工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能更好地舒缓员工的压力。

其次,要给员工做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以及提供合理的薪酬体制,并且制定合理的KPI指标。否则,员工可能会变成职场“跳蚤”那样,2~3年便换一份工作,不仅员工会焦虑,老板也会焦虑。

同时,企业要建立公平、合作、接纳的企业文化。张浩音认为,很多公司不能建立起良性竞争的环境、公平的机制,唯业绩至上,对过程不闻不问;或是对员工的适度犯错零容忍,让员工不敢大胆创新,这种不人性化的公司文化会直接造成员工的焦虑情绪。

在自己工作中,张浩音遇到的典型案例是女员工对怀孕问题的焦虑。在她看来,其实如果老板很好的疏导女员工的相关情绪,不把劳资关系放在对立面,实际上,怀孕女员工并不会带来绩效的降低,反而会更加认同企业的文化,对企业也更忠诚,而且企业对该员工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也会影响到其他员工。

对于30到4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有较大生活压力的员工,胡彭令认为,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员工有幸福感才会有创造力,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工作的安排。企业在安排公司旅游的时候,可以安排带上家属,或者安排员工家庭日活动等。

由于坏的情绪可能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被传染的,国外大部分企业给员工提供EAP方面的福利,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与企业绩效。有数据显示,在欧美国家,世界500强公司100%的都为员工提供这方面福利,而在400人以上的企业有95%的提供EAP福利,100人以上企业,这个数据是90%。而目前在中国,除了外企,只有少数大型国企提供了相关福利。

 

相关

建立积极心理认知

法国设计师Stefan Sagmeister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题:假如生命有80年,我们大约会用前25年学习,中间40年工作,最后的15年退休,为什么不可以拎出5年的退休时间,把它一年一年穿插在辛勤工作的40年之间呢?Stefan把算术题变成了现实里的实验:每隔7年,他关闭在纽约的工作室,带着员工在巴厘岛闲逛。事实证明,这一年空白期里积累的能量和灵感,让接下来的7年充满生机,而不是气喘吁吁。

“当你情绪低落,精神不济,做事情没有动力,有的人会感觉睡眠不好的时候,就该好好警觉自我调整了。”张浩音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状况主要是由于持续累积的慢性压力源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反应。

作为员工个人,赵鹏建议,首先应该建立积极的心理认知习惯,对事件的观点练习养成积极性判定的思维习惯,不仅仅决定事件造成的个体情绪结果,还会对事物发展积极结果导向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其次是学会放松自己,适当做些运动、旅游缓解心情和情绪,有时放慢自己前进的步伐,让自己有一个缓冲的时间,重新整理一下自己,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是要学会倾诉,找你的闺蜜聊聊,或者能一起喝酒的哥们侃侃,都能释放部分情绪。

而对于高管,胡彭令认为,则一定要让自己拿得起放得下,感觉到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星期完全的休假,让自己完全调整后工作,效率或许会更高。

当然,张浩音觉得,另一点重要的是,你也要对自己有所规划、及时充电调整,如果是你热爱的工作,你可以多学些知识,能够适应将来的环境和得到合理的评价。

不过,如果遇到极度抑郁的状况,比如没办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手脚出汗、上班恐惧等,那你就需要找专业的医生和机构来治疗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