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婚恋网站“错”在哪里

36氪 2012-05-31 10:44:00

责编:群硕系统

假如你是现在城市中单身男女中的一员,假如你访问过国内的婚恋网站并是其中的一名会员,你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感受,这些婚恋网站实际做得并不够好,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它们不好在哪?今天,我们就来吐吐槽,给当下的婚恋网站挑挑刺儿。

假如你是现在城市中单身男女中的一员,假如你访问过国内的婚恋网站并是其中的一名会员,你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感受,这些婚恋网站实际做得并不够好,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它们不好在哪?今天,我们就来吐吐槽,给当下的婚恋网站挑挑刺儿。

挑刺之前,让我们看看这些网站是怎么走红的。

虽然剩男剩女问题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但我们说,实际国内婚恋网站开始走俏,还是最近两三年的事儿。而它们的走红,跟两个因素不无关系。

第一,铺天盖地的电视营销。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所以诸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这样大型的电视相亲节目能够在全民中掀起观看热潮。传统的电视营销不仅为婚恋网站打足了广告,走红大江南北的电视节目实际也在引导社会舆论:即男女相亲不是什么私密尴尬的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怀揣着一个幸福梦高调大方寻找另一半。在这股潮流的鼓动下,无数单身男女毅然成了婚恋网站的注册会员。

第二,社交化平台的崛起同样培养了新的用户习惯。实际婚恋网站在上个世纪,本世纪初都有,但是受众并不广。那时候,用户将自己的私人信息放到网上实属罕见,更别提是为了结婚的事。而诸如豆瓣,人人,开心,QQ空间这样的社交化平台的崛起,一方面改变了用户对个人信息隐私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让“个人页面”这样一种展示机制变得泛化,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稀松平常,也让各种“个人秀”变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而当下的婚恋网站,很大程度正是建立在上述的这三个概念上。

认清了上面的两点,我们才来说,婚恋网站要崛起,基本的一点还是因为剩男剩女的基数够大,用户需求明摆在那。认清了这两点,我们才来说,尽管用户需求摆在那里,尽管国内大型的婚恋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平台,但是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户需求的问题。所以,有些用户用完之后大叹不靠谱,黯然离去,也有些用户转而投向其他的手段。

婚恋网站“错”在哪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平台”问题。

一、为什么剩男剩女需要一个平台?二、他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平台?实际先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回答第二个问题。现在大小城市中大部分的适婚男女都属于上班族,白领阶级。一方面,他们日常的生活相当程式化,下班或者周末去认识一大批新的异性,时间成本耗不起;另一方面,很多单位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比如IT类或者石油类工作,男性比例要远远高于女性比例,又比如时尚媒体类工作,女性比例要远远高于男性。而大部分人的工作又缺少流动性,人际关系相对固定,所以,男女双方都很难碰到合适的对象,也就是缺少所谓的平台。在这样的困境下,优秀的姑娘,尽管单着,却永远跟同样优秀同样单着的男生没有交集。所以,剩男剩女蔚然成风。

很多婚恋网站正是从这种社会趋势中找到了发展的温床,变成了所谓的“婚恋交友平台”。这类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面的困境,而且通常有如下特点:

一、不同于泛化的社交平台目前国内大型的婚恋网站通常都定位自己为“严肃的婚恋网站平台”,并将目标瞄准了社会上所有以结婚为目的的单身男女。他们的用户基数足够大,确实能够为单身男女提供丰富的“异性资源”,解决了他们圈子过小的问题。

二、跟传统的线下认识不同,线上认识异性的时间灵活度更高。用户现在可以将上下班的各种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根据自己当天的状况和需求查看异性的资料,或者跟他们聊天互动,而这类沟通持续的时间通常也不会很长。跟线下见面拿出一晚上或者西装革履相比,这种认识的方式显得不那么兴师动众,门槛也更低了。

三、网络互动实际还是一种“隔着一层面纱”的互动,从用户行为的角度来说,有些在陌生人前囿于出口不怎么活跃的用户,在网络上倒是巧舌如簧游刃有余。这些婚恋网站同时为他们打开了交友的一扇大门。

但是我们说,这些婚恋网站看上去解决了用户的平台问题,时间问题,但实际并没有满足用户需求,因为归根结底,用户可能很难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找到心仪的对象。而这里实际又牵涉到四个原因:

一、这些网站通常向全社会的单身用户开放,没有特定的目标群。而这就导致,剩男剩女的过于基数庞大,尽管用户认识异性的时间灵活度变高了,但是筛选异性的时间成本却高了很多。在这些网站上,用户往往覆盖了各个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等背景不同的三教九流。很多用户面对浩如烟海的异性个人资料往往毫无头绪,而网站的搜索功能也不尽如意。更重要的是,网站本身的服务还远没有达到个性化:某些用户可能对异性的外貌,学历,职业,年龄都有一些要求,尽管他们自己可以选择不联系不合适的人群,但是却无法阻止这些人不联系他们,不给他们发消息或者送秋波。最后,由于用户的基数过于庞大,这些网站的异性推荐,不管是机器的,还是人工的(工作量会很庞大),都做得不尽完善。

二、网站上的用户信息,从内容,结构到展示都过于模式化。放眼望去,如果不细看一些文字介绍,每个用户的信息都呈现同一性,而这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导致用户粘度不高。

更重要的是,每个用户的个人主页上虽然包含不少信息,但是跟人人,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相比,网站上实际体现用户性格,兴趣,爱好,价值观,个人经历的个性化信息并不多。这就导致,很多用户实际并不能看到他们想看的信息。举个例子:几乎大部分的用户在兴趣爱好一栏都会把各种时髦光鲜的选项选上,比如阅读,音乐,电影,旅游,和各种体育运动,似乎人人都成了志趣高雅之士。但是,网站页面实际没有任何可以证实他们这一说法的内容。所以用户实际很难判断,这些人只是在作秀,还是真的喜欢真的很有研究。所以,尽管花了不少时间研读这些资料,用户实际很难对这个人产生一个准确而直观的判断和认识。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信息悖论:即当每个用户的信息都过于密集和个性化时,对其他用户来说,他们查看并筛选信息的成本就更高了。但另一方面,假如每个用户的信息呈现都过于模式化,对其他用户来说,他们就可能只是瞎子摸象。关于这个问题,下期会有具体论述。

三、这些网站本身并不“鼓励”用户之间的互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网站的一个重要赢利点,便是“出售信息”。为了防止用户双方过早地移步其他的沟通方式或者社交平台,导致网站本身平台的功能被弱化,网站本身也没利可图,这些网站目前并没有提供其他诸如人人、豆瓣、微博这些社交平台的入口(这些平台本身可以让用户进一步了解感兴趣的异性),也不允许用户随意发布关于自己联系方式的信息。

此外,在网站上,为了获得其他用户的联系信息或者查看其他用户发给自己的消息,用户需要升级为付费会员或者购买虚拟钱币。以百合网为例,假如不是会员,用户每查看一条信息,收件方或者发件方就需要支付一颗红豆,其他网站的收费标准也是大同小异。而这种高昂的收费模式实际限制了用户收发信息的积极性,也削减了用户的参与度。

当然,这些网站会说,这种收费模式同样是为了男女双方在联系时更加负责任,减少与闲杂人等的无效沟通和时间损耗。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婚恋网站本身没有开发出一系列配套的提高用户参与度的服务和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用户在上过几次网站之后都成了“僵尸”用户,很少再光顾这些婚恋网站。所以,这些网站的盈利模式本身还存在一定问题。

四、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方式本身还有一个缺陷,即它们遵循的是从线上到线下的互动模式,而非从线下到线上的模式。就双方的第一次互动而言,个人认为后者更加科学。因为线下互动包含的信息更全,双方可以从对方的面容体型、言谈举止、性格气质等方面做判断,对异性建立更加直观而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假如男女互相看上眼,然后再进行有意识的互动,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的,都会更加有效。

而从线下到线上的互动模式就会有一个问题,光是一个个人页面,很多用户实际很难对异性产生一个准确判断,他们可能在网上跟某人聊了半天,结果见真人的时候还是有出入。此外,正是这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用户为了保证成功率,同时给无数个人发消息送秋波,有点疾病乱投医。然后,这批用户又会同时跟回复他们的好几个人保持联系。这样,对他们自己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不厌其烦地就其他人提出的相同问题回答,而且,说话双方因为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也只是就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答来答去,非常无趣。最后,对这部分“广撒网”的用户来说,因为同时要跟好几个人保持联系,不仅精力分散,时间成本也高了。

所以,实际到底有多少人通过婚恋网站找到幸福,这个数字占到他们全部用户的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最后,我们说,结婚几乎是全天下人的事,所以婚恋的市场会一直存在。目前,中国的婚恋网站在整个婚恋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尽管目前的这些婚恋平台并不尽善尽美,但在用户需求强劲而其他更为优质平台的崛起之前,这些平台的需求依然存在,它们的存在也确实解决了一些用户的问题。因为这篇文章原本就是给现在的婚恋网站挑刺,所以难免有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嫌疑。读者们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见。

作者注:以上图片来自百合网,世纪佳缘网。

编者注:接来下,我们来看看新快报刊登的“珍爱网”的反面案例。

据珍爱网的官网资料显示,其拥有庞大的专业红娘团队,到2012年3月已有全职电话红娘2000名,每天为成千上万的会员提供电话牵线匹配,会员在注册24小时内便可开始享受到来自珍爱红娘的贴心服务。

珍爱网相亲服务被指不专业:用户付费后红娘变脸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作者:庞倩影 张艺

随着《非诚勿扰》、《爱情连连看》、《百里挑一》等电视相亲节目的大热,各路合作商家也伴随着节目吸引着无数的眼球,大型婚恋网站--珍爱网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非诚勿扰》嘉宾之一乐嘉也成了珍爱网的形象代言人,各个电视相亲节目男女嘉宾的火热招募广告也出现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中,"相亲无难事,珍爱有红娘",也成为珍爱网的宣传口号。

事实真是如此吗?新快报近日接到投诉,指责珍爱网宣称的关键五步服务都是浮云。投诉人陈先生和龙女士(化名)都表示,珍爱网红娘在吸纳会员前后态度迥然不同,不仅忽悠会员,还随意"弹劾"会员身份,对会员名誉肖像权也不重视,让会员大呼上当受骗。珍爱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新快报展开了调查。

【陈先生之遭遇】

入会前后红娘大变脸未经证实会员号被封

今年2月,投诉人陈先生正是受到珍爱网广告宣传的影响,被引入加入珍爱网的。

入会前红娘开出各种承诺

据陈先生介绍,免费注册的普通会员只能看到对方的资料,要联系方式必须加入会员。于是,在红娘的劝说下,陈先生上传了照片,验证身份证信息,期间并没有再签一份合同,而是以免费注册时签的电子合同为双方约定。服务四个月的费用为2999元。

陈先生表示,交钱前红娘承诺有很多服务。如为其介绍30岁以下的女性见面,帮忙为其心仪对象牵线搭桥。红娘还承诺给陈先生贴身定制专属相亲方案。对于陈先生对女方的年龄要求在22岁-28岁,珍爱网也承诺会照其要求,全程为其挑选。

入会后红娘态度大变脸

但陈先生在交完钱后发现,红娘立马变脸,态度百般怠慢。

入会后,陈先生才发现也只有电子邮箱联系方式,并不提供对方的电话号码,如果要电话也要经过红娘联系,对方同意给电话后才能通话联系。

“我2月份加入,如今3个月过去了,珍爱网没推荐几个合适的,不合适的倒乱点鸳鸯,我资料填写的年龄要求是23岁-28岁,但她们经常推介30岁甚至更大的女性给我。”陈先生称。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短短3个月的服务期内,红娘就换了5个,最长一个也就服务一个月。如此高密度的换人,让陈先生不仅觉得服务根本体现不出事先所称的“全程连贯性”,甚至感觉到在有意敷衍。

在问及红娘如此频繁更换的原因时,陈先生说第一个换掉时,第二个说前一个有了小孩,第三个又说前一个因为工作调动,等换到第四个时,陈先生问是有了孩子还是辞职了,红娘就说是某种原因。

此外,珍爱网的具体服务时间也让陈先生极为郁闷。因为红娘的工作时间是周一至周五,周六日休息,而陈先生正是周六日才有空去相亲。且红娘总是在其工作时间打来电话,一定程度上打扰了其工作。

遭投诉珍爱不求证即封账号

对陈先生来说,最令其愤慨的是,朋友没能结识上,却莫名其妙收到一封珍爱网的所谓警告信。警告信大意是说有会员投诉陈先生是已婚人士,因此要求他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未婚证明。

“因为我的个人资料属实,我便致电珍爱网客服问原因。客服说,因有人说我已婚。我问对方有提交证据吗?客服说没有,那我说这是恶意投诉啊。如果我证明我是未婚,那你们是否应该告诉我,该会员是谁,并给予惩罚?客服说不可以告诉我是谁,也不会惩罚该会员,并说如果我恢复正常使用,也可以去投诉其他人。”陈先生如是陈述。

在陈先生抗辩被否后,珍爱网既不退剩余1个月700多元的会员费,也不告知投诉人的姓名,并要限制陈先生1周的权限。

对此,陈先生认为,“如果哪天又有人说我财力不实、身高不对,我是否又要去银行开财力证明和让医院出体检报告呢?因为这种单方面的说辞显然是霸王行为,所以我要求珍爱网关闭我的账号及退款,但珍爱网不肯,既不提供服务,又不退款。”

在5月9日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陈先生的账号已被封三天,其账号显示“此账号正在审核当中,或因此账号存在有违背《珍爱网服务协议》的嫌疑,已被限制”。对此,陈先生觉得个人形象已受损,荣誉被侵害。在陈先生向珍爱网表示想关闭账号时,却被告知在其提供未婚证明之前会永久封账号,但并不会关闭。

陈先生表示,其身份证已在珍爱网验证了,如果真属隐婚,大可报警,现在连证据都没有,就听信一面之词而封其账号,珍爱网俨然霸王。

律师意见

与珍爱网的合同可视为无效

“只要有人投诉,不需提供证据就可封账号,是否违反消费者法规?”对此问题,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肖锦阳律师认为,珍爱网与会员间是有偿服务合同关系。如没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珍爱网在会员无任何违约情形下,仅以未查实的投诉信息而中止提供合同约定服务,属于重大违约行为。作为会员有权解除合同,要求返还缴纳会费,同时可要求违约方承担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

肖锦阳律师表示,该条款是珍爱网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会员协商的条款,是较为典型的格式条款。珍爱网不得以电子格式合同条款等方式作出对会员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经营者义务、责任或者排除、限制会员主要权利的规定。提供格式合同条款的一方,如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违背公平原则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应适用第四十条规定认定该条款无效。

肖锦阳律师认为,提供网络平台服务的经营者为交易当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评估服务,对会员的信用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采集与记录,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披露制度以警示交易风险。

珍爱网疏于对经营网站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在形式性审查方面的义务都未能尽到,比如对会员的身份证资料、婚姻状况证明等必备形式性文件审核。珍爱网未经核实投诉信息而封闭会员账户且给予会员否定评价的行为,同时也涉嫌侵犯会员的名誉权。

【龙女士之遭遇】

红娘承诺不兑现

在广州工作的龙女士向新快报记者大吐苦水。在“红娘”极具诱惑的游说和推荐优质相亲对象的诱饵之下,龙女士在珍爱网先后两次升级为珍爱通高级会员,每次费用2999元。然而,精力、时间、金钱的投入却如打水漂一样,未激起一丝水浪。

注册第二日电话即上门

已年过不惑的龙女士素来做事谨慎,虽单身多年,本无网上征婚念头,对于很火的电视相亲节目也无收看的习惯。直到2011年初,龙女士在洗发店洗头时被动看到一期《非诚勿扰》,才知道了一个叫珍爱网的征婚网站。

回家后,龙女士在上网时点开一弹出窗口,正是珍爱网广告,因本身确有择偶需求,便注册了免费会员。第二日,她便收到“珍爱网红娘”的电话。初次沟通后,“红娘A”称:“花2999元升级成珍爱通后可跟合眼缘男士联系,互留名片,红娘还能帮你约见面。”

此后,“‘红娘’电话天天追着打,不论上班还是下班时间、不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一打就是半小时到一小时,平均每天至少三通,连续一周都如此,‘红娘A’口才极好,我当时也觉得她挺有诚意的。”龙女士说,在连环电话的同时,“红娘A”还推荐了几位男士,并让龙女士上珍爱网浏览资料。

以优质男“钓鱼”升级珍爱通

精心挑选的男士正符合龙女士的所有择偶要求:年龄48岁-60岁,月收入5000元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甚至不少男士远高于此要求。一个周五的上午10时左右,“红娘A”电话又来了,称有位50岁左右、月收入近2万元的台湾男士想约见面,龙女士对条件十分满意。不过,因不是珍爱通会员,无法取得这位意向台湾男的联系方式。“红娘A”便又催促升级了,同时承诺:“只要你升级珍爱通,这个周末就能约出来见面!”

在龙女士看来,既然双方都有诚意见面,升级成会员便于进一步沟通,于是与“红娘A”在电话约定,交2999元升级为珍爱通,“红娘A”帮约台湾男士。龙女士并对约会提出两个具体时间,周六或周日的某一时段,让对方选择。

看似板上钉钉,谁料不到半日就生变数。

升级后红娘承诺无下文

双方电话约定的当日中午,龙女士便如约交了会费2999元,升级为珍爱通,取得6个月的高级会员身份,满怀希望地迎接周末约会。

龙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没等到“红娘A”敲定的最终约会时间,等来的却是另一“红娘B”的来电。

“红娘B”自称“高级红娘”,并称从现在起接手龙女士之事,为其制定一个相亲方案,还将“红娘A”已了解并知晓的内容包括龙女士的基本信息和择偶需求等又重新了解。但却只字不提与台湾男士的约会。当龙女士询问原定的见面计划的具体时间,“红娘B”完全不知情。

“我本来就是为了周末的见面才升级高级会员的,钱交了却没了下文,连‘红娘A’也联系不上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