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缝纫,美国新“国民运动”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7-11 01:12:00

责编:群硕系统

技术宅不爱技术爱“女红”?诸如此类的“怪现象”在美国各大城市可谓屡见不鲜。

“你们必须记住,鞋履是一种交通工具。徒有其表是大忌。”烈日炎炎的一个下午,布鲁克林第三区的缝纫工作室内,凯特·罗伯茨一边扯动着手中的针线,一边对着围坐在身边的七名学生侃侃而谈。

被问及为何甘冒酷暑“自讨苦吃”时,罗伯茨的“得意门生”——艺术总监费边·格拉特洛斯——的回答颇为言简意赅:“我可不想花400美元买一双不合脚的鞋子。”

逛遍了纽约城的Duckie Browns精品店,却只能“削足适履”的苦恼到了罗伯茨的缝纫工作室便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这位“终日与电脑为伴”的技术宅竟在针头线脑、裁长补短之间体味到了“莫大的乐趣”。

创造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

技术宅不爱技术爱“女红”?诸如此类的“怪现象”在美国各大城市可谓屡见不鲜。缝纫,似已成为跨越年龄、性别与种族的新“国民运动”。

每到月初,布鲁克林第三区的四个缝纫初级班总是人满为患,苏荷区Purl工作室的缝纫研讨会亦是人气爆棚。专供缝纫菜鸟相互切磋的社交网站BurdaStyle成立已是五年有余,直到最近才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公司财报,截至5月中旬,网站成员数一路飙升至753184人,同比增长47%。与此同时,缝纫机的行情亦是一路看涨,今年仅SVP Worldwide一家的全美销量便有望突破300万大关,是十年前的200多倍。

“过去缝纫被看作女人的活计,如今它已成为一种自我定义的新方式。”布鲁克林服装店店主帕蒂·吉尔斯特拉普认为,现代人对独立诠释与自我表达的心理需求是催生这一现象的内在动因。从鞋履、手套、泳衣直至婚纱,缝纫班学员的兴趣往往是最广泛的,“他们想要创造出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对塔吉特或沃尔玛的流行款进行简单的模仿。”

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术管理系主任拉·维·艾哈迈德为例,这位34岁的高级班学员已经与针头线脑打了整整两年的交道,并且乐此不疲。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祖孙三代人对“缝纫”的定义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或许没有人会比艾哈迈德更清楚。“祖母认为煮饭、针织、缝纫是对他人的照料与关爱,母亲却为此遭了不少罪,她把针线活看作早该被淘汰的老古董,成家后对此避之唯恐不及。”

“为了关爱自己”

对艾哈迈德而言,缝纫不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既是调剂身心的趣味小游戏,也是个人生活的“刚需”。在百货公司或大卖场,很难找到适合沙漏形身材的成衣,亲手缝制的复古高腰裙却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由日本面料制成的古典淑女套装、V领紧身胸衣配高腰喇叭裙礼服均是其得意之作。不同面料、不同造型的混搭与拼接,对她更是其乐无穷。“我只为自己做衣裳。”艾哈迈德强调道,“不是为了照顾别人,而是为了关爱自己。”

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真人秀节目、社交网站的DIY教程及分享会对缝纫复兴运动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urdaStyle电子商务经理杰米·刘发现,在缝纫初级班上,哪怕是不谙世事的稚龄幼童,对于立体裁剪、A字裙之类的名词亦是信手拈来,究其原因,竟是陪母亲一道观看选秀节目、长期耳濡目染的成果。

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缝纫控”当属因热门美剧《实习医生格蕾》而成名的好莱坞女星凯瑟琳·海格尔。“母亲喜爱缝纫,不过看上去没那么酷。”海格尔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直到自己的一双女儿出生,她才开始满怀兴趣地尝试缝制婴儿服。母亲给她买了一台缝纫机,社交网站Pinterest则成了她最初的启蒙老师,婴儿床上那幅蓝白相间的帷帐便是其备受好评的处女作,如今,雄心勃勃的海格尔正准备迎接其生命中的新挑战——“打造一件百分百完美的手工缝制T恤”。

“毫无疑问,直接购买成品不仅省时省力,价钱也要便宜得多。但那些针脚、滚边、饰物是如此美丽,我想我永远都不会感到厌倦。”在海格尔看来,缝纫兴起于针织之后,但比针织更令人兴奋,也更轻松惬意,甚至有一种“治疗性的功效”,因为它需要前所未有的专注与坚持。

富人新游戏

据高级缝纫师劳拉·麦克拉肯透露,除海格尔这样的大牌客户之外,缝纫班中70%的学员是由律师、医生、财务主管之类的高级白领构成,仅有30%是在为申请设计学院入学名额作准备。此外,不爱戎装爱女红的男性学员亦不在少数,其比例已逼近三分之一。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收入、高智商,尽管来自不同行业,对于从未接触过的缝纫工艺,却往往是一点就通;注重生活品质,喜欢“吹毛求疵”,对面料、剪裁的优劣,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因此,将缝纫称为富人们的新游戏亦不为过。初级班的计时学费175美元起步,若是参加软帮鞋缝制之类的特别教程,价格还得翻上一番;若是想课外开小灶,150美元/小时是最低收费,有时甚至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报名参加麦克拉肯的双人辅导班,至少要等上两个月,晚班的行情更是异常火爆,入学名单已排到了一年之后。

对51岁的麦当娜·布朗来说,缝纫与品位无关,更与金钱无关,它其实是一段旨在重温童年时光的怀旧之旅。“当我还是个孩子时,父母逼着我缝制衣物。如今重拾生疏已久的技艺,好似回到了遥远的过去,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享受到缝纫的乐趣。”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