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推动企业联合开发混合动力车?

一财网 2012-07-16 14:26:00

责编:群硕系统

林雷谈到中国汽车进入混合动力时代,“过去市场换技术,新的一代技术来了的话,如何在这个时代基础上进行合作应该有一次新的讨论,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不要在第二次用市场换技术过程中又一次落后,合作是一个大趋势。”

中国发展混合动力车道路上,如何推动企业联合开发?有没有可能形成技术联盟?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模式能否诞生?7月11日,由第一财经日报主办的“逐鹿混动 谁主沉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车智沙龙在北京举行,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总裁兼CEO林雷谈到中国汽车进入混合动力时代,“过去市场换技术,新的一代技术来了的话,如何在这个时代基础上进行合作应该有一次新的讨论,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不要在第二次用市场换技术过程中又一次落后,合作是一个大趋势。”

参加会议活动嘉宾:

第一财经日报产经新闻中心副主任 钱蕾

著名汽车行业分析师 贾新光

盖世汽车网总裁 陈文凯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总裁兼CEO 林雷

上海交大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许敏

BMW(中国)服务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经理 梁川宁

丰田中国公关部部长 刘鹏

现代中国投资公司的公关总监 吴雁冰

现代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营销战略部次长 柳福奎

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陈平

如何推动企业的联合开发呢?

钱蕾:我们已经提到了合作,中国企业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没有发展起来在技术上取得进步就是因为企业之间的不合作。如何推动企业的联合开发呢?

林雷:到了混合动力时代,必须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过去市场换技术,这个不再讨论了,新的一代技术来了的话,混合动力进来的话,如何在这个时代基础上进行合作应该有一次新的讨论,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不要在第二次用市场换技术过程中又一次落后,合作是一个大趋势,国内的企业合作应该是更有基础的,这一点来讲的话,不能再自己搞了,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是一个机会。通过一次合作解决问题,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新的契机,过去可能都已经算了,因为技术路线和标准都已经定了,这个混合动力时代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重新走向高水平的合作,也是要可机会才可以的。

李学明:华泰这边混合动力现在处于技术储备阶段,也比较现实,我们是民企,现在刚开始做,第一个项目做的是微混,起停项目,主要也是根据国家政策,属于节能产品里的,可能也有补贴,这一块也容易实现。另外一个项目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今天这么多专家在这儿,我们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起停,徐老师也说了,很多发动机里比如电控技术都是在BOSCH手里,我们是和他们合作的,做起停里的一些改动,我们是达不到的,但是我们现在有一个想法,我们自己做一个外挂控制器,这个方向请专家给我们评论一下。

许敏:还是可以的,因为微混没有直接和发动机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只是控制电机,这是可以的。但是要是弱混是不行的,要给发动机发指令,这个时候发动机就必须接受你的指令,控制它的扭矩,离合器离合过程中把扭矩降下来再提上去,这样就必须控制发动机,必须它对你把发动机的控制策略开放,如果它不开放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到强混的话就更复杂了,基本上发动机完全受你来控制,这样的话,发动机整个策略要给你重新改写,如果没有底程序根本没办法做的。

许敏:我觉得有一个转机,以前自主品牌之间打架,现在自主、合资之争,其实从来没争过,我们内打的时候合资很难打,现在外地来了以后,中华民族这个时候就联合起来,现在没到最危险的时候,今年自主品牌非常难过,明年可能有很多死掉,到了生死关头的时候,有一个人或者中央要抓住这个时机把它抓起来,也许是可以的。

陈文凯:历史来看,中国汽车工业有没有联合成功的案例?

林雷:我们一直在想,包括原来最早二汽的老总是一汽调过去的。当时一汽、二汽、上汽的干部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那是联合的。

陈文凯:现在也有地方利益的问题。

林雷:这就很复杂了。

贾新光:不要说合,就说能不能共享平台。

陈文凯:这个可能是一个困境,刚才许院长说的,越是自主品牌,他们越定位一致,所以他们越难联合,你说奇瑞、吉利怎么可能和宝马一个定位,所以他们之间不会打架,打架的其实是自主品牌之间,他们本质上就是有冲突的。

许敏:日本企业都是冲突的,但是他们一直联盟的。日本企业搞混合动力的,大家就差几个月提出来,直喷也是,有它的独特的需要保护的地方,但是基本技术是一个平台。

梁川宁:我不知道国产车企业奇瑞也好,什么也好,比如宝马跟奔驰之间、跟大众,我们实际研发部有很紧密的联系,经常会说你借我一辆你的车,我们做一个测试,人们跟我们借一辆车我们就借给他们一辆车,我们在中国这样的研发都是这样的。

陈文凯:宝马和奔驰有技术联盟吗?

梁川宁:我就不清楚自主品牌是否有这种交流。

陈文凯:交流应该是有的。

贾新光:什么都没有,交流什么。

梁川宁:我们把我们的车给它,你拿去用两天。这三个企业之间,奔驰、宝马、奥迪。

陈文凯:有没有技术上共同研发的?

梁川宁:这三家不太多,但是跟其他的是有的。

陈文凯:同样定位的企业在市场里往往还是很难联合的。

梁川宁:对。

陈文凯:宝马和奥迪、奔驰联合,我觉得这个难度还是有的,中国市场本来是同样的细分市场,这个联合可能也要国家去进行很好的不同层次的,比如最基础的研发……

林雷:如果所谓混合动力成为标配的概念的话……

陈文凯:需要国家在研究基础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联合,或者应用方面各个厂商有自己的开发技术等等。

林雷:如何混合动力成为标配的话,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为什么人家叫做发动机的电气化,发动机肯定朝着这个方向走,肯定是标配。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