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冲基金在当下:变小才能变强?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8-13 01:02:00

责编:群硕系统

在对冲基金机构多如“牛毛”的华尔街,资产规模“大而不赚”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大基金掌管的大规模资产反倒成为取得优秀业绩的障碍。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市场依然动荡不安,欧债危机此起彼伏,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加之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基本面不振,无形中增大了全球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一些大型对冲基金投资的难度。在对冲基金机构多如“牛毛”的华尔街,资产规模“大而不赚”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大基金掌管的大规模资产反倒成为取得优秀业绩的障碍。

全球最富有的对冲基金巨头莫尔资本(Moore Capital Management)的创始人路易斯·贝肯(Louis Bacon)近日向投资者承认,在欧债危机动荡中,旗下掌管的基金业绩受到影响,决定返还投资者20亿美元资金,占该机构全球投资基金总规模的约四分之一。贝肯称:“我想确定资产规模不是造成盈利过低的原因。”

相比之下,一些新成立的数亿美元规模的小型对冲基金却以两位数的回报率进入市场关注的范围。

大师的烦恼

莫尔资本的路易斯·贝肯,以及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保罗·图德·琼斯(Paul Tudor Jones)属于同一时代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的操盘“顶尖高手”,也是全球家喻户晓的投资界大佬,在过去20年中贝肯凭借对货币、利率等宏观经济和变化趋势的准确预测实现盈利,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动荡的不确定因素下,2012年上半年他旗下的基金对客户的回报率仅为0.35%,而2011年全年的回报率也只有6%。而自从1989年成立莫尔全球投资基金至今,该基金的年均复合收益率为18%。

在给投资者的信中,贝肯表示:“过去几年中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增大,但市场却越来越复杂,流动性也变得更差,增加了市场操作的难度。”他认为,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以及频繁的政策干预下,只有缩小基金规模才能保证回报客户足够的收益率。

“很多大型对冲基金因为资金充裕,在全球范围内的股票、债券、货币和商品市场都会做交易,所以都偏向做宏观策略。”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会对基金投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大型对冲基金因资产规模大,在资产配置、调仓方面缺乏灵活性,同时面临日趋严厉的监管,其面临的操作难度明显增大。

规模下滑压缩开支

相对贝肯上半年的“微利”而言,另一巨头雷蒙德·戴里奥(Ray Dalio)的Bridgewater旗舰基金Pure Alpha IⅡ今年上半年更是亏损了2.7%。Bridgewater管理着1200亿美元的资产,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同期,艾伦·霍华德(Alan Howard)的Brevan Howard资本旗下的核心基金Master Fund也报告损失1.3%。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平均亏损1.3%。

相比“主动缩减资产规模”,遭投资者退出的被动缩小规模显得更加尴尬。英仕曼集团(Man Group)今年5月披露,投资者在2012年一季度从旗下对冲基金中赎回41亿美元,资金净流出10亿美元,其最大的对冲基金AHL在2011年损失6%。而更麻烦的是,原本为了扩张多元化配置,在2010年斥资16亿美元收购的对冲基金巨头GLG公司,因为业绩表现滞后,拖累了整个集团,截至今年6月底,资产管理规模已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6%,至527亿美元。

在7月末的一份申明中,英仕曼集团表示,持续萎缩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促使公司决定在2013年底前进一步缩减开支1亿美元,在此前的3月份公司已经公布了要减少成本9500万美元。

小基金的春天

在这个总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行业中,资产规模动辄上百亿的“老牌”对冲基金苦于挣扎,而在华尔街每天都会有新的小型对冲基金显示出蓬勃生机,在实现两位数回报的优异者中,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属于“年轻有为、师出名门”的类型。

2010年在旧金山成立的对冲基金Marcato Capital Management,其创始人米克·麦克圭尔(Mick McGuire)曾经有过在管理规模达到100亿美元的大型对冲基金Pershing Capital Square工作的经历,今年他斩获了骄人的业绩,尽管截至7月末其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仅为6.75亿美元,但该基金从今年1月至今的收益率已经超过17%。

另一家规模2.5亿美元的Mudrick资本在今年前7个月中收益率达到12.99%;曾管理着高盛百亿美元规模的全球阿尔法基金(Global Alpha Fund)的基金经理马克·卡赫特(Mark Carhart)创建自己的对冲基金Kepos资本,今年以来的整体收益率也超过11%。

师出对冲基金“教父”朱利安·罗伯森(Julian Robertson)的切斯·克尔曼(Chase Coleman),创建了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擅长投资科技类股票,去年赶上了网络科技股热潮,在苹果等上市公司赚得盆满钵满,2011年该基金收益率高达45%,其本人收入也达到5.5亿美元。

同为竞争者的擅长互联网公司投资的小型对冲基金JAT Capital则经历了一次由小变大的“增长的烦恼”。去年因为逆势创下业绩增长30%的骄人战绩,曾是美银美林科技股分析师的创始人约翰·塞勒(John A. Thaler)成为华尔街的明星基金,吸引了大批投资人的热钱,正当其管理规模迅速膨胀扩大两倍至30亿美元时,今年却因大幅押注消费类股票被深套。有媒体披露,JAT Capital内部文件显示,该基金业绩至今下跌超过20%。分析认为,小型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配置和灵活交易,JAT Capital的教训就在于在资产规模扩张之后,其原先擅长的投资板块被分散。据悉,该基金在套牢的消费类股票上的损失占其总损失的80%。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