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外向者与内向者思维的差异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9-08 09:40:00

责编:群硕系统

过多的权力集中到了爱冒险的人手中。“20年来,几乎每一个金融机构的基因都在朝同一个危险的方向演变。”

 

在2008年股市崩盘之后,一场部分由于失算的冒险和对于威胁的无视而造成的金融风暴袭来,坊间流行起对未来在华尔街多一些女性、少一些男性会不会更好的猜测。然而,我们也许应该问一下,如果华尔街有更多的内向者掌舵——少一点多巴胺——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几项研究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卡梅利亚·库恩发现,一种多巴胺调控基因的变异体(DRD4)与某种外向寻求快感的想法相结合,便是一个强有力的金融风险预言器。相比之下,人体中同内向以及敏感相关的羟色胺调节基因变异体的存在,会让这种金融投资风险降低28%。而这种基因也会使其携带者在赌博游戏中对于复杂性的决策制定优于其他人。(当获胜概率较低时,这种基因的携带者便会去规避风险;而获胜概率较高时,他们就愿意去冒险。)另一项针对64名投行投资人的研究发现,表现最优的往往是情绪稳定的内向者。

内向者似乎在延迟满足方面也优于外向者。延迟满足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跟生活中每一个方面都息息相关,从SAT高分、高收入到低身高–体重指数。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给参与者两个选择:是选择一份立即就会得到的小奖赏(一份亚马逊的礼品券),还是选择一份两到四周后才能收到的价值更高的礼品券。客观上讲,那份不能立刻获得但是可以在不远的未来到手价值较高的礼品券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是很多人选择了那份“我想现在拿到”的礼物——当他们作出这个选择时,大脑扫描仪显示他们的奖赏系统此时处于被激活状态。那些选择两周后拿大礼的受试者,大脑扫描显示其活跃的部分是前额叶皮层,即新生代大脑中,告诉我们不要发考虑欠妥的邮件、不要吃太多巧克力蛋糕的部分。(一项类似的研究则表明,前者多为外向者,而后者则多为内向者。)

我的故事

回到20世纪90年代,我还在华尔街律师事务所做初级助理时,我所在的团队正在代表一家银行考虑购买由其他贷款人提供的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组合。我的工作职责是进行尽职调查,就是审查文档以了解这些贷款是否都带有合适的文书。那些借款人有没有注意到他们要支付的利率呢?这些利率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的!

这些文书中到处都是违规的东西。如果我站在银行家一方来想,这些会让我非常紧张,非常非常紧张。但是当我们的律师团队把所有的风险都在电话会议上总结出来时,那些银行家看起来非常平静。他们看到了折价购买这些贷款的潜在利益,所以他们一心只想去直接交易。然而正是这样失算的风险回报导致了2008年经济大萧条时,许多银行破产倒闭。

大约在我对这套投资组合进行评估的同时,我听说了一个在华尔街广为人知的故事,讲的是投资银行要竞争一桩久负盛名的买卖。各大银行都派出了他们最优秀的员工去攻克客户战场。每个团队都装备了最常用的工具:试算表、项目建议书以及演示文稿。最终获胜的团队在这些东西之外加了自己的戏码:他们戴着棒球帽,穿着写有“FUD”(恐惧、不确定和怀疑三个词的缩写)的T恤。而在这个案例里,他们在“FUD”三个字母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色叉号;对他们而言,FUD便是最邪恶的组合。最终,这支FUD的征服者团队成了赢家。

对FUD的忽视——对那些往往会进入FUD困境之中的人的忽视——正是引发崩盘的原因,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投资公司鹰资本(Eagle Capital)总经理博伊金·柯里如是说。过多的权力集中到了爱冒险的人手中。“20年来,几乎每一个金融机构的基因都在朝同一个危险的方向演变。”他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每次在谈判桌上迫切追求更高利益、冒更大风险的人,总会在未来的几年里证明他们的‘正确性’。这些人底气十足,很快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并且获得了控制更多资本的权力。同时,那些当权却对这种冒险的决定表现出犹豫的人、那些提醒大家谨慎的人,却被证明是‘错误’的。谨慎的人们在这种拉锯战中被他们所压倒,因而这种激进的决策最终被通过,他们也失去了手中所持有的资本。这种情况在金融机构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循环往复,直到最终,掌权的人都变成了某一种特定的类型。”

柯里是一名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而他的妻子塞莱里·肯布尔则是一名出生于棕榈海滩的设计师,他们俩便是纽约政治和社交界杰出的结合。换言之,他似乎就是一名标准的他称之为“积极进取型”群体中的一员,也不像是会倡导内向者重要性的人。他也绝对不会避讳谈到他的论文中所指出的,导致这场全球金融风暴来袭的正是那些强势的外向者。

“那些有着某种性格特征的人掌控了资金、金融机构以及权力,”柯里告诉我,“那些天生思想谨慎、内敛而富有统计思维的人,渐渐变得名誉扫地,也被挤出了这个战场。”

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文森特·卡明斯基曾经担任安然公司研究部主任,该公司于2001年申请破产,而造成破产的原因是鲁莽的商业实践,《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则类似的关于商业文化的故事,其中讲述的也是部分激进的冒险主义者相对于那些谨慎内向者而言,在公司中占据了过高的地位。而卡明斯基则是一位言辞轻缓而细心的男士,也是安然丑闻中为数不多的英雄之一。他曾多次同公司的高管交涉并指出公司已经进入了商业交易的高风险区域,足以威胁公司生存。当公司的高管层对他的警示视而不见时,他拒绝签署这些带有危险性的交易,并且要求他的团队不再处理这些案件。之后,公司便剥夺了他审查公司交易的权力。

“我这里收到了一些投诉,说你不帮别人做交易,”揭露安然丑闻的《傻瓜的阴谋》(Conspiracy of Fools)一书中写到安然总裁曾经对卡明斯基这么说,“而你却把时间花在扮演警察的角色上。文森特,我们不需要警察。”

事实上,他们真的需要这样的角色,在将来也同样需要。当2007年次贷危机威胁到了华尔街最大的几家银行的生存时,卡明斯基看出同样的故事再度上演。“安然内部的那些恶魔没有完全驱散。”他在同年11月对《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他解释说,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很多人不能理解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还有很多人明明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始终无视它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是他们的性格所造成的:“有很多次,我坐在一个精神焕发的投资者对面,我会告诉他:‘你的投资组合方案在某种情况下是会崩盘的。’而此时,这个投资者就会对我大吼大叫,说我是白痴,我提到的那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问题是,一方面,你公司里有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可以为公司谋取很多经济利益,所以大家都会把他当大明星一样去追捧;而另一方面,公司里还有个内向的书呆子。你觉得谁会被重用呢?”

审视你自己

作为一个群体,外向者表现得更具有趋利性,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躲避的趋势,有时这种整合会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事实上,许多当代的人格心理学家会说,对于威胁的警觉更像是“神经质”的一种特征,而不是内向的特质。人体的奖赏系统和威胁系统似乎也是彼此独立工作的,因此同一个人可能是一般敏感或不敏感的,也可能既有趋利性又有警惕性。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趋利性的还是警惕性的,或者两者兼具,就来看看以下这几组状态对你而言是否合适。

如果你是趋利性群体中的一员:

1.当我得到了某样我渴望的东西时,我会觉得激动而且精力充沛。

2.当我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时,我通常会尽力得到它。

3.当我看到一个能获得我喜欢的东西的机会时,我会立刻变得兴奋起来。

4.当好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时,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影响。

5.跟朋友们相比,我的胆子更大一些。

如果你是警惕性群体中的一员:

1.批评和责备会让我很受伤。

2.当我认为或者得知有人对我很生气时,我会备感不安或沮丧。

3.如果我觉得有些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我通常会赶紧工作起来。

4.当我觉得我搞砸了某件重要的事情时,我会觉得很焦虑。

5.我很担心犯错误。

(摘自《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第七章,内容有删减,文章标题及文中小标题为编者加,丛佳佳 整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