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认为,此举标志着美国信用危机深化和国家偿债能力的下降,若持续实施将带来更长期的全球信用危机。
大公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这种试图维持债务泡沫的做法,虽然避免了经济的自由落体式衰退,但也使非金融私人部门难以快速减轻债务负担,未能降低劳动者工资,金融体系无法摆脱过剩的货币,从而无从获得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竞争力;长期执行超低利率的政策减弱私人部门的储蓄意愿,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再平衡;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伤及自身。
大公国际认为,QE3难以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动力,反而将使美国经济维持在长期低迷的状态,对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产生依赖,导致政府债务负担的不断上升,加剧国家信用风险。
在大公国际分析人士的眼中,无限制地超发货币是美国国家偿债能力下降的标志,这表明其更深程度地依赖美元发行权维持国家融资能力。
QE3以劳动力市场状况改善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前提,这很可能使超发变得没有时间约束。美国也将因债务规模过于庞大,而丧失了维持本币币值的能力和意愿,走上以货币超发“偿还”债务之路。目前美国债务负担率已达到100%,却仍执行财政扩张政策,政府实际偿债能力下降,将大大损害国际债权人利益。
大公国际认为,超发除了引起新一轮国际货币体系动荡外,还将导致世界经济风险加剧。随着超发,大量资金将流出美国,主导全球利差、汇差交易,获取短期金融利益,这将推高各国货币币值,引起新一轮全球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风险;而各国政府采取抑制本币升值的措施,使其不得不被动增持美元并抑制本国经济增长。
大公国际表示,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实体经济竞争力相对不足、产能过剩、缺乏经济增长点等现实面前,如果美国政府继续依靠金融手段扩张信用规模,实现表面的、不可持续的增长,其代价将是美元贬值引发的全球货币体系紊乱,全球信用危机将不断深化和长期化。
大公国际曾在2010年11月针对美国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其信用等级从AA级下调至A+,2011年8月再次将其等级下调至A,展望均为负面。
几十年来,美国国会一直未能按时完成年度拨款法案的审议工作,今年也不例外。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特朗普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该法案在未来10年内计划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预计将使美国债务上限再提高5万亿美元。
分析认为,该条款的提出是在市场信心本就脆弱之际“自找麻烦”。
长期来看,美国可持续化债的路径在关税冲击下均存在结构性掣肘,债务风险虽未立即爆发,却已具备“不可持续”的内在条件,信用评级下调或许只是这一结构性问题走向显性的开始。
作为全球核心价值锚的美债信用衰减,冲击主要债权国经济基础。日本、欧洲面临资产减值与货币贬值双重压力。同时,美债信用降级触发新兴市场资本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