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剑道:化压力为杀气

第一财经日报 2012-11-30 01:32:00

责编:群硕系统

剑道以一种凛冽的对抗方式激发人内心的斗性,全身的力量都通过剑尖爆发、传递。

深圳南油影剧院的一片木质场地上,每周日都聚集一群身着藏蓝色盔甲的剑士在此搏击。你看不清他们带着头盔的脸,只看到腰上系着的姓名牌,听到对抗中的放声呼吼,仿佛有斗争的血气袭来。

这群剑客是墨剑馆的成员,平时是从事于航空、设计、金融等各行业的白领。一场剑道的互搏,两个小时下来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口中喘着粗气。他们享受这样酣畅淋漓的快感。

“工作压力都随着流汗和呼喊释放出来,一周不练几次都不舒服。”练了三年的王星说道。

在华南地区,广州和深圳算是剑道的主要阵地。2010年后,剑道学员人数有明显增长。“2008年开馆,那时一年下来报名的都不到20人。现在单是长期坚持练的就不少于60人。”广州直心馆创始人之一卢进说道。

据国际剑道联盟中国代表、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剑道研究会会长于汀介绍,2011年全国考段人数超出2010年40%,2012年则与2011年基本持平。“2009年全国剑道馆只有二十几家,覆盖十几个城市,现在则扩张到70多家,覆盖二三十个城市,沈阳、天津、武汉等二线城市剑道馆顺势兴起。”于汀说。

深圳市剑道协会会长肖潇则透露,已经有多家健身房表达了和剑道协会合作、在健身房内开设剑道课的意向。于汀表示北京的情况亦如此。

于汀介绍,剑道传到中国已十五六年,这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一位瑞士留学生在中国发起北京剑道友会开始算起的。不过,中国的练剑者一直是个小众群体。2010年世界体育总会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之后,剑道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推广,因此有了明显的扩张趋势。另外,在村上纪香漫画《六三四之剑》和前些年热播的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都有令人津津乐道的剑道桥段出现,而白领“剑客”中亦不乏这样的哈日哈韩族。问起他们为何练剑道,多有人回答最初是被那一身战甲一柄剑的形象所吸引。美学和文化意涵暂不提,单从外表上看,他们觉得“帅”就一个字。

与跆拳道等运动相比,剑道是个烧钱的锻炼方式。3000元人民币左右一套的盔甲是业内普遍认为档次最普通的。墨剑馆的学员蔡君亮就在网上见过标价高达二十万元的。王星笑说:“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实际上,最大的成本还是出国比赛及考段的花销。因为剑道比赛根本不设奖金,因而指望比赛得奖、补偿成本的想法,在这项运动中也不可能实现。

若论剑道对练习者的回报,则一定要长期坚持的人才体会得到。剑道带给人的改变绝不仅仅是拥有一副侠客形象那样简单。

搏击的欢娱

初到道场,你会觉得这里有阵阵杀气,一种菊花与刀的暴力美学随阵阵呼吼声袭来。从头顶向下直劈是最常见的动作,初级练剑者两两配合,一人练劈,一人将剑举过头顶抵挡。每一次交剑,吼声亦随之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有段位的剑士在两两对峙中,紧紧盯住彼此的眼睛,试图在对方松懈的一刹那袭击到有效的得分部位。地板也会随着剑士迅速前进的脚步而发出厚重的笃笃声。每一次得分后,剑士都会高声呼喊,既是气力的释放,也是士气的振奋。

比起中国剑术的复杂精深,剑道给人的感觉是简练直接、目的明确,就是要用力戳到对方的头、手臂、腹等得分部位。标准姿势则有点像写汉字,讲求“横平竖直”。

当然,这种表面上所呈现出的直来直去并不代表简单。人们之所以能为剑道所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剑道以一种凛冽的对抗方式激发起人内心的斗性。如果把怯懦与勇敢也归为人本性的一种,那么你会觉得剑场上的人是那样赤裸裸。“虽然大家戴着头盔,但是对方的眼睛和举动你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他是否怯懦,你马上有反馈。你是退缩还是气势强盛,对方也知道。”蔡君亮说。

剑道不仅是力的较量,也是心智的比拼。当你双手执剑,努力保持好正确的中线位置,对手亦如此。他的剑正对你的中线,剑尖直指你咽喉,你心中不由得会畏惧。即使是曾经的日本一代剑道大师,被评为剑道最高段位十段的宇治持田,也不例外。他曾说:“剑道最理想的境界是你只需保持正确的站姿就可以震慑住对手,这样会让对手沉不住气。我想要有勇气,但是我总会有些畏缩,感到害怕。如果你内心平静,就会超越对手,这是剑道的真谛。”

“胆怯的时候,你不能喊停。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告诉自己不能怕,强吼一声,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冲向对手。”蔡君亮说。在日本,很多人是从小就被父母逼着学剑道,就是因为勇敢是日本人极为看重的品质。

勇气促使剑士进攻,而进攻除了剑术攻击,更要攻心。这是剑道中极值得玩味的一点。尤其是当双方水平不相上下时,攻心是极需要经验沉淀的。“通过脚步移动诱骗对方,凭剑尖的感觉,挑对方的剑,破其中线。高手可以在对手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轻微移动剑的角度,顺势攻击。水平越高的人,需要移动的角度越小。”肖潇说。

仪式与修为

一堂课下来,所有人都大汗淋漓。若是一般的运动项目,多半人会下课直接离开。剑士则不同,他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折叠道服。“裤子上的五条折痕代表君子五常。叠的时候我感到心里很平静。我曾经偶尔也会着急把它叠好,但是现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叠。有位剑友的话令我很受益。他说‘每次叠道服都是一次修行’。”道服经过几折之后就方方正正,腰带被留在外侧,两端相互穿插捆绑,竟构成了整齐的格子图案。抓住腰带就可以像拎手提箱一样将叠好的方形道服整件提起。

叠衣服可以说是剑道的起始篇。深圳墨剑馆的第一堂课中,学员就会被灌输如果连衣服都不能认真对待,剑道基础也无法被自己内心所重视的基本思想。比起练剑、行礼,叠道服似乎有着更强的仪式感。每次激烈对抗后,通过折叠道服让自己内心平静,被很多剑客看作是一种修行。此外,将自己穿戴打扮整齐也是对裁判和对手的尊敬。考试或者比赛中,如果你着装不规范,后果将是无法通过。听起来也许有些夸张,剑道就是通过对细节追求极致完美来修补打磨剑士性格修为上的不足。

或许人内心都有好斗的一面,剑道则以一种和平的方式来辅助释放这种天性。当人体验过暴力的破坏性,就会对暴力有深刻的认知,也就会懂得爱护彼此。“交剑知爱”一直是剑道倡导的修为。“交锋时要爱护对手,因为是他给了你提升自我的机会。即使你输给了他,也心存感谢,因为你可以从失败中反思自己剑术的缺憾。”蔡君亮说。

护刀同样是剑士每日的必修课。真刀是最古老的剑道用具,而为了保护对手,早在16世纪的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就出现了竹刀。竹刀是四片竹子捆绑在一起,有很强的韧性,虽无刃,却具备真刀的意义和实战性。现代的剑道搏击是充满力量而和平的,并不是粗陋的野蛮对抗,因此,搏击时采用竹刀作为武器。木与竹本身都会起毛刺,若不及时修整,很容易伤害对手。每次练习完,剑士都要检查自己的刀是否有断裂和刺,有刺的地方要用细砂纸磨平,或者换新竹片。

心智的历练

许多人怀着好奇、娱乐,或变身正义之士的想法而开始剑道修行,而实际练了之后才知剑客没那么容易当,坚持下来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人来得快,走得也快。大部分人抱着娱乐的心理来,但很多人坚持不下来都想退出。一般学员能坚持三个月到半年。100人报完名只有8至15人能长期坚持。”卢进说道。

全日本剑道联盟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有162万人练习剑道。这个数字已经比二战后日本剑道最兴盛的80年代大幅锐减。“年轻一代的父母不舍得孩子练,因为太辛苦。”墨剑馆中来自日本的学员石田先生如此说道。的确,一套成人的盔甲要十几斤,为了方便携带并保护好这身装备,剑士出行通常是拖着行李箱。即使是现在已入秋的华南,换上盔甲稍动几下也会热出一身汗。

上甲其实已经是后话了。在有资格上甲前,初学者起码要经过三个月的基本功训练。站姿、跳跃、握刀的姿势、挥刀的位置都要反复练,枯燥而消耗体力。第一堂课练执刀就会让人抬不起胳膊来。当终于熬到可以上甲,之前想象中的兴奋也会被盔甲的厚重感压迫得一扫而空。“我第一次穿上盔甲时,几乎动不了。尤其是头盔很厚重,让我视线和听力都减半。”肖潇开玩笑说,刚穿上盔甲就知道剑客的梦要破灭了。剑客们也都玩笑地认同,如果脱下盔甲,自己的段位起码提高两段。

比起一般性的体育运动,剑道对人的历练不仅是体质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培养。“通过剑道的理法和技术,来完善自己的人格。”是全日本剑道联盟倡导的宗旨。白领们练剑,更看重剑道对心态的改善。“以前有困难会想到丢给别人,现在会想要自己克服它。生活中的困难我会把它当成对手,想办法让它露出破绽,超越它。现在即使越不过,我以后也会想办法。”肖潇说剑道让曾经浮躁的自己变得沉稳冷静,学会从对手的角度去思考。

心智的成熟同样意味着年龄和经验的积累。段位考试之间设定年限,就是为了让剑士有足够的时间积淀。有资格参加八段考试的人起码要在46岁以上。活了89岁的宇治持田一直认为自己50岁以后练的剑道才算真正的修行。比赛和考试中,裁判并不认可偶然性得分,采取剑术和心理同时兼顾的评判标准。击中不代表胜利,剑道不像西洋击剑只要戳到对手就得分。剑士出剑时心中不能有杂念,要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力和气势。这样击中对方才能赢得裁判的肯定。很多人偏爱剑道而非击剑,就是受到了剑道如此重剑理的特征吸引所致。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