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源自法语,原意是“冒险事业的组织者、经营者”,后来被更多地赋予创新的职能。
“tenderpreneur”是南非报纸《Star》造的一个词,指那些政治上的“关系通”(politically well-connected),那些善于利用政府招标体系(government tendering system)致富的人。南非共产党总书记Blade Nzimande两年多前曾呼吁,政府的招标裁决过程应该透明,要推动entrepreneur而挫败tenderpreneur,后者只是窃贼。笔者将tenderpreneur译为“窃业家”,即以盗窃为业的人。
“窃业家”所窃为何?当然是公共权力。官员将国家的公共资源输送给“窃业家”这一特定人群(包括官员自己的利益代表),令其财产增加、权力扩张,而国民福祉受损,这就是政治学上所谓“窃盗统治”(Kleptocracy)。“窃盗统治”下,政府要员和贪污要犯往往一体两面,菲律宾的马科斯家族、印尼的苏哈托家族都是个中代表,视国家财产为私家提款机,家族总动员,恨不得窃干榨净。
“窃盗统治”是“窃业家”的乐园,但却是公共的灾难。“窃盗统治”和腐败类似于一道不可见的随机性税收,增加交易成本,且让真正的企业家失去长期投资的信心。
一些学术研究发现,有些经济高增长的国家腐败也很猖獗。腐败是不是并不影响增长?长期研究腐败问题的美国学者魏德曼(Andrew Wedeman)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他指出世界上没有“好的腐败”(good corruption),但有“坏的腐败”(bad corruption)和“更坏的腐败”(worse corruption)的区别。前者是“发展性腐败”(developmental corruption),在此情况下,官员将国家财富转给关系密切者,但国家经济还有足够资源和条件向前发展,生金蛋的鹅并未被杀死,腐败仍可控;后者则是“退化性腐败”(degenerative corruption),“窃盗统治”贪得无厌,人民毫无机会发展,其典型例子如扎伊尔、海地等。界定“发展性腐败”和“退化性腐败”的标准之一,是腐败所得在流出一国之后,还会不会再流回来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资本。
魏德曼曾说他对中国的反腐败之战更有信心,“原因并不是这场战役能大幅减少腐败现象,而是因为它成功防止中国腐败问题严重恶化”,但他也说,如果腐败不加以控制,它会开始拖累经济增长率,尤其是在总体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家属子女在自己百年之后争夺家产,企业家最好提前立有遗嘱,委托信得过的专业机构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作为遗嘱执行人,并且对于接班人的培养和公司人才梯队早做安排,实现平稳过渡。
所谓的“击穿”可能仅发生在两大类信托里。
在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和发展的要求,企业家承担着生产与创造财富的使命,也有不输别人的能力,但不应该去抄袭。
如何兼顾社交媒体“前台”热闹的用户交互,又能继续静心做好产品和内部运营,对打造个人IP的企业家将是考验。
近年来,腐败与政府采购招投标乱象相互交织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以设定特定条件的形式排斥其他投标者,严重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