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盘点2012大公司与大事件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1-11 01:00:00

责编:群硕系统

在过去一年甚至数年间,这些来自全球或者中国的公司,在各自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承担了重要的使命。

编者按

大公司的大事件,大事件中的大公司。

我们甄选了来自国际和中国的各12大公司。在过去一年甚至数年间,这些来自全球或者中国的公司,在各自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承担了重要的使命。它们接受鲜花和赞美,它们遭遇困顿与彷徨,它们思索变革与创新,它们寻觅救赎与复苏。

它们将向何处去?且看它们的2013。

 

三星:盛世之下的警醒

用如日中天来形容现在的三星并不为过。但在盛世之下,已经习惯了“未雨绸缪”的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早已在“盛世”中嗅到冬天的杀机。去年7月,他表态说“三星正处于危机,且比预期严重”。为此,三星近日向旗下所有分支发通知:全体员工早上六点半上班,董事长自己则六点上班。

 

丰田:从主动减速到踩油门

丰田章男在执掌丰田的第二年(2010年),即遭遇了公司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全球850万辆召回事件;2011年,美国通用汽车再次从丰田手中夺回了全球销量第一的冠军宝座,相反,丰田汽车的2011年全球销量名落第三;在召回事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的媒体上,丰田章男眉头深锁、眼中含泪的照片随处可见。

 

苹果:不再是创新的垄断者

苹果在2012年9月21日发布了iPhone 5手机,当时苹果股价正处于峰值。也正是在这一天,苹果地图替代谷歌地图成为iPhone 5默认地图应用成为了媒体主要报道的新闻。但是一周之后,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为苹果地图的糟糕表现进行了道歉。苹果地图的失败真正披露了苹果业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作为一家被认为没有缺点的公司,终于出现了实质性的瑕疵。

 

百胜:折戟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健康需求增强,对“洋食品”包括肯德基、可口可乐的消费开始克制,2012年开始前,百胜集团就主动调低了中国业绩预期,预计中国业务部门2012年四季度同店销售额将下跌4%。然而,“药鸡门”事件后,肯德基、必胜客客流量下滑,百胜近期再次下调预期,预计中国区2012年第四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将下跌6%。

 

富士康:杰出制造者的“死胡同”

在经历了折腾的一年——劳工调查、涨薪风波、产能遇阻、利润瓶颈之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不得不在辞旧迎新之时再次处理一个棘手的事件:富士康高层索贿,这让这家企业的2012年看起来多少有些悲壮。

诺基亚:在遍地失望中艰难复苏

去年第一季度,三星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终结了这家芬兰巨头长达14年的市场霸主地位;6月,诺基亚宣布全球裁员1万人,出售奢侈手机品牌Vertu;7月,关闭最后一家芬兰工厂;8月,出售Qt软件业务; 12月它以1.7亿欧元的价格,卖掉位于芬兰埃斯波的总部大楼改为租用。

 

耐克:变革再续增长

除了存货过多,难以应对激烈的竞争和当地品牌的价格战之外,一位长年关注运动品牌的专家还对记者说,耐克在中国的问题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代理商非常强势,拿货折扣过低以致挤压耐克的利润。

 

柯达:涅槃后尚未重生

调整新方向的佩雷斯认为,专注于重建商业成像业务,将使柯达拥有强劲的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增长空间。去年10月柯达宣布,未来该公司商业影像业务将主要集中在商业、包装和功能性印刷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将出售包括相机、胶卷、联机打印等在内的长期业务。

 

雅芳:深陷危机踟蹰不前

世界最大的化妆品直销公司的雅芳,2012年依旧在其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深渊中踟蹰不前。近日,其全球董事会于通过了裁员和关闭一些全球设施的决议,计划2013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并退出韩国和越南等市场。

 

惠普:跌跌不休到何时

截至2012年底,惠普CEO惠特曼上任已一年零三个月,尽管她正试图让股东和业界看到惠普发生的变化,但除了裁员和出售业务外,谁都无法说清未来的惠普会往哪个方向发展,究竟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2012年,惠普共完成裁员1.78万,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5%,已达至惠特曼此前制定的到2014年共完成裁员2.9万人目标的一半以上。

 

松下:自我救赎时日无多

短短数年间,松下从巅峰坠入了谷底,“蝉联”日本乃至全球家电业第一亏损大户。继2011财年巨额亏损之后,松下在2012年上半财年(2012年4月1日~9月30日)又交出了巨亏答卷:2012年上半财年松下巨额亏损达6852亿日元(约513亿元人民币),并预测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财年内松下净亏损89亿美元。

 

Groupon:“超新星”的尴尬落差

人们依然记得过去两年间这家公司所遇的狂热追捧。2011年,这家“团购之王”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作为团购业的旗帜,2012年Groupon市值暴跌79%,相比2011年IPO时20美元的发行价,如今5.05美元的股价只剩四分之一。这家公司曾被认为史上增速最快的公司,2010年~2011年其平均增速为惊人的1233%,2012年则仅为45%,而前景也并不怎么看好,甚至有分析师预判其2015年增长可能只有0.6%。

华为:挺过波澜壮阔的一年

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华为、中兴的设备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呼吁美国政府和公司不要采购其设备。这无异于给华为、中兴当头棒喝。华为开拓海外市场已经10多年,不过,美国市场仍然是华为国际化版图上未能攻破的堡垒,同时,美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无线市场,市场份额高达40%。

 

中海油:有望真正走进发达市场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不仅要支付151亿美元现金,还将承担其43亿美元的债务,总共194亿美元的代价创下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新纪录。如此巨大的投入,对于中海油来说能获得什么呢?

 

阿里巴巴:破万亿后寄望新生态

过去一年阿里集团的一系列急变多围绕这一目标。在一系列反腐、轮岗打掉小圈子、维持体制、价值观活力之后,阿里巴巴的国外、阿里巴巴的国内、一淘、淘宝、天猫、聚划算、云计算“七剑”架构确立了这一庞大生态的平台架构。

 

万达:颠覆与创造中的“国际化”

在收购AMC之后,人们意识到万达海外收购的胃口不止这些。此后有关万达海外收购的消息便一直没有间断。王健林曾经表示,万达要布局全产业链。对版图扩张的强烈野心,正支撑这家地产起家的本土企业,将触角伸向海外的各个角落。

 

新浪:微博的互搏与互助

目前,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新闻和事件由微博发起或产生,而由于微博基于社交属性,有更好的广告衡量效果,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也将选择微博。2012年二季度,新浪微博广告营收已超1000万美元,占新浪总体广告营收的10%,但目前新浪微博的商业化也仍在探索阶段。

 

万科:当“中年危机”应声而至

万科在市场并不景气的2012年中平均每秒钟进账4479元,像这样以“印钞机”般的速度卖房子,这个地球上只有万科一家。无论是2011年的高密度高管流失,还是2012年的系列产品质量危机,这些都对万科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发出警示。而眼下最直接的难题是,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万科在标准化的规模扩张惯性和模式下似乎已经难以抽身。

三一:没有合作只剩血拼

去年下半年,“十八大”召开期间,梁稳根“生一千次也要在中国”、“把三一交给党我很高兴”的表态,让其脱颖而出;而此后一篇采访了他本人及三一几位高管的新闻报道中,梁稳根直指中联重科多年来“陷害”三一、逼迫其不得不出走长沙并迁址北京的内容,又再度将他和詹纯新(中联董事长)之间的矛盾更加公开化、白热化。

 

京东商城:“枭雄”能否成为大佬

8月14日上午10点20分,刘强东微博挑起战事,宣布京东大家电三年内0毛利向苏宁、国美发起攻势。而这一天,刘强东共发了十几条向苏宁宣战的微博。微博上的疯狂传播,让京东与它的挑战对象都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但经发改委调查,这场价格战也出现了夸大宣传的情况。一时间,刘强东,从一个挑战者的形象,变成一个备受争议的搅局者。

 

一汽-大众:DSG风波无碍业绩飙升

去年初,不断有消费者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反映,搭载大众DSG 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的车,出现抖动、顿挫等问题。为了解决用户驾乘不舒适感的问题,去年3月,大众汽车启动对国内使用7速DSG变速器车辆的客户提供软件升级服务。但效果却适得其反。车主认为大众方面应该召回相关产品,理由是美国等地对同类产品已实施了召回。

 

贵州茅台:主动与被动的变革

最近几年,贵州茅台从未从媒体报道的风口浪尖远离,从开设直营店引导营销变革,到去年上半年限制“三公消费”带来的影响,到再度申请“国酒”商标遭到业界反对,到年底的塑化剂风波,高端白酒的标杆贵州茅台(600519.SH)的2012年从来不缺少关注度。

 

尚德:在痛苦中舔伤口

去年上半年,尚德还有20亿美元的债务缺口、欧洲银行对光伏行业的贷款缩减、中国需求虽向好但回款困难等问题也一涌而出,曾经行业第一、风光一时的尚德也不得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而且这场风暴有可能会让尚德不复存在。

 

复星集团:“舌战”后的再思考

表面看来,这一场论战是关于优先认购权是否有效的争论,而实际上,复星对这一商业争端的处理方式和态度,也考验着这家立志全球范围的投资集团的文化、战略,以及价值观。事实上,早在证大意向出售外滩地块50%权益之时,复星就与SOHO中国就未来的合作探讨进行过多次接触,但越谈越觉得大家的价值观不合。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