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她的昨天充满着传奇和经典。170年,从晚清、民国到共和国,她见证着这个民族的成长和发展。
这是一座现代的城市,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见证着改革开放给新中国带来的蓬勃发展。
170年来,车伴随着这个城市一起,写下了悠久的历史书卷。
从马车,到有轨电车
有人说,上海是轮子滚出来的上海,从早期的黄包车、马车开始,上海的发展就一直伴随着车轮的滚动。在1843年上海开埠之初,上海主要成为了通商口岸而存在。当时,汽车还没有发明,人们主要靠走路和人力、畜力交通工具。而随着1900年后,汽车的发明,不少富商也开始拥有了自备车,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坐上车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08年。
曾经的1路有轨电车
1905年,英商电车公司在赫德路,也就是今天的常德路80号(此地已动迁了。)动工兴建静安寺电车车栈,成为上海的第一座电车停车场。1908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当时,刚刚通车的有轨电车第一次驶入上海大街时,围观的人群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当时《中法新汇报》说:“这种电车既看不见蒸汽,又看不见机器,但却能自动”。 《字林西报》说:“有19辆电车在南京路上行驶,车上沿途招揽路上行人登车,免费乘坐”。《申报》说:“电车在爱文义路开车试行,道旁观者颇为拥挤云”。
伴随着叮叮咚咚的响铃声,有轨电车这样来自“西洋”的产物来到了上海。而刚刚我们所提到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20路电车,它可谓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上海公交的发展。
1908年5月6日法租界第一条有轨电车2路(今26路)正式营运,起始站十六铺,到7月延伸至徐家汇,线路全长8.5公里。1912年8月11日华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从小东门至高昌庙(今11路),全长4.97公里。1913年11月华商电车公司与法商电车公司订立合同,在民国路(今人民路)自小东门至老西门各置路轨,互相通行。
一直到1927年底,市区辟有有轨电车线路22条,其中英商11条,法商7条,华商4条。营运地区东至外滩、杨树浦,西抵徐家汇、静安寺,南起卢家湾、高昌庙,北及北火车站、虹口公园。日均运客达48.6万人次。由市中心向四周延伸的车轨和穿梭其上的有轨电车,不仅给上海人带来了行路之便,也传递着都市生活快速的节奏。
有轨电车变成记忆
1963年8月13日晚上24点17分,最后一辆有轨电车驶出静安寺,车牌号34,车头并注明了“末班车”字样,在第一百货商店门口靠站,驶向终点站,这标志着在上海南京路上行使了55年的有轨电车,宣告结束。当夜,南京东路上所有的有轨电车轨道全部被拆除,8月15日在南京西路上的有轨电车轨道被拆除。1963年8月14日早上4点,第一辆663型20路无轨电车行使在了南京路上,因而,取代了原来的有轨电车线路。
最后的有轨电车
伴随着上海的繁荣,上海的公共交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到到1965年底,全市公交车数量已增至2282辆,是1949年的2.5倍,线路118条,是1949年的2.7倍。并在全市逐步形成了市区、主要工人新村同工业区、车站、码头间的通宵公共交通线网,不仅为大批“三班倒”职工提供了上下班的方便,而且还填补了工人新村和新发展工业区线网的空白。新辟了41条郊区公交线路,开始形成由市区向郊县和卫星城镇辐射的公交线路网络。
20路无轨电车首发
从乘车难,到现代化公共交通
80年代末,乘车难问题开始日益突出,“调头车”、“大站车”这种特殊的调度模式开始出现在公交运营中,它在不增加公交总量的情况下,最灵活地调剂了各站的客流,不过,这些杯水车薪并不能解决上海公交“乘车难”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公交企业的亏损也迫使公交行业进入了转型期。
曾经的乘车难
在转型过程中,“专线车”、“承包制小巴”的出现虽然很大幅度地解决了乘车难问题,但管理混乱、乘客没有保障等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公交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上海的大客流需求。
另一方面,自行车大军是这个时代很多老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
立体交通,轿车进入家庭
1995年4月10日,上海交通迎来了新的契机。伴随着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试运行,具有载客量大、旅行时速快的地铁正式进入了这座城市。而公交系统的不断优化,也辅助轨道交通,构件起上海立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1995年,上海地铁通车
此外,公交系统的改革,也促使公交车升级换代,上海出现了100万的高等级公交车驶上了街头,并逐步实现了公交空调化。另一方面,交通卡的推出和普及,使乘客在上车时只需潇洒刷一下公交卡,乘上冬暖夏凉空调车,行驶在通畅的公交专用道上,观看车载电视节目,现在已有100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移动电视,车辆到站时电脑报站器和电子显示屏会及时提醒。
新型公交惬意舒适
另一方面,随着90年代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开始购买私人用车,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上海的交通开始进入了新的纪元。当时,老三样仍然是消费者购车的主要选择,而私家车这样新鲜事物虽然已经出现,不过真正拥有私家车的家庭并不多。一直到2000年前后,家庭轿车市场开始井喷,在上海街头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此外,家庭用车的选择面也开始变广,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看中了中国车市的发展,向中国引入新车型,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后记:上海这座城市伴随着车轮的滚动,走过了170年的光辉时光;未来,这座城市还将踏着高速飞驰的车轮驶得更远。
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89.6万辆,同比增长18.3%,产量居全国第7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1万辆,同比增长58.4%,自4月以来产量稳居全国第4位。
车俊强调,要清醒认识到,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容易反复,要久久为功、持续整治。
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2023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达到43.5%,盈利比例仅为37.6%。进入2024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更是一度高达50.8%。
对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没有气缸容量(排气量)的超豪华小汽车仅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