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世纪60年代的盖茨比们——《沸腾的岁月》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3-18 01:14:00

责编:群硕系统

《沸腾的岁月:华尔街60年代股市兴衰记》出版于1973年,美国正处于1970年股市大崩盘之后的复苏期。

“我们奋力搏击,逆水行舟,不停倒退,回到过去。”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结尾处写下了这样的话,该书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美国梦从实现到最终破碎的故事。华尔街是美国梦的一个缩影,多少白手起家的人或是凭借智慧、胆量、运气甚至是欺骗一夜成名,也有很多人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而在沸腾岁月里,财富故事一次次被演绎,人们依然趋之若鹜。

《沸腾的岁月:华尔街60年代股市兴衰记》出版于1973年,美国正处于1970年股市大崩盘之后的复苏期。作者布鲁克斯为《纽约客》的资深财经撰稿人,他在反思了上世纪60年代华尔街所发生的一切之后,深入分析了这10年里的共同基金热,写出了十年间在这条街上演的无数“盖茨比”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二战”后的繁荣期,大企业的并购和多元化发展使得股价狂涨。廉价债券融资方式与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相结合,将垃圾股票的市场价格抬高到了严重不合理的地步。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基金、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都蜂拥而至。很多年轻人认为只要随便买了一只共同基金,钱就会从天上掉下来,华尔街由此进入一个随心所欲、丰富热烈的年代,而这正是“go-go”(沸腾)的原意。

正是在上世纪60年代,“go-go”成为一类投资方式,很多共同基金开始迅速买进卖出大宗股票,专门赚取快速利润,这些基金也被称为“go-go”基金。其中最富代表性的就是三个“弗莱德”,他们管理的基金年收益高达70%~80%,以至于“你喜欢哪个弗莱德”成为社交界最为流行的话题。

还有被作者称为“最后的盖茨比”的埃迪·吉尔伯特,他诱骗一些富人投资于他运营不佳的投机企业,他公司的垃圾股票曾在3个月内从25美元涨到75美元,在他的骗局鼎盛之时甚至被拿来和J.P.摩根相比。从股市上赚来的财富让吉尔伯特过着“盖茨比”一样奢华而挥霍无度的生活,这也是当时社会很多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缩影。

而这所有的一切依赖于已经过度狂热的股价,当泡沫破灭时,三个“弗莱德”都相继走上清盘的道路;而“最后的盖茨比”被控12项重大盗窃罪和3项证券欺诈罪入狱。这样的故事几乎毫不新鲜,1919年,查尔斯·庞兹以45天50%的回报吸引了1500万美元,仅持续了一年就宣告破产;2008年,麦道夫以同样的手段敛财的骗局终于暴露,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

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本市场,人们总是在不停地上演着繁荣-泡沫-破灭-复苏的过程,周而复始,从未间断。这不仅是市场规律,更是人性使然,《沸腾的岁月》深刻剖析了股市中那些不受经济、社会背景所影响的不变因素——人类贪婪的本性。而本书,也是一本生动的华尔街历史,与《伟大的博弈》不同,它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华尔街运行的背后规律。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