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位于中国大陆经济龙头—上海的西北部,是建设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也是一个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和特产的地方。
徐行草编
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 “徐行草编”具有悠久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现在徐行澄桥附近的农民就开始用野生黄草编织蒲鞋和其它编织品,后来发展到赠送亲友并上市出售,成为朝廷贡品之一。意大利一家洋行聘请徐行当地人为代理人,向徐行农民直接收购黄草织品,转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地。1953年,徐行草编大师设计并编织的有和平鸽图案的拖鞋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艺术奖章。徐行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草编之乡”。
徐行黄草色泽淡雅,质地光滑坚韧,并能染色,用它编出的工艺品纹理清晰,细密匀称,松紧有度,平整光洁,并且门类多样,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悠久,饮誉中外。草编制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垫、拖鞋等等,充满乡土气息,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又是工艺制品,亦是自然环保绿色产品。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 江南竹刻工艺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派:一是“金陵派”,二是“嘉定派”,以“嘉 定派”更为繁荣。清代时,嘉定县城已成为竹刻工艺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原是 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制作中能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他的儿 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都继承此业。朱小松刻制“古仙佛”,世人评价很高。朱三松把父 祖辈的传统技艺又推进一步,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无不精妙绝 伦,具有新鲜灵动之感。后来,嘉定竹刻名家辈出,如明代的秦一爵、沈大生、侯崤曾, 清代的封颖谷、时大经、张学海等等。嘉定竹刻极盛一时,是我国工艺品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竹,质地坚韧,身干挺拔,色体优雅,与玉一样,自古以来,文人们一直称它有高尚的德性。
南翔小笼
南翔小笼包为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点,素负盛名。因其形态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状,以特制的小竹笼蒸熟,故称“小笼包”。
嘉定孔庙
上海嘉定孔庙坐落在城中法华塔南首,始建于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受战祸之害,损毁严重。解放后,两次进行修葺,修复旧观。现存建筑虽仅原来的十分之六七,仍是目前国内比较完整的孔庙之一,有吴中第一之称。
孔庙目前的建筑结构是,门前有石柱牌楼三座,东西两座“兴贤”、“育才”,分别建于宋淳枯九年(1249)和元至正十三年(1353);门前三座拱桥,很像紫禁城内的拱桥,三座并排,大门两边是孔庙翻修或是他人捐献的碑文,很多是嘉定历任县令所刻。最近的碑石是1991年嘉定县长所立。
古漪园
古漪园占地10公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年,距今四百余年,为明代万历时河南通判闵士籍的私家花园,原名奇园,取“绿竹漪漪”之意。后由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营造,又在立柱、椽子、长廊上刻着千姿百态竹景、显得生动典雅。古漪园古园的设计者是嘉定著名竹刻艺术家朱三松,如今古漪园内青竹满园,有亭榭楼阁、曲径回廊、假山池沼、奇树名花,景色极为秀丽。园内还有两座经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编辑精选:
简化返利设置,明确返利标准,杜绝模糊返利。
为加快复苏步伐,泰国国家旅游局正全力推动一系列营销与市场拓展措施。
1至4月份,传统燃料汽车出口129.5万辆,同比下降7.9%;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