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任何人第一眼看到“神秘钟”的感受都是相似的:先是惊叹它宛如魔法般悬浮在空中的指针,进而在一脸疑惑中凝神驻足,想要看出个所以然来。2011年日内瓦表展曾特辟一间古董钟表展厅,展示数十座神秘钟。这些作品有的只有底座,有的仅靠单一金属支柱和支柱上的金属圆环支撑,而分针和时针则看似无依无凭地在金属圆环围绕出的透明空间中径自走动,风格诡异而神秘。时隔两年,还是在2013年的日内瓦表展上,神秘钟居然已经有了进阶版的腕表——卡地亚推出的Rotonde de Cartier神秘腕表和神秘陀飞轮腕表先声夺人地成为今年的话题之作。
其实今年瞄准神秘表的不止卡地亚一家。俄罗斯独立制表人康斯坦丁·切金(Konstantin Chaykin),在年初推出的最新神秘系列女表Levitas,也同样将透明的视觉效果应用在腕表上。而在此之前,欧米茄也在2012年初曾推出过镂空陀飞轮同轴腕表,中置陀飞轮腕表的指针蚀刻在蓝宝石水晶圆盘之上,通过圆盘外缘的传动装置来驱动其运转。
钟表匠对此类破格时机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12年,首款被命名为Model A的神秘钟即诞生于当年。它的制作者莫里斯·库埃(Maurice Couet),以现代魔术开创者让·欧仁·罗贝尔-乌丹(Jean Eugène Robert-Houdin)发明的时钟为灵感,带来了这款时计。库埃所借鉴的原理基于一个绝妙的概念——指针并不直接与机芯连接,而是固定在两个锯齿状金属边框的水晶圆盘上,而水晶圆盘由机芯带动(大部分位于时钟底部)分别以时针和分针的速度旋转。为了使幻象更为逼真,水晶圆盘的金属边框被隐匿在时标圈下。当时莫里斯·库埃年仅25岁,却已因其超凡技艺而备受卡地亚赏识,成为卡地亚专属供货商,而历史上的神秘钟也大多出自卡地亚。
神秘钟的视觉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受限于走时原理,机芯必须带动重于一般指针数倍甚至十倍的蓝宝石水晶薄片转动,而为了便于观赏,大多数神秘钟的发条盒设计都不大,更加影响了座钟的走时精准和续航能力。所以神秘钟在诞生之初曾经风靡一时,之后便鲜有登场。另外,水晶圆盘重量问题也成为机芯研发方面的难关,因为采用蓝宝石圆盘作为时间显示的载体,摩擦阻力会随之增加,对于机芯内部的能量也是个负担,更多的能量去克服由于摩擦带来的阻力,提供给擒纵调速机构的能量会相应减少,使得机芯的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以卡地亚9981MC型神秘指针机芯为例,制表师的解决方案是放弃了神秘钟通常采用的通过导槽运转的传统方式,选择了让蓝宝石圆盘以中心轴为旋转轴转动,这类运动属于机械表里面最惯用的方法,也是最节省能量消耗的办法。另一方面,制表师必须尽可能地减轻水晶圆盘的重量。这款神秘指针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深度反应离子刻蚀技术(DRIE)将总重为0.56克的大尺寸蓝宝石水晶圆盘制作成齿轮,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DRIE技术最早听说是在硅质游丝方面的造诣,看来此技术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了。
不过,制表师在神秘表上的创造力并不局限于同一种形式。今年艾美表也对神秘表展开了新鲜尝试,在巴塞尔前奏资料中抢先曝光的Masterpiece Seconde Mysterieuse神秘秒针腕表,赚足了爱表人的目光。这款表就外形上来说还真不像艾美表的风格,且当中还有个相当特别的走时方式,就是将秒针做成了神秘腕表的形式——这无疑对机芯的稳定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新腕表搭载全新自制ML215自动上链机芯,该枚机芯是艾美表所自制生产的第12枚机芯,振频为每小时1.8万次、动力储存为50小时,具备时、分、秒显示。但是到底怎么个神秘法呢?从仅有的资料得知:6点钟位置的小秒针以每15秒判读、采用垂直与平行方向同步运转。
这是苹果中国直营渠道首次参加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活动,体现了国补对内外资品牌一视同仁及国补补优品的导向。
芯和半导体推出多个仿真平台
“设计上海”策划了“Made in JDZ”特别板块,邀请20多个品牌用年轻的创意与手工艺碰撞,产生新的花火。
城中村改造或撬动万亿市场,社保基金重仓这些概念股
一栋知名地标大厦外观上的美学和建筑风格仅占故事的1%,人们视线之外的99%才是更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