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护生为人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5-21 01:25:00

责编:群硕系统

《护生画集》124件原作日前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展出丰子恺的这一系列作品。

1948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去泉州拜谒弘一法师圆寂的寺庙,看到一封十几年前自己亲笔写给法师的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这里的“嘱”,指的是这师徒二人从1927年开始合力创作的《护生画集》。弘一法师曾经发愿,想要在自己一百岁的时候完成第六集;而当时战乱连绵,拖儿带女的丰子恺受此嘱托,“惶恐异常”。

结果,受到激励的丰子恺离开泉州之后,闭关三月,倾力完成护生画第三集,直到1973年完成最终第六集,“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护生画集》的出版从1929年到1979年,历时整整半个世纪。

《被弃的小猫》、《牛的星期日》、《蚂蚁搬家》、《小猫似小友》、《蝴蝶来仪》,单从这些画作的名称中就可以得知画集的主题内容。全集有450幅作品,丰子恺用漫画来表现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旁边另有配上书法文字说明,或成简单诗句、或摘录札记段落——前两集的书法作品均为弘一法师所作,而其后四集来自书法家叶恭绰、朱幼兰、虞愚手笔。

“画中传递的是平静、和谐而且真实的社会,”丰羽是丰子恺的孙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他阐释了在他看来画集对于当今现实所具有的意义,“中国现在(问题很多),假冒伪劣、环境恶化、生活压力大,这些都跟爷爷的画呈现鲜明对比。”“现在社会普遍对这些人、这些作品越来越关注,加大宣传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从事金融行业的丰羽,在香港育有三个子女。他对爷爷的印象就是“总趴在桌子上画画”、“喜欢儿童和猫咪”。在他六岁那年,丰子恺去世,从毛羽那双圆圆的眼睛里,似乎还是可以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丰子恺的神采。

即日起到7月10日,六集护生画的124件原作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情语——纪念丰子恺诞辰115周年暨《护生画集》真迹展”上展出。与去年在香港举办的仅覆盖三集作品的展览相比,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呈现丰子恺《护生画集》的展览。同时此次展览也是丰子恺诞辰115周年的纪念。

“爸爸的教育”

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桐乡石门镇。而立之年,他回到家乡老宅附近精心修建“缘缘堂”,在那里度过短暂的几年惬意生活,在此间写出数篇有趣散文,集结出版为《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画画的天分从小就显现出来。年幼丧父的丰子恺,在私塾读书时就喜好印描画谱,为老师放大画出孔子像挂在学堂。17岁时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次年跟夏?D尊学习国文。而因为李老师为人严厉拘谨被叫做“爸爸的教育”,夏老师则慈祥宽厚被叫做“妈妈的教育”。自此,这三位近代历史上分量颇重的文人开启了一段深厚友谊。

1922年,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校刊上发表了漫画《经子渊先生底演讲》、《女来宾——宁波女子师范》,这是他最早发表的以毛笔创作出的简笔画。这与他前一年日本游学期间接触到漫画家竹久梦二不无关系。这位漫画家被后人评价为“打破了纯艺术绘画与商业性工业美术之间的界限”。

丰子恺曾经在散文中用“大米和爆米花”来比喻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在绘画领域,他根据竹久梦二和陈师曾的画风,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毛笔勾勒简单线条,题材多为生活俗世场景——令人看后能够迅速懂得画意,同时又能幽默一笑。这相比之传统文人的山水画、工笔画都更轻松、更通俗,仿佛也有点“爆米花”的意味。

而后,他的这种通俗写意、轻松幽默的小画儿迅速得到读者的好评,很快就出版了自己的《子恺漫画》。

李叔同做了几年老师之后就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而他与夏?D尊、丰子恺的交往并未了断,在他的感召下,30岁的丰子恺也皈依了佛门。1927年,正值弘一法师五十寿辰,师徒两人开始联手编绘《护生画集》。

不久之后战争爆发,缘缘堂遭日军轰炸。丰子恺一家分散逃亡,直至西南相聚。1929年,饱经战乱辗遄的《续护生画集》完稿,再次由开明书店印行。两个十年里,师徒二人创作了一部五十幅、一部六十幅的配文图册,爱护生灵的单纯价值在那样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尤为可贵可敬。

也就是在那时,弘一法师写信向昔日学生发愿“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才有了本文开头丰子恺万千感慨,应承下这沉重许诺的那一幕。

护生者,护心也

“其实当初画第一集的时候,有点类似‘劝善书’的意思,带有佛教色彩,”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赵幼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因为题材多虐杀、诱捕,比较血腥暴力。目的是奉劝普通老百姓们‘戒杀’。”弘一法师也曾这样描述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

而从第二集开始,创作者们都有意识地主动寻求从正面角度去宣扬,护生应当“显正”。比如,在第一集里出现过这样的画面,一群小鸡围着被杀母鸡的一摊羽毛,一只牛向手拿屠刀的人屈膝下跪,肉铺挂着两只猪头、狗在舔舐地下的残余——这些在第二集之后便明显减少,后来多有小朋友拿板凳保护搬家的蚂蚁,农夫和耕牛互相簇拥着休息,伏笔写字的女孩肩头趴着一只猫等温情的作品。

从赤裸裸地指责,到从正面谆谆感化,赵幼强认为,这就说明护生画集开始步入艺术成熟阶段。

“他用不同手段,表达动物的灵性、善爱与情感,从中反馈到的是人类的珍惜与同情,”他说,“佛教的戒杀只存在了很少的一部分,后面就都在佛教之外了——儒家讲究善爱、仁爱,道家讲究和谐,整部画集其实结合了儒道释这三种思想。”

在全部450幅作品当中,有一部分取材于古籍,古代文人的诗作、小说、手札,一部分来源于外国故事、轶事,还有一部分从现实生活直接取用。比如一幅叫做《幸福的鸡》,就是来自广洽法师在车上保护了一只鸡的经历。

在前两集出版之后,不断传出对画集的质疑之声。爱护动物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杀猪、不杀鸡、不烹鳝,人们要吃什么?如果素食,那么连白菜、萝卜也都有老小血脉,难道活活饿死?另外,如果蚂蚁、蜘蛛都不能踩杀,那么大家平时也不要生活了?

对此,丰子恺在第三集序言中解释道:“护生者,护心也。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因为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进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故护生实在是主要为人,不仅仅是为动植物。

而研究丰子恺多年的赵幼强认为,护生画集里每一个情景中所传达的“景语”都不完全是就事论事。“他采用的是比拟手法,人喻动物,动物喻人,感应之后能互相爱护。他讲的是众生万物都有生命、感情,不简单是那个场景,而是表现人们对(人类)关系的感情诉颂。”

弘一法师圆寂之后,丰子恺依然坚守着他们之前的诺言。对年长的他而言,画完下面的四集殊为不易,更不提历史动荡变迁带来的巨大创伤。而在创作期间,他还致力于翻译外国文学、竭力完成弘一法师生前愿望。1975年,78岁的丰子恺病逝。

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他那个日本俳句般悠悠可爱的黑白世界中,发现那童趣幽默、那与世无争。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