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双面汇丰

《陆家嘴》 2013-05-23 17:10:00

责编:群硕系统

如果告诉你汇丰银行HSBC的“HS”是“Hong Kong”和“Shanghai”的缩写可能多此一举,但这家和中国颇有渊源的全球银行正不断增加中国市场的投入,致力于在内地成为“社区银行”。

如果告诉你汇丰银行HSBC的“HS”是“Hong Kong”和“Shanghai”的缩写可能多此一举,但这家和中国颇有渊源的全球银行正不断增加中国市场的投入,致力于在内地成为“社区银行”。

“汇丰从未离开过中国”,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强调。

黄碧娟办公室有张中国地图,红、黄、玫红、绿四色图钉构成汇丰在内地的网络分布图,红色为已到城市,黄色是计划开业分行,玫红色代表广东地区异地支行,绿色则是村镇银行。

和五年前成立法人银行时相比,汇丰中国网点数已由当初的35个拓展至110多个,员工数量则从3200人增至约5500人……

“没想到会发展这么快”,黄碧娟直言。

本地化平衡术

她的普通话很流利,这位港大毕业生从小就喜欢看四大名著,听国语歌,大学期间,还参加了普通话培训班,1992年即加入汇丰香港,谙熟内地业务……听上去,一切都是对她现有成就的注解。

黄碧娟这样理解,“机遇很多时候不是你能想象和设计的。但兴趣和努力放在哪里,最终就会把你带到哪里”。

和“洋面孔”的前任不同,她可以和汇丰中国26家分行行长更流畅地交流,现任26家分行行长中,22个是内地人,4个是香港人,可说是汇丰人才本地化的缩影。当然,这和汇丰已经开展了21年的管理培训生计划密不可分。

李峰,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早期加入汇丰的内地管理培训生,现任汇丰中国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副总监,堪称汇丰中国人才本地化样本。

1992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研究生毕业的李峰成为汇丰管理培训生,培训经历中有两件事让他印象深刻:“一是外部训练,晨起就在大海游泳,然后是爬山、露营等。背景文化各异的年轻人构成多元化环境,不仅要跟得上,还要发挥作用。二是需要在3个月时间学会西方会计,节奏很快,极大提升了业务能力”。

作为中国入世后重要的开放步骤之一,2004年,外资银行被允许向本地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这一年,李峰被任命为上海分行行长。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入世过渡期结束,李峰兼任华东、华中区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总经理。

2007年4月,首批外资银行实现本地法人注册,人民币服务全面向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开放,外资银行本地化驶入入快车道:增设分支行、理财中心,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入乡随俗”开村镇银行……本土人才对汇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08年,李峰出任现职。

在汇丰,李峰的经历是再平常不过的励志故事了。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汇丰在本地化方面越来越灵活,一个细微变化是,之前进入汇丰中国的员工,英语都需要很好,但现在英语不是最重要的考评因素,其他方面的专长和能力更关键。

本地化也体现在汇丰中国的客户结构上,企业客户由法人化前主要服务跨国企业逐步转成中外资客户比例均等。零售银行客户中,本地居民数量超过了外籍人士。

除了自身银行业务发展,汇丰于2001年入股上海银行,持股8%;2002年11月,汇丰以6亿美元的价格购得平安9.99%的股权;汇丰也于2004年入股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19.9%……这些投资不仅让汇丰获得了超预期的账面回报,也弥补其本地网点较少的短板。

然而让她“最不能适应”的是管理观念上的差异,“在内地,大家都把我当老板,西方管理观念是每个人都是打工者,各司其职,CEO权力来自其职责,我有权决策,但无权决定其他同事该做什么。内地的‘老板’观念很强,我不很习惯,但这种观念某种程度上也有执行力强、效率高的好处。”

“汇丰中国本地化可以总结的经验就是平衡,解决好平衡,中西文化交融能够解决水土不服,超越‘喝不喝酒’,还能有效地管理。”黄碧娟说。

 

国际化驱动力

国际化和本地化是汇丰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此衍生的地方智慧和环球金融,对汇丰而言,就如同硬币的两面。

或许正因为此,黄碧娟认为外资银行“不适合百分百本地化,外资银行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环球网络可以实现本地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联动。另外,多元文化总要更好些,思维方法不同,有冲击,也有新思维产生。所以我还是很希望有些岗位是外来人士,等这些外来人士了解了中国市场,回到海外岗位,他们与中国的联动就会更多”。

2008年金融危机让全球银行巨头都陷入困境。所幸,贸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联动模式让汇丰“西方不亮东方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美成熟市场持续萎靡的影响。

2011年的汇丰财报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南美洲最大的货柜港巴西山度士港码头,停泊着一艘来自中国的货船,船上满载重型机械。

汇丰集团主席范智廉这样诠释:“这张图印证了我们的目光正转移至全球增长较快的市场,它们将是汇丰优先投放资金的市场。”

2011年,汇丰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及北非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49%,仅香港地区税前利润就占近三分之一,此外,中国内地市场也成为带动汇丰亚太地区利润增长的动力之一。

人民币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也给汇丰带来了业务机会,2009年汇丰作为首家外资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12年4月18日,汇丰在伦敦发债融资2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首只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在本地注册的5年里,汇丰陆续在10多个中国ODI(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海外市场成立了“中国企业服务部”(China Desk);在汇丰中国总部,也有近20个“外国企业服务部”,负责主要FDI(对内直接投资)的客户。

“只讲在内地能做什么,跟本地银行有什么区别呢?”黄碧娟更看重汇丰中国与海外市场联动所创造的价值,她清楚汇丰的优势所在。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前100家在海外有业务的中资企业中,60家已经是汇丰的客户。

在外资银行不断强调环球网络重要性的同时,中资银行也开始意识到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海外网络和跨境业务对于银行的重要战略价值。

这一点,黄碧娟似乎不很担心,“中资银行近几年在海外的发展很快,但也是刚起步,就如同外资银行在内地的发展,短期内,我们与中资银行之间还是合作大于竞争。”

 

内地“社区银行”

汇丰前主席葛霖在其金融危机反思之作《金融的王道》中这样描述:“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自1929年以来最深刻、最广泛,也最危险的金融危机,它甚至可以位列当代世界史上最为重大的转折点之一。”

毋庸置疑,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和许多全球金融机构一样,汇丰也在适应行业漫长的去杠杆化、资本金夯实和新监管标准过程,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适应“新常态”的世界经济。在其中,汇丰的中国战略越来越清晰了。

2011年,汇丰中国增资28亿元,注册资本由本地注册时的人民币80亿元增至108亿;2012年3月,汇丰宣布认购132.64亿港元交行H股,对交行持股比例继续维持在19%以上;汇丰高层还多次表示希望在国际板上市。

与此相映成趣,在过去近一年多的时间内,汇丰已宣布在全球范围出售或结束28 项非核心业务,释放550 亿美元风险加权资产,节约成本 20亿美元。

质疑者将其视作汇丰已经不再固执地坚持“环球金融”。汇丰集团行政总裁欧智华则解释说,汇丰对每项业务评估有五大标准,即业务地区日后的经济潜力、与环球联系的相关度、业务的盈利能力、效益、流动性,售出的近30项业务都经过了五大标准考量,要么不属于核心业务,要么股本回报未达设定标准。

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汇丰新一轮全球资源配置中,中国市场是汇丰优先布子区域。

但论规模,汇丰中国的资产总额目前也只相当于一家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与其在香港市场的地位相去甚远。

黄碧娟坦承,在中国,外资银行赚钱能力逊于中资行,中资行有规模效应,成本收入比率更低。外资行则不能完全用效率计算,法人化刚五年,网点多数仍处于投入期。但换一个视角看,份额并不等于影响力,比如,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业务主要还是外资银行在做。

受全球金融危机拖累,外资银行近两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所放缓,即便所有在华外资银行加起来,份额也只有区区2%。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中资银行贷款规模因受益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而大幅增长,外资银行的贷款几乎未投入“铁、公、基”领域,总体的市场份额甚至还有所下降。

金融危机时期的汇丰中国,网点和人员扩张也有所放缓,这两年刚刚开始恢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汇丰中国净利润同比下降60.1%,而2010年则反弹至同比增长28.4%, 2011年的利润增幅高达271%。不过,更现实的问题是,国际板上市计划依然是计划,欧债危机似乎还看不到尽头。

黄碧娟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似乎也做好了应对挑战的准备,“新兴市场都是一样的,不可能一直顺的。今年欧债危机肯定会影响中国市场,但风险基本是可控的。市场就像人生,不会永远顺利,总有一些不顺的时候。在不顺利的时候坚守持续性是最重要的。我不担心我内地业务的发展。但是在艰难的时候,决心和小心都重要。”

对如何应对危机,黄碧娟认为,要看股本是否足够强;流动性是否充裕;还有做压力测试,经常看各种风险系数……关键是保持实力,把服务做好。

“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汇丰在内地大家都觉得很亲切,都觉得我们是一家社区银行”,她的脸上写满真诚。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