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鹅颈微调是在沛纳海的店里。当时手里那块Radiomir系列PAM378的正面表盘是沛家一贯的简洁复古,自然而然地会想要翻转过来看看背透机芯——这一翻转,第一眼就看到了游丝边上弧度优美的一个部件,它有一个惊艳的名字:鹅颈微调。
鹅颈微调(Swan-neck)顾名思义,形似天鹅颈部的优美曲线。据推断,这应该是19世纪中后期流行的传统工艺,在怀表年代已经出现。这是腕表中最受欢迎的部件之一,也表达了对机芯美感的追求和对传统技术致敬的情感。虽然并不稀奇,却有一种让表迷更加痴迷的力量。
游丝的长短度会影响到摆轮转动的快慢进而影响走时。游丝震动部分越短,时间就走得快;游丝震动部分越长,时间就走得慢。而为了调校游丝弹性位置的长度,大部分机芯都安装了一根“快慢针”。很多时候,通过单纯用手移动快慢针,很难精细调校,而且快慢针会因为震动或者机油处理得不好偏移,也会影响到机芯的精准。因此出现了鹅颈微调:利用金属片的弹性把快慢针夹住,再通过一根细小的螺丝精细地调教快慢针偏移幅度,调校好之后,快慢针就被紧紧地固定住了。
随着腕表年代技术的发展,很多腕表都有了各种各样调教机芯快慢的方式,鹅颈微调渐渐地成了稀罕的“大熊猫”。现在坚持全数腕表采用美丽的鹅颈微调的品牌已经不多,最有名的几家包括德国的格拉苏蒂和朗格,让鹅颈微调增添了几分“德味”。
格拉苏蒂最著名的双鹅颈微调机芯Panoinverse xl,它的华丽被很多没看清楚的人误认为是陀飞轮。这个双鹅颈微调装置以摆轮轴承为中心点,左右对称的手工打磨鹅颈微调布局,配搭金银交错手工雕刻花纹的游丝摆轮夹板,就好像一只蝴蝶停留在机芯之中。为什么会有两个鹅颈微调和快慢针?难道有两条游丝?其实双鹅颈微调除了调校游丝的震动部分长短外,还可以调校摆轮摆动的幅度,可见格拉苏蒂对机芯稳定和时间精准的执着。
很多人先入为主地,见到鹅颈微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格拉苏蒂发明了这个微调装置并申请了专利。确实,格拉苏蒂在2002年12月19日申请了鹅颈微调的专利,欧洲专利号EP1437634——去格拉苏蒂的专卖店,可以看到鹅颈微调形状的门把手。但也有表迷查证过,这其实是纯正的美国专利:美国老Howard表厂的员工G.P.Reed发明的鹅颈微调专利,登记日期是1867年2月5日,美国专利号61867。不过格拉苏蒂有自己的创新,暂不详谈。
在制表技术发达的今天,鹅颈微调的实用性已经大大减弱,人们迷恋的还是它的装饰美感。瑞士顶级表的鹅颈微调在精密的打磨和传统弧形的掌控上非常出色,其鹅颈弧度饱满,特别是鹅颈部分的倒角、钢条自身圆润度、镜面打磨及钢材韧性上都见功力。德国表鹅颈微调弧度适中,特别是在颈部和头部的处理,无论是位置的安排和尺寸的协调性,都能看出德国人严谨的一面。细节上,硬朗是德国风格的一个重要部分,德风鹅调板材比瑞士的厚0.02mm左右,倒角边宽较小,打磨层次到位,轮廓与圆滑部分过渡分明。
而意大利的沛纳海在最简单的小三针机芯中添加观赏度极佳的鹅颈微调,想要利用这个装置为自己加分的心机昭昭然:这款拥有鹅颈微调的P999机芯尺寸12法分、厚度3.4mm。154个部件,19石。在21600vph震频下能够提供60小时动力存储。2012年沛纳海就曾在黄金表款PAM00378上搭载了这款P999,今年新品Radiomir 1940系列(PAM00512)更换了复刻1940年表款的表壳,同样搭载了这枚话题机芯。
锦衣岂可夜行?透底相比密底贵出不少,所以添个鹅颈,绝不亏待了买主的眼睛。这一招沛纳海用了不止一次。早期沛纳海的PAM113、PAM14、PAM219的机芯上都有鹅颈微调,而且无一例外采用了透底。
一个小小的微调器,让钟表师在上面做足了功夫,说明钟表本身不仅是精密仪器,更是有文化内涵和美感的灵性之物,有了这些充满美感而又精密的附件,腕表足以在我们眼中闪耀出明星般的风采。
这是苹果中国直营渠道首次参加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活动,体现了国补对内外资品牌一视同仁及国补补优品的导向。
芯和半导体推出多个仿真平台
“设计上海”策划了“Made in JDZ”特别板块,邀请20多个品牌用年轻的创意与手工艺碰撞,产生新的花火。
城中村改造或撬动万亿市场,社保基金重仓这些概念股
一栋知名地标大厦外观上的美学和建筑风格仅占故事的1%,人们视线之外的99%才是更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