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粉般的繁华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8-16 01:26:00

责编:群硕系统

到了今天,时尚界想要搞点什么新花样,也不得不拿“盖茨比式”或“flapper式”动刀。

钟形帽,短发,束发带,出门之前精心挑选的耳坠,皮草上衣,直线条剪裁的低腰线短裙,胳膊肘和膝盖上会佩戴醒目的环镯,一张爵士乐唱片能听一天……这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噼啪女郎(flappers)的典型模样。由于菲茨杰拉德一篇名垂青史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噼啪女郎的知名度扩大到全球,以至于到了今天,时尚界想要搞点什么新花样,也不得不拿“盖茨比式”或“flapper式”动刀。

什么是噼啪女郎?一般认为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女主角黛茜所代表的那一类人。她不是什么善类,菲茨杰拉德设计了一个冷酷无情的黛茜,她被盖茨比爱慕,佯装与他旧情复燃,实际上只是追求被男人追求的刺激而已,她开车失控撞死了自己丈夫汤姆的情妇,此举也间接导致盖茨比被枪杀,大好青年的“美国梦”碎灭。

小说里的黛茜是有原型的,那就是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泽尔达。菲茨杰拉德生性风流,活得不长,留下影像资料甚多,有一张同爱妻泽尔达的合影。菲氏把泽尔达称为“美国第一个噼啪女郎”,并按照《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黛茜的形象将泽尔达装扮起来。相片里的泽尔达面孔丰腴,表情冷峻,头发短而往两边梳成蚌形,脖领口有着醒目的狐皮饰边。这位来自南方的美人,平生的劲爆新闻一点都不比她丈夫少,行为出格,举止怪异,据说8岁就偷过车,十来岁上就穿肉色的连身比基尼,混迹于游泳池的成年女性之中。

乍看起来,噼啪女郎,这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冒出来的新人类似乎与二战后的那些年轻人没什么区别:他们最大的资本都是青春,都吸烟、酗酒,都行为佻荡,都能与素不相识的男人上床,完事之后拍拍彼此的屁股走人,他们也都是反对父母辈的人。由于父母辈都深受英国习俗文化的影响,她们便很有针对性地反对自己的母亲,即那些规规矩矩相夫教子、守着维多利亚时代规范的女人。她们追求的无疑是一种个性解放,或者再直接一点——性解放。

但是,个性解放与性解放还是不同的。爵士时代的泽尔达有个特质是后来的效随者并不具备的:不颓废,不幻灭,不是简单的醉生梦死之人。那个时期最有名的噼啪女郎之一——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一位在巴黎轰动一时的美国舞女,在一张著名的标准相里,她穿着一件奇特的裙子,如同腰部围着一串往外撇的香蕉;她两手做机枪状指向右侧,一对媚眼瞟向左前,似乎正对着你浪笑——你能从这种姿态和表情里看出一种后来少见的自信与快乐。不当娱星的噼啪女郎,身上多少要有约瑟芬的几样特点,例如剪短头发(去掉传统的女性特征),涂脂抹粉(反对母一辈的朴实拘谨),经常做出调情的手势和眼神(放浪,而又不真的需要稳定的恋爱关系),以及夸饰的、带有表演性的兴高采烈。

上世纪20年代被称作“爵士时代”,也被誉为“咆哮20年代”(Roaring Twenties),从这个专有名词就可看出,在1929年大萧条到来之前,老美的民气有多么旺盛而亢进。举一例:噼啪女郎在外观上常有一种雌雄同体的味道:放肆的笑容,幅度很大的举止,在男人堆里出入,表现出女性企图跨过性别边界,侵占男性气质的领地。这种气氛刺激了派拉蒙的御用时装设计师塔维斯·班顿(Travis Banton)。他最有名的设计,就是让女演员大胆地穿上男性服装出镜。而此时在巴黎,香奈儿已经脚蹬马靴、穿着男衬衫去骑马了,全球的时尚都在那个时期发生了地震。

爵士时代的时尚遗产,往往是被误读的。噼啪女郎积极放浪,但不是一般的爱好奢侈,也非普通人理解的叛逆。她们普遍有钱,然而这钱不是来自父母或有钱的丈夫,而是自食其力所得——当美国在一战后期参战,男人都被派去前线时,这些年轻女人就顶上了位置,她们很肯干,视工作为对男权世界的一种挑战和突破;然后,到1920年代初,美国通过了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赋予了女性同男人平等的选举权。所以说,咆哮20年代的那种喧嚣与狂欢,是女性对个人地位提高的一种庆祝,或者说,一种乘胜追击。泽尔达能喝得醉醺醺,穿着全身的行头跳进Plaza宾馆的泳池里,但她跟四十年后衣衫褴褛招摇过市的“垮掉派”不同,她做这些是出于骄傲,而不是绝望、玩世不恭和单纯的叛逆。

菲茨杰拉德并不喜欢噼啪女郎,否则他不会把黛茜塑造成这么一副奸坏的德行。然而,当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导演巴兹·鲁曼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女主角黛茜的定妆照,便知道这片子甚至根本无力还原那个群情亢奋的年代:除了绕脖子的厚皮草以及勾鬓短发外,浑身缀满蒂凡尼珠宝的凯瑞·穆里根怎么看都像被包养的金丝雀,不像泽尔达那一代一边奋斗一边寻求自我解放的先锋女人。这是正常的。问问今日美国十几二十岁的小女孩:噼啪女郎是什么样的?她们多半会在手机里调出一张帕里斯·希尔顿的风尘照,两眼冒星星地指给你看。人们都被白富美、高富帅所代表的价值观拆洗过脑子了,只能在盖茨比和黛茜悲壮的20年代里看出一种《小时代》式的繁华,一种有如簌簌金粉一般的繁华。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