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轻松拿下160万会员费:罗振宇靠什么赚钱?

第一财经周刊 2013-09-17 14:57:00

责编:群硕系统

罗振宇是新媒体机会的把握者。他未来要面对的是分享的可持续性,受众可能在成长,新的竞争对手会出现。哦,我还得回头说一下不淡定的传统媒体,它们要做的事可多:寻找“同人”的效率,提高“分享”的价值以及思考对于它们的读者来说,“效率”究竟是什么。还有,别忘了,还有可持续性。

自媒体人又一次用他们的一个胜利让传统媒体人感觉到末日将至。

这一次是罗振宇,他主讲一档叫《罗辑思维》的脱口秀节目。半个月前,他在微博发起了一项会员和铁杆会员募集活动,前者需交会费200元,后者1200元,罗本人没有承诺任何回报,但5500个会员名额却在6个小时内宣告售罄。160万元通过支付宝、银行等多个渠道汇入指定账号,甚至活动截止后也还有人试图继续汇款,罗的团队不得不发微信劝阻。

感觉到威胁的传统媒体很可能是这么想的:互联网,收费不易啊!我们做订阅零售都很难,恨不得一股脑进入数据库营销时代,转手把用户卖给广告商。而现在有这个人,连干什么都还没想好,就轻松收入160万。让我们情何以堪啊!

淡定……我们不如先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次好的销售,但好的销售不等于好的市场。促成好销售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可能包括对罗振宇的支持、受众对自媒体的尝试,也可能包括一腔热血的粉丝。这就好像一次路演前置的Kickstarter募款,它唯一的问题是是否有可持续性,160万也许足够一个小团队衣食无忧一阵子,那下一次会怎么样?

其次,罗振宇自己也说过,他的节目服务有细分需求的10万人,“这意味着,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是看我的广告还是捐赠,一年给我贡献200元我就有2000万……我们可以很体面地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一个社会地位,干着自己喜欢的事。”

把募款定义为捐赠,可以避免些麻烦,但捐赠心态和购买心态截然不同—对于付费者来说,这更像是满足一种“被需要”的需求。能提供“被需求感”给对方的人,通常是处于强者位置的。所以你看,罗振宇的会员可能会有更强的优越感—这是传统媒体无论如何装不来的,它们做宣传者、鼓动者、启蒙者的日子太久了,天然强大。

但话虽如此,付款还是硬指标。罗振宇提供了一个重要需求:效率。

《罗辑思维》是一档读书笔记脱口秀,罗振宇归纳他看过的书,变成观点传播出去。对于观众来说,这是获取知识的有效率的方式。你不愿意读书,那有人替你读。其中一部分观众还会深感“吾道不孤”。

在杂志这种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有“同人杂志”一说,其中赫赫有名的是陈独秀的《新青年》。罗振宇,还有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一样有这心思。这是一种建立在“分享”基础上的服务,其中最大的价值就是效率。

如果我们把这一点进一步放大,那这就是: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以来,所有的创新、进步都与“效率”相关,它是商业民主化—本刊最爱口号之一—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效率提升了服务的覆盖率,人人皆可享用。

如今的微信或者微博平台,为意图寻找“同人”的各种媒体提供了便利的筛选机制,关键词(Google)和社交网络(Facebook)就是效率的根本。

在若干年以前,有两个人,看到了一种需求,继而看到这个需求支持的市场,而自己又熟悉解决之道,于是他们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推出了新服务。结果相当不错,他们建立起来一个覆盖全球的市场。

现在最新消息是它难以为继了。

我说的是Lonely Planet。就在上个月,这个媒体里绝大部分的编辑、兼职写手和插画作者都被解雇,3月刚刚买进它的新东家说,公司今后会转而利用社交网络里的内容—你看,一个分享旅游体验的媒体,最后输在了效率上。最好的Freelancer也比不过互联网上众多点击发送的游记总和。

罗振宇是新媒体机会的把握者。他未来要面对的是分享的可持续性,受众可能在成长,新的竞争对手会出现。哦,我还得回头说一下不淡定的传统媒体,它们要做的事可多:寻找“同人”的效率,提高“分享”的价值以及思考对于它们的读者来说,“效率”究竟是什么。还有,别忘了,还有可持续性。

杨樱是本刊炫公司主编,主要负责营销、设计、炫公司等栏目。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