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逐影空中精灵

第一财经日报 2013-10-15 11:41:00

责编:群硕系统

“谁都不能说自己拍的照片是最好的。这正是拍鸟的有趣之处,鸟儿时刻在变化,说不定下一秒会有更好的姿态出现在你眼前。”

“东方飞羽”野生鸟类生态摄影展

“早晨来到高黎贡山,鸟叫声便将人包围,就好像是到了鸟儿的世界。”谈起两年前在高黎贡山密林中的经历,年过六旬的拍鸟者蒋振立至今记忆清晰。为了拍到高黎贡山上的太阳鸟、赤尾噪鹛,蒋振立和友人又一次来到这个名为旧街子的地方。夜晚,因来不及下山,便在一个农舍落脚。位于密林山石之间的农舍极为简陋,阵阵呼啸山风轻易便将房门推开,鸟儿啁啾声和着野兽叫唤声随之传来,让久居城市的蒋振立毛骨悚然。

拍鸟的过程常伴旅途艰辛,但,“所有的艰难待到看见想拍的鸟儿出现,按下快门那一刻便只剩下快乐了。”蒋振立的同伴顾云芳说道。他们同是鸟类生态摄影沙龙“东方飞羽”的成员,平时习惯于互称“鸟友”。这个松散的组织,如果以去年4月参加东方明珠“东方飞羽”摄影展的人数来算,应有40多人,核心成员则有20多人,多年来马不停蹄地寻觅着天上精灵的踪迹。寒来暑往,他们背负20多斤重的摄影器材,从上海到云南、新疆、吉林、内蒙古甚至海外,鸟类迁徙的足迹就是他们要走的行程。

顾云芳网名“鸟语者”,是鸟网上海版的版主之一,也是“东方飞羽”的骨干。一说到鸟,他兴味颇高,对于哪一种鸟在什么季节会在哪里出现,桩桩件件,娓娓道来。蒋振立一语道破谜底:很多时候,外出拍摄都是由顾云芳提前做功课,安排鸟友的拍鸟路线和衣食住行。五年下来,顾云芳已成为半个鸟类专家。

“东方飞羽”的作品曾屡次在上海展出,这些照片之中,有鳞爪飞扬的大鸨雕、卓尔不群的丹顶鹤、惹人怜爱的戴菊。鸟儿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摄影师的取景框中,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或如油画般浓艳厚重;或如工笔花鸟细致柔美;或如写意水墨,恬淡而诗意。“拍到一定程度,光是欣赏已经感到不满足。也希望通过传递鸟类之美,唤起人们对生态处境的关注。”

追鸟

3年前,河南董寨溪边,一位英国观鸟者贴上的一张纸条,吸引着中国各路观鸟者前赴后继而来。这就是珍稀鸟种之于拍鸟人的魅力。

在鸟类摄影圈,一旦哪儿传出有珍稀鸟种的踪迹,爱鸟者往往会蜂拥而至。2010年5月,这名英国观鸟者远渡重洋,在河南董寨见到了仙八色鸫,便在溪边树枝上留下纸条,劝告过路的人们不要惊扰它。而后,美国观鸟者凯瑞闻讯赶去,守候了三天,终于如愿看到那只珍稀的小鸟。

后来者不乏其人,蒋振立就是其中之一。顺着凯瑞的指点,他找到了仙八色鸫曾经出没的小溪,每天天不亮便背着干粮来到空无一人的山谷之中,躲在树丛里,一直守候到晚上。深山无人,山路崎岖,蒋振立进山时,每过一个岔口,便用绳子在树上做记号。就这样,他在小溪边守候了整整五天,却可惜没有好运气相随。

之后,顾云芳又出发寻访此鸟。一天凌晨,他背着摄影包摸黑上山,行走一个小时,来到小溪边。因为知道仙八色鸫感知敏锐,又特别怕人,顾云芳披上了网格伪装布,躲到密林中。17个小时令人心焦的等待,仙八色鸫终于闪现在顾云芳眼前。鸟儿仅仅在溪边停留了10秒钟,顾云芳说,自己当时按快门的手都几乎是颤抖的。

第二年六月,顾云芳再次去董寨,接连数天在山林中寻觅,听到处于繁殖期的仙八色鸫用鸣叫传递信息,他便循声跟踪,来到人迹罕至的丛林。这次,他的运气更胜之前,竟在不远处的山坡上,看到一对仙八色鸫嘴衔枝叶,正在筑巢。他立马披起伪装,远远架起三脚架和超长焦镜头。因怕惊扰到鸟儿,顾云芳用快门线拍摄以减少震动。拍摄完毕,他没有将这个地方立刻告诉其他鸟友。他认为,一旦爱鸟人闻讯而至,它们便很可能害怕地弃巢而逃,而这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

“有时候,看到别的鸟友拍到了一种珍稀鸟种,而自己没有拍过,就非常想拍。”鸟友的相互切磋,往往会激起更大的热情。而为了拍摄全世界仅存一百对的极危鸟种勺嘴鹬,顾云芳与一位鸟友到海滩深处埋伏,险些丧命。当时,为了尽量靠近勺嘴鹬,他们顶着危险,大胆地向海滩深处行进了三公里,见到水鸟凌空飞舞的景象。正当他们投入拍摄时,大海却迅速涨潮。等他们回过神来,已无法撤回大堤。眼看着身边的水草一寸寸被海水吞没,顾云芳心急如焚,只好选择报警。幸好,潮水在包围三小时后,终于退去,恐惧这才从两人心中散去。

现在,顾云芳的超长焦镜头已经捕捉了不下400种鸟类,行程达10多万里。不断陷于等待的焦灼、时而迎来收获的狂喜,这就是拍鸟的意趣,令这些拍摄者无法停下脚步。“拍到一幅好作品的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不过,谁都不能说自己拍的这张照片会是最好的。这正是拍鸟的有趣之处,鸟儿时刻在变化,说不定下一秒会有更好的姿态出现在你眼前。”

 

护鸟

近两年,策划展览也倾注了顾云芳等人的主要精力。“光是欣赏鸟类已有所欠缺。我们想把自己所见到的美传递给别人,让更多的人去关爱鸟类。”顾云芳的话能够代表颇多爱鸟者的心声。

每年春秋两季,南通如东县洋口湿地是观赏候鸟的好去处。那里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中的一个重要驿站。秋天,候鸟从西伯利亚等北方地区迁往中国的广东、香港、台湾等地,最远到达澳大利亚去度过漫长的冬天。这些鸟类中包括珍罕的勺嘴鹬、小青脚鹬、大勺鹬等。

也是在几次到洋口湿地的拍摄中,顾云芳、蒋振立等人感受到环境变迁对候鸟的威胁。“江苏境内的湿地在搞开发区,一旦迁徙中转地被破坏,鸟儿极有可能无家可归。”飞临湿地之前,候鸟已经越过千山万水。按照它们的路线,应当在此休憩,补充能量。“没有了补给能量的驿站,鸟儿就会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无处加油的汽车。”蒋振立说。最终,它们很可能因为体力不支从空中坠落。

南汇东滩也在迅速“驱逐”路过的候鸟。去年冬季,顾云芳在上海南汇东滩湿地拍摄黑脸琵鹭和白琵鹭。一开始,他观察到这些鸟儿在南汇嘴公园附近的禁猎区捕鱼。一周以后,鸟儿已经从西向东移动。“那里以前是湿地,水的深度恰好适合它们在此觅食。而现在,那儿成了一片蚕豆田。”又过了一周,他发现黑脸琵鹭和白琵鹭成群结队来到浦东机场附近,与白鹭、苍鹭挤成一堆,巴望着在一个个小水沟里捕鱼吃。顾云芳为此不安:“哪儿都没有足够的食物,鸟儿已经退无可退。”

“沿海的湿地资源是鸟类迁徙的生命线。”顾云芳在为一张照片所配的图说上这样写道。画面中,一只大勺鹬正扑腾着翅膀向东飞行,而它身后,隐约出现一名农妇正拿着挖沙蚕的器具向反方向走去。顾云芳希望用这张照片表达“人鸟争食”的状态。大勺鹬以泥土中的沙蚕为食,但当地的移民以挖沙蚕为副业,久而久之,鸟类的食物便被剥夺。“人鸟争食说的主要还不是移民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开发项目。”

也有关于鸟类生态的好消息。去年冬天,上海迁飞而来许多灰腹灰雀、北朱雀、红翅绿鸠鸟,以及50多只园林中罕见的太平鸟。它们分批降落在位于浦东的滨江森林公园,在上海观鸟者中引起不小的轰动。“东方飞羽”为这些鸟制作的小册子,收录了鸟儿吞食累累红果的情景。其中一位网名为“上海亮亮”的摄影人记录了这样一番有趣情状:一只贪食的小鸟兀自站立在缀满红果的树枝上,一口吞入三颗小红果,小嘴几乎已经塞不下,姿态喜人。“看到这些鸟,说明此地的生态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东方飞羽”的成员章靖说,“太平鸟来的时候,很多人去看。”

春去秋来,很快又将是拍鸟的好时节,满洲里的白头鹤、科尔沁草原上的大鸨、南通如东的勺嘴鹬或许又将撩动这群拍鸟人的热情。“光中国就有1300多种鸟,这一辈子是拍不完了。”蒋振立说。而现在,全世界9775种鸟中就有1212种濒临灭绝,他们拍下的照片,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便成为一个鸟种在地球上最后的剪影。

栖息地的环境破坏是鸟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人类的欲望是真正的幕后推手。这群拍鸟人正为改变现状一点一点努力。在“东方飞羽”的多次展览中,有一场名为“南汇东滩湿地回顾展”,展出的鸟类照片全部摄自当地。他们希望以照片和文字的展示,唤起人对鸟类的关注和爱。

东方飞羽摄影沙龙

由章靖、蒋振立、顾云芳、陆剑夏等发起的上海鸟类摄影爱好者沙龙,其宗旨是:用艺术的影像来纪录自然,用影像的艺术来感染人们。东方飞羽摄影沙龙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植物园、东滩湿地公园、虹口区图书馆、星光摄影城等地多次举办公益摄影展览,上百幅作品在全国、省级摄影大赛获奖和在书刊、杂志上发表。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宣传者,也是播种者,以润物细无声的多种形式,向社会传达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