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择校之后怎么办?

《财商》 2013-11-09 11:26:00

责编:群硕系统

择校本身是一件非常考验家长和孩子的事情,择校之后至少五年的小学阶段,是一个更加艰苦的过程:谁来替那些在职场打拼的父母接送孩子?

那天早上去菜市场买菜,碰到了几年前买我房子的下家Rebecca,她很奇怪地问我:“怎么没见你们家小朋友到上大附中实验学校读书呀?”我告诉她,我们家小朋友去一所私立学校读书了,她很感慨:“哎呀,我们本来也打算去远一点的私立学校读书的,但我爸爸妈妈不肯帮我接送,最后想来想去,只好就近读书了。”

我家和Rebecca一家所居住的大华地区,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上海的宝山区,但从地理位置上而言,离普陀区更接近一点,很多必须去驻地政府机构办理的事情,比如结婚登记、比如社会保障金的缴纳和查询、比如办理出入境的相关手续,绝大多数人都会去就近的普陀区政府机构。但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到宝山区的政府机构办理的,比如孩子的入学。

无奈的父母

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但事实上,由于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力、经验、师资、传统等的不同,即便在同一座城市里,每个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也非常大。在上海,徐汇区、静安区等老城区是传统的教育强区,浦东新区由于在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也涌现了不少好学校,相较而言,大华地区所在的宝山区,就缺少一些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的“好学校”。

于是,家长们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择校”。择校本身是一件非常考验家长和孩子的事情,择校之后至少五年的小学阶段,是一个更加艰苦的过程。Rebecca本来也给女儿选择了一所私立学校,位于普陀区宜川路上的培佳双语学校,并且通过了成百上千人争过独木桥的选拔考试,收到了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一家人为了是否去这所六公里之外的学校读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光是比较正式的家庭会议,就开了不下五六次。

Rebecca和她的先生都很希望女儿能去私立学校读书,“道理很简单呀,师资强、口碑好,人家想进都进不去,我们都通过面试了,为什么不去?”外公外婆也很同意这样的观点,但他们问:“谁来接送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把Rebecca和她的先生问住了。Rebecca在一家民企做财务,虽然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但动不动要陪老板出去应酬,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完全无法保证接送小学生。Rebecca的先生是浦东机场一家物流公司的经理,就算在他不出差的日子里,每天从浦东机场开车60公里回到大华地区之后,基本上也要到晚上8点钟左右。两位老人完全不会开车,即便他们会开车,家里唯一的一辆车子也需要优先考虑每天都要长途奔袭的人。

“乘公交车,或者乘校车接送怎么样?”Rebecca曾如此提议,但外婆给她算了一笔账:“先不说每天的经济开支,乘公交车或者校车的话,早上至少需要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晚上要晚一个小时才能回家,她的作业来得及做吗?另外,小朋友的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每天要比别的小朋友少休息两个小时,她经得起这样折腾吗?”

Rebecca的先生有过更加大胆的提议:“要么我们干脆把这套房子租出去,去学校旁边租房子?”外婆又给出了有理有据的反对意见:“租的房子,再怎么好,毕竟不是自己家的,住得没那么踏实。我们刚装修过的房子,如果被租客弄得又脏又乱,回来后还得重新装修,值得吗?再说,我们搬到这里(指大华地区)还不到三年,刚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了,又要换一个地方,我们也适应不了啊。并且,这边的房子租价低,那边的学区房租价高,中间的差价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类似的理由,被一次接一次提起,然后又一次接一次被否决。最终,上大附中实验学校都打电话来催问到底来不来上学了,Rebecca一家才把那张“小白卡”交到学校里去——那张被俗称为“小白卡”的,是上海市预防接种记录卡,里面记录了适龄儿童的每一次接种记录,作为儿童入学的先决条件之一,只要把这张卡交给哪所学校,就意味着这家人选择了哪所学校。“有什么办法呢?如果父母不肯帮我接送,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小学就先这样吧,等中学的时候看看能否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学校,那时候她就可以自己去上学放学了。”Rebecca在跟我告别的时候,总结道。

接送靠老人

像Rebecca这样,因为无法接送而放弃择校的家长不在少数。Amy的妈妈是初中老师,每天不但要加班,还需要把作业带回家批改,爸爸在一家外企的市场部工作,经常在世界各地跑,已经接送了三年的Amy爷爷,公开放言:“要择校,你们自己接送。”最终,Amy也选择了小区门口一条马路之隔的公立学校。

不过,也有非常敬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Lianlian的外公是退伍军人,外婆是退休文员,两位老人把全都精力都花在了外孙身上:每天早上,外婆不到6点就起床,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大概6点半的时候,叫醒全家人。6点三刻左右,开始早餐。7点一刻,准时迈出家门——得益于外公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精细的时间规定。如果路上没有意外情况,Lianlian会在7点45分到达学校,之后外公外婆回家,外婆去菜市场准备当天的午饭和晚饭,外公在家练练字或者跟老战友打打电话,下午4点钟,准时出门接外孙,4点半学校放学,5点钟回到家里,然后就是做作业、吃晚饭。在同一个时间点上,Lianlian的爸爸妈妈正在他们供职的政府机关里开会或者帮领导准备材料。

爸爸妈妈自己接送小朋友的当然也有,但数量极少——只有那些不定时工作制的爸爸妈妈,或者全职妈妈,以及一部分管理比较宽松的单位的员工可以做到。我某天休息的时候去接小朋友,目测了一下,在学校门口排队等候的,有七八成都是头发斑白的老人,这里面的无奈,用Rebecca的话说就是,“我当然希望能每天自己接送小朋友啊,这样既可以监督她的学习,也能够增进亲子关系,可现在职场竞争这么激烈,上海的日常开销又这么大,我们不来养家糊口,难道啃老不成?接送小朋友这种事情,也只有拜托老人家了!”(作者为本报记者)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