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职业既是没有下岗风险的“铁饭碗”,又是上升空间狭小的“铁笼子”。如今深圳市的一项改革,将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1月14日,深圳市政府四届一五五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并通过了《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根据《方案》,深圳的公务员将由原来的综合管理类变更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各自的考评升降通道。
“现有公务员管理的一个常见问题是缺乏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造成许多公务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倪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在基层,由于行政级别不高和领导编制有限,公务员很容易遭遇职业生涯“天花板”。
此次《方案》提出了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总体思路包括:为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建立与行政级别脱钩的相对独立的职务序列,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结合职位分类扩大公务员聘任制适用范围,制度性地解决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等等。
根据《方案》,深圳率先实行的分类管理改革,将从此前单一的综合管理类岗位中划分出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类管理岗位,最终形成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个类别。
其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统称为执法员,设7个职级,各个职级没有上下级关系,职级晋升与个人年工积累、工作业绩挂钩。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从高到低设置主任、主管、助理等职务,职务晋升与专业技术条件挂钩,同时考虑个人年工积累和工作业绩。
这一分类管理改革,使不同类别的公务员有了差异化的晋升条件和晋升空间,从而在制度上为公务员的相对多元发展提供了保障,可望为去除“官本位”、打破“铁饭碗”奠定基础。
倪星表示,进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之后,新的问题是如何根据新的岗位、职责、权力运行机制设立对应的职级和待遇,相信后续还有配套的政策出台。
深圳市系全国首个获批的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城市。据悉,深圳此次改革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香港的成功经验。
北京、江苏、广州今年均发行部分专项债券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如何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防范风险引关注
我们应聚焦境内外制度差异、数字化监管、法治保障等领域,构建中国特色离岸金融体系,助力我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跨越。
建议从完善数据体系做起,优先推动国家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的建设。
我国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探索离岸金融的发展路径,既要立足国内实体经济需求,又要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形成境内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金融既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董子泳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系统阐述金融科技如何深度嵌入技术生命周期、重构科创服务逻辑,并探讨金融机构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