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全美国人的面,美国R&B天后艾丽西亚·凯斯(Alicia Keys)用自己的新歌跟总统奥巴马开了个玩笑。
今年1月的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美国流行乐坛的一线巨星悉数出席。艾丽西亚以一袭红色露背长裙登台,她坐在三角钢琴前,自弹自唱起她那首热门的《烈火女孩》(Girl On Fire)。台下观众仔细一听,歌词竟被即兴改成了“烈火奥巴马”,那句“谁都知道米歇尔是他的女孩,如今他们一起奔向世界”引得全场笑声。这一瞬间被《每日电讯报》赞为“她调皮即兴的自弹自唱,与碧昂斯争议性地假唱美国国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那些顶尖歌手都在这个重要场合选择唱严肃的、关于美国历史的歌曲时,只有艾丽西亚轻松自如地弹着钢琴,唱自己的歌。“这就是我的风格,我喜欢这么做。”事后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艾丽西亚如是说。
《烈火女孩》是艾丽西亚2012年最新专辑的主打歌。2013年,这位R&B天后将“Fire”作为自己全球巡演的主题,这场名为“惊天动地”(Set the World on Fire)的世界巡演将于11月20日抵达上海,这也是她中国内地的唯一一站。
在美国流行乐坛,32岁的艾丽西亚是一个奇迹。从17岁出道至今,她已获得14座格莱美奖、5座全美音乐奖、4座MTV音乐录像带大奖等上百项荣誉。她是出身纽约黑人贫民区的音乐天才,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天赋从未减退,而且一直在经受着时间与市场的考验。
1981年生于纽约的艾丽西亚,从小由母亲单独抚养成长。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邮件专访时,艾丽西亚回忆,她从小成长的地方“能接触到世界上不同国籍的形形色色的人”,在美国电影与小说中,纽约黑人区处处可见无家可归的人,充斥着性、暴力、毒品与抢劫。但黑暗与混乱只存在于日常生活之外,艾丽西亚的童年时代都浸润在古典音乐的氛围里,“我5岁就进了唱诗班,7岁开始学钢琴,每天都在弹奏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的作品。”
长达七年的专业钢琴训练,让她掌握了许多流行歌手不具备的出色演奏技巧。她极具爆发力的醇厚嗓音,也让她在15岁那年就为电影《黑衣人》开口献唱,当即被各大唱片公司争抢签约。
2001年,由艾丽西亚包办所有创作的首张唱片《未成年之歌》(Songs in A Minor)问世。20岁的艾丽西亚在《Piano&1》中把她最爱的肖邦改成了Hip-hop曲风,无论音乐风格还是歌词内涵,都远超其同辈。《滚石》预测她是“指日可待的灵魂新星”,而这张专辑也的确让她一跃成为当年格莱美的大赢家和美国乐坛最受瞩目的新人。
贫民区长大的女孩,20岁便一步登天。名利世界的炫目与浮夸在她眼前尽情展开,在这种急速膨胀的浮华里,被损害的灵魂无以计数,但艾丽西亚清醒而强势地保存了自我。她曾拒绝一切要她解掉纽扣装扮性感的要求,很少拍摄商业广告,也很少宣传自己。她不怕在音现场演出时嗓子沙哑或是出现瑕疵,“现场演唱不可能做到完美。有时候我甚至会争取有一些缺陷,那代表你那一瞬间的情感和灵魂。瑕疵也能带来快感。”
她心无旁骛地行走在自己的音乐道路上,音乐品质从未下滑。出道至今,她发行的五张专辑在全球获得超过3500万张的惊人销量。每一张唱片里,她都在显示自己对音乐日渐成熟的把控力,巧妙地将黑人传统灵歌与现代节奏、爵士与流行旋律结合在一起。一直以来,她都以古典乐来获得内心的平静,“每当我想静一静的时候,就会选择听古典音乐,这些前人留下的经典作品,对我来说一直是伟大的,从中我能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如今,艾丽西亚的身份不仅是美国R&B天后,也是词曲创作者、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演员和《纽约时报》评选的年度畅销作家。她曾在自己的诗歌集《饮泪为水》(Tears for Water)中述说自己经历的痛苦、欢乐、迷惑和挫折,“这些都是来源于我的生活,或者是音乐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身为3岁男孩的母亲,她说:“《Egypt》是我写过最好的一首歌,他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她热衷慈善,成立慈善组织援助青少年与非洲艾滋病家庭,并把这项事业看得与音乐一样认真而严肃。
在邮件专访中,艾丽西亚坦言,她对成功的定义是“获得幸福”,“能够表达自己想法、为自己做出选择,我觉得就是幸福。”她一直在开拓自己的领域,从不局限自我,“和自己的心走得更近,路才能走得更远。如果我感觉不到进步、与外界隔断了联系,我会不安,所有未知都是我恐惧的来源。我追求成长和进步,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会越强大。”
我们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视而不见
第一财经日报:你出道十年时,曾回忆那些年是“疯狂、激动,让人神志不清”的。现在看来,20岁时就享受的那种成功让你获得了什么?
艾丽西亚:刚出道时,我各方面都很封闭,觉得凡事必须要做到完美,迈出每一步都要“对我的事业有帮助”,而不是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帮助。后来,我认识到审视自己和倾听自己的重要,真正考虑自己到底要什么。现在我学会了为自己的幸福做出选择,走的每一步也是为家庭而考虑。我一直努力改变自己,学会成长,毫无畏惧,毫无所限地为自己做主。我也会放开自己,更坦然、更随性一点。学会这些,我觉得我过得更快乐。
日报:做母亲以来,你对世界的认识产生变化了吗?如果有,这种变化是否呈现在专辑《烈火女孩》里?
艾丽西亚:有。现在对我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在新专辑里有首歌叫《Not Even the King》,想表达一种当你在生命中寻获真爱的价值所在。你可以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权贵,但只有家庭不可替代。
日报:《烈火女孩》里,你写道“没人知道她是孤独的女孩,而世界如此冷漠”,你怎么理解孤独与冷漠这两个词?
艾丽西亚:这首歌的灵感来自我做过的一次采访,有一位记者用“她就像一个燃烧着的女孩”来描述我,我想我一定要以此来写一首歌。至于Lonely这个词,你可以理解为孤独、冷漠。在我从事慈善事业的这些年,我看到了世界的很多面,有很多方面等待我们去改变。但是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压力,我们必须振作,勇敢去面对。
日报:钢琴陪伴了你的成长,平时还会练练琴吗?
艾丽西亚:我一直会弹琴,我的音乐工作室里放着一架钢琴,有时候就是用来热热身,在纽约的家里也有很多复古键盘,时不时会弹一下。
日报:对有天赋的人来说,一夜成名或许并不难,但要维持长久而耀眼的事业,却是艰难的。要在十多年里始终保持高水准而不下滑,你觉得支撑自己成功的是什么?
艾丽西亚:当我需要振作的时候,我会找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待着。我坚持写日记,这让我精神集中,理清思维。平时我会听听古典音乐,看看艺术作品,从中获取灵感,激励自己。最重要的是,我会在非常忙碌的日程里给自己一个“关机休眠”的时间,从工作中完全抽离,陪伴家人,这些都是我支撑我做音乐的因素。
日报:你很热衷慈善事业,在对抗艾滋病的组织“Keep A Child Alive”中,你贡献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从慈善事业中得到的欣慰和满足感,与音乐事业带来的满足有何不同?
艾丽西亚:我很热爱我的组织。“Keep A Child Alive”是一个救助儿童的基金会,致力于救助非洲、印度等国家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妇女。最近我又加入了一个名叫EMPOWERED的公益组织,我们试图消除世界对HIV携带者的歧视。世界上有太多的分歧和残酷,需要我们互相团结,彼此关爱。我们原本有能力可以去帮助人们摆脱贫穷、疾病、战争带来的伤害,但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其实我们应该花点时间多去了解这个世界。我亲眼见证过很多人的命运被扭转、被改变,所以我坚信,彼此的理解、爱和关心能产生巨大的能量,继而改变世界。
关怀艾滋病的公益事业对我来说是高于音乐的,影响更加深远。我希望我的这些努力能成为我最大的遗产。
日报:说到艾丽西亚·凯斯这个名字,你希望人们用什么词来形容她?现在你想追求的是什么?
艾丽西亚:嗯,形容我是“烈火女孩”?虽然我在很多领域做了探索,但音乐是我一生所求,是我事业的起点。每当我站在舞台上,场下观众的互动都会让我感受一次重生。当我在现场歌唱,觉得我还活在这个世上,这种现场感受是无法取代的。当然,和孩子安静地待在一起,也是我最在乎的时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