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期待的阿富汗问题会议上周末终于在伦敦召开。会上,布朗宣布将组建达5亿美金的专项基金“招安”塔利班。同时,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提出需要北约军队在阿富汗多支持15年。
此前,阿富汗问题伦敦会议一直被认为是美英两国部署“退出战略”的开始,卡尔扎伊此言一出,无疑是给对北约从阿富汗撤军的乐观者当头一盆冷水。
撤军时间将延后15年?
久拖不决而且错综复杂的阿富汗问题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绕不开的一个泥潭,战场上的持续伤亡以及高额军事投入让美英政府始终面对着巨大的国内压力。尽快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阿富汗政府,以稳定阿富汗局势,正是美英两国的脱身之策。
布朗在伦敦峰会上的谈话正充分显示了这样的意图,他说,伦敦峰会“标志着阿富汗过渡时期的开始,到明年中期,我们必须改变清剿形势。”根据峰会达成的决议,阿富汗安全部队在2011年底将会有超过30万人的力量,大大超过北约驻军11.2万的人数。
美国国会也在本月25日通过决议,拟两年内拨款142亿美元来训练阿富汗安全部队。以帮助阿富汗政府军队提高战斗力,早日自主控制国内混乱不堪的局势。
然而,阿富汗至今仍乱象丛生。今年新年伊始,“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就联合策划了自2001年塔利班政权倒台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仅这个月以来,已有包括25名美国士兵在内的38名外国驻阿士兵丧生。
针对并无任何好转的局势,卡尔扎伊在此次峰会上公开表示,阿富汗要在2024年前才能够有充足资金维持自己的安全部队,在此之前仍然需要北约军队维持秩序。这相比奥巴马之前的美军2011年前撤军的时间表,往后拖延了足足15年。
由此可见,各方对目前形势困难的预期存在较大分歧。英美早日从泥潭中脱身的愿望自不用说;阿富汗政府则认为仍然无法独自应对塔利班势力,希望北约军队在阿富汗民选政府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之后再离开;塔利班则一直强硬表示,外国军队撤军之前和解免谈。
“从纯军事角度来看,美军2011年撤军是绝对不可能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阿富汗问题专家王世达向CBN记者表示,“但是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是美英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事实。”
这些因素都让美军能否在2011年前按期撤兵充满悬念。
5亿美元“招安”塔利班
除了对英美撤军议题的讨论以外,本次会议另一项重大议题就是对塔利班的“招安”政策。会议上,各国达成协议成立“和平与再融入信托基金”,金额可能高达5亿美元,主要用于对塔利班的“招安”。
实际上,在伦敦会议之前,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就已经透露了对塔利班的“招安”计划。阿富汗政府将为决定放下武器的塔利班武装分子提供金钱、工作以及安全保护,让他们重新融入阿富汗主流社会。
这是因为考虑到阿富汗经济凋敝,很多人都是因为生计而投奔塔利班及“基地”组织。阿富汗政府希望通过此举“釜底抽薪”,达到瓦解塔利班组织的目的。但那些强硬的塔利班成员并没有被纳入“招安”对象。
然而阿富汗和英美政府“招安”政策,在许多专家看来未必奏效。王世达向CBN记者介绍说,“招安政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塔利班愿不愿意谈。”虽然美军军事力量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直至今日,双方在战场上仍处于僵持局势,在这一局面打破前,要塔利班妥协是非常困难的。
“何况英美和阿富汗政府打算招安的仅是塔利班组织的底层分子,对于牢牢控制住权力的塔利班核心领导,并不能造成很大冲击。走了一个底下的小头目,可以再随时更换一个。”王世达说。除此之外,经费不足和塔利班的宗教信仰,也都使此项计划不容乐观。
博联社总裁、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则持有不同意见,美英打塔利班已经打了10年,还没能彻底消灭,“说明光靠打是打不下去的,最终只能靠政治谈判来解决问题”,马晓霖对CBN记者说。
作秀,还是重大转折
有英国媒体评论此次阿富汗问题伦敦会议为“一场作秀”,这固然是因为布朗政府被认为在利用会议为下半年的大选争取民意,但也体现了对此类国际会议效果的普遍悲观态度。实际上,仅在经费这一项上,前几次会议上承诺的对阿富汗250亿美元援助基金,截至2009年2月底就还有一半未到帐。
不过专家认为,这次的伦敦峰会在战略上有一定的转折意义。首先,与以前数次阿富汗问题会议“维稳、援助”等主题不同,此次会议的议题首先是西方国家协议“退出”,而途径则是“招安”。这是西方国家对解决阿富汗问题上统一表态的新思路。
另外,区别于之前美国在该问题上的大包大揽,西方国家的地区和国际协作开始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英国带领下的欧洲,开始协调起来发挥更大作用,而奥巴马甚至没有出席本次峰会。
“可以说伦敦峰会对阿富汗问题解决进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至少各方都协调起来表了态并承诺了义务。但是结果如何,只能说拭目以待”,王世达认为。
的确,西方国家面临的难题丝毫未减。如果北约撤军,阿富汗局势或将再次失控;而如果真如卡尔扎伊所说再支持15年,美英等国将在阿富汗继续泥足深陷。即使对塔利班的“招安”成功,阿富汗政府又将面对严峻的道义困境,因为阿富汗民众至今对塔利班的暴政仍心有余悸。
伦敦峰会之后,阿富汗局势将如何进展,仍然成迷。
这是特朗普第二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不断扩大“朋友圈”,也实现了“变量可控”。
彼此尊重、互利共赢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
该方法类似于mRNA疫苗,仅需简单注射,就能在体内生成CAR-T细胞疗法,无需实验室细胞制造和体外扩增,有望解决当前CAR-T细胞疗法工艺复杂、周期长、价格高昂等关键难题。
近日,经批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