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双向运动”与中国命运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2-02 12:08:00

责编:群硕系统

公平与效率如何兼顾呢?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最核心的问题。

与大学同窗好友、一位已经在学界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聊天,彼此都聊到了如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谈到了“中国似乎也脱离不开类‘双向运动’大思维下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国似乎正酝酿着两种行动:一种是必须坚决打破垄断利益集团,首先就是一定要解决那些垄断大国企的“垄断利益”态势,分化与重组,如此才能不成为中国继续改革的羁绊;毕竟,之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建立在相对市场调节基础上的,还有国家保护的因素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另一种则是在通过市场改革来达到一种效率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公平——因此,政府的有效干预与国家保护的行动就会出现,比如,新《劳动法》就是一个明证。但问题是,公平与效率如何兼顾呢?这似乎是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的最最核心的问题。

  实际上,“双向运动”是著名社会学家波兰尼(Karl Polanyi)提出的。在其名著《大转型》中,波兰尼指出,在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之前,经济活动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被社会关系所支配和决定。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里,经济活动在社会关系中居于决定性地位,市场将劳动力、土地、自然等一切都商品化了,金钱成为万能,从而使劳动者和自然环境失去了社会的保护。放任市场经济必然引发反向运动,社会的力量阻止自由市场对人及其社会关系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于是,在纯粹的市场经济里,双向运动同时存在:一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运动,市场扩展到全球的所有角落,市场中商品的数量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比例增长;另一种是反向的社会(劳工)自我保护运动,以免遭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的侵害。前一种运动的主角是资产阶级,后一种运动的主角是劳工阶级。波拉尼认为,“双向运动”的出现,使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成为必要。政府干预主要表现在为社会提供福利,通过其主导的再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提供劳工参政的机会。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之中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政府的积极干预又重新走到台前,似乎也脱离不开双向运动的思维圈子。而一些企业被重新收归国有,比如英国伦敦皇家银行等等,也似乎在说明政府意志和市场精神的一种重新博弈和平衡。这种情况到底会产生一种怎样的结果,目前还不能下结论。

  但对中国而言,尽管我们不能照搬双向运动的理论思维来审视,可我想可以说——类“双向运动”吧:一个是强调效率,另一个则是保证公平。效率与公平能否相得益彰而不是彼此悖论?

  也许,中国的下一个三十年的所有机遇与挑战也皆来自于此。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