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汉堡掠影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2-05 11:40:00

责编:群硕系统

从德国第三大城市、南德重镇慕尼黑飞到德国第二大城市、北德港口城市汉堡,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但是汉堡的城市景观和人文气质则与慕尼黑迥然不同。

     港口文化独具特色

  总共有三条河流经并汇聚于汉堡,它们是易北河及其支流比尔河,还有奥斯特尔河。汉堡的中心区实际上坐落于“内奥斯特尔”和“外奥斯特尔”两个由河而改造成的人工湖周围;内外两湖中间有一座公路桥横亘其上(与汉堡城中上千条大大小小的桥梁相比,这条长长的公路桥显得格外醒目)。走在“外奥斯特尔”一侧、延伸至湖中很长的一条栈桥上,一边是整齐地泊在码头上的各式游艇和帆船,船桅可谓是鳞次栉比,排列得高低有致;另一边则可以将“内奥斯特尔”湖畔的著名景致收于眼底:其中以几座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和曾经被1997年007系列电影之Tomorrow Never Dies选作高潮场景拍摄的卡宾斯基大西洋酒店最为引人注目。而最佳观赏时间是在夜幕刚刚降临、华灯初上之时,灯火通明、古今交融的建筑景观映衬在暗蓝色的天幕上,并和倒挂在湖水中的朦胧倒影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穿过一片中心商业区和市政厅所在的行政区,就离易北河上著名的圣保利陆桥(St. Pauli Landing Bridge)不远了。陆桥的一端是一座水平面塔(water level tower),在塔内一半的高度,墙上有一个能够准确反映现时潮水情况的显示装置;陆桥的另一端是有百年历史的正在重新维修的老易北河隧道(old Elbe tunnel)。在2008年,大约有30万辆机动车、63000辆自行车和70万行人曾使用该隧道往返于易北河两岸。而在陆桥下面的码头上,每晚都会有船只把人们送到河对岸的“音乐岛”上,欣赏著名的音乐剧《狮子王》(The Lion King)。在“音乐岛”上众多的剧院中,其中有一个是搭建在港口上的金色大帐篷,顶端有一个狮子王的巨大头像,这就是《狮子王》的演出剧场。观众们除了乘船,还可以穿过下面的老易北河隧道,来欣赏世界一流音乐剧的演出。除了《狮子王》,还有《猫》、《剧院幽灵》和《脏舞》等知名剧目定期巡演。

 

  汉堡与慕尼黑之别

  朋友找了一家当地很有名的牛排馆给我接风,进去的时候,注意到这家餐馆的格局很有序,不论餐桌大小,大人小孩都只是安静地吃东西,偶尔会有些小声的交谈,连笑声都是轻轻的。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仅一天之前,在慕尼黑的啤酒馆里近乎狂欢般的用餐经历,二者竟是这样天壤之别。而之前朋友和我说过的在德国餐馆里顾客说话都跟说悄悄话似的画面,我终于见识了。而在慕尼黑的餐馆里,我真的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也许南北德文化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吧。

 

  作为德国北部著名的港口和经贸中心,汉堡自中世纪就是神圣罗马帝国下面一个独立的城邦;近代以来,随着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汉堡曾经相继是德意志联邦(1815~1866),北德意志联邦(1866~1871),德意志帝国(1871~1918)和魏玛共和国(1919~1933)的一员。18世纪以来,由于地处北部并比邻日益强大的普鲁士,汉堡一直都是普鲁士坚定的盟友。19世纪,在普鲁士主导的几个德意志民族国家政体中,汉堡都是最早加入的。

 

  而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地区位于和奥地利接壤的德国南部,历史上和奥地利的联系更紧密些。自中世纪至18世纪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众多大大小小的日耳曼城邦、大公国和王国都独立地存在于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框架之下;而奥地利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在神圣罗马帝国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但是随着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二者之间争夺谁是“日耳曼民族”老大的斗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直到1866年奥地利-普鲁士战争结束,才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优势地位和奥地利的式微。而在这场“兄弟之战”中,巴伐利亚始终站在奥地利一边;甚至在奥地利战败后,普鲁士主导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目的是将奥地利排除在外),巴伐利亚也没有马上加入,而是直到五年之后,普鲁士打败法兰西而成立德意志帝国时,巴伐利亚才最终决定彻底摆脱奥地利而投靠普鲁士。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对于汉堡和慕尼黑两个城市性格和气质的迥异就不难理解了。慕尼黑夹在两强中间,位置尴尬,从而形成了随遇而安、乐天知命、谁强就依靠谁的乐天派性格。但是慕尼黑至今还多少被其他地区的德国人所诟病的是:他们虽然在政治上属于德意志联邦,但在经济和文化上却和奥地利保持着先天的亲近感。而汉堡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则相对简单得多,从而造就了汉堡人直率、平静和港口城市所特有的包容气质。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