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保罗·阿赫莱特纳:监管是银行业主旋律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1-03 06:41:00

责编:群硕系统

展望2014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银行业的发展,加强监管将成为其主旋律。他同时也表示,银行应该配合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更严格的监管。

“如果以较为开阔的视角来看,监管将是银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它存在竞争性,无论是在未来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皆如此。”德意志银行监事会主席保罗·阿赫莱特纳近日在接受香港贸易发展局专访时如是说。

展望2014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银行业的发展,加强监管将成为其主旋律。他同时也表示,银行应该配合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更严格的监管。而在全球经济方面,亚洲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亚洲乃至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仍独具优势。

“监管”为主旋律

“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且占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是我们在各管辖区内不仅有严格的监管,而且需要有一致的监管,这当然也是巴塞尔协议Ⅲ的目标,因此,我们德意志银行全力支持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 阿赫莱特纳说。

金融危机之后,强化监管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共识。针对现行监管在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缺陷进行全面调整。具体包括强化资本监管制度,加强对高质量资本的要求;针对巴塞尔协议Ⅲ的顺周期缺陷,增加了逆周期缓冲资本要求和杠杆率限制;引入流动性监管要求;对“大而不倒”的银行制定与之对应的监管规则,除更高的资本监管标准外,还追加了“生前遗嘱”等制度,以遏制大型银行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而在谈及全球经济是否在未来继续去杠杆化时,阿赫莱特纳表示全球去杠杆化的过程目前才开了个头。不过,他同时也强调,杠杆本身并不是坏东西,杠杆过度才是问题。“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债务人能否偿还他们目前所承担的债务,希望银行日后会应用这项谨慎的银行业规则,甚至比过往更审慎。这点十分明显,一个增长型经济体和一家增长型公司,它们能够承担的债务水平肯定高于发展较缓慢的公司或经济体。”他说。

展望亚洲经济未来的发展,阿赫莱特纳表示其将继续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亚洲经济基本面非常乐观,但这并不是说短期没有挑战;恰恰相反,短期的挑战非常多,但是亚洲仍然具备基本增长因素,这在逐步去杠杆化的世界以及存在不同发展动力的世界里,都非常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亚洲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香港是一流的金融中心”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日前公开表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不非常稳固。他认为香港市场的自由度、发育程度,以及对经济的渗透度都非常高,但就改革和开放来说仍存在很多不足。

关家明的一番话不知是否他作为香港人的自谦。一个类似的问题,摆到不同人面前会有不同的答案。在被问及香港作为一个融资市场的国际地位如何时,阿赫莱特纳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回答:一流。

“我认为,和伦敦、纽约一样,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是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长期的经验也表明,这些传统以及数十年来不断加强这一地位的做法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相比亚洲其他金融市场,香港无疑独具优势。” 阿赫莱特纳说。

近年来香港金融管理局致力于香港发展人民币支付业务,以巩固其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

不过,香港金融发展局去年底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产品及国际使用程度仍属刚起步阶段,80%的人民币外汇交易、98%的人民币债券余额以及99%的人民币存款都是在内地发生。与此对比鲜明的是,美元——其三分之二的外汇交易、30%的存款及10%债券余额均发生在美国境外。由此可见,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香港金发局推算,如果人民币在15年内国际化程度达到美元的三分之一,那么香港离岸人民币存量至少需要11万亿元,以香港可持有其中50%的存量推算,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在2028年将达到6万亿元。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